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75|回复: 0

[散文] 《孤独的人生:霍桑传》

[复制链接]

6201

主题

151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5-12-2 0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独的人生:霍桑传》



翻阅《孤独的人生: 霍桑传》[赫伯特·戈尓曼   刘炜译

这本薄薄只有170页的中文译本译者的文笔很传神。这本传记就是一本文字优雅、晶莹透亮、充满诗意的散文集。主人翁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被传记作者戈尔曼写成了森林中半透明半幽灵式的人物。传记文学中很少出现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笔,以至于我怀疑作者的诗意是不是歪曲了主人翁本来的形象。  

三十岁以后我似乎只读过一本小说《百年孤独》。这种对小说的拒读使我的文学上的知识面失去了拓展的机会。尽管我过去知道霍桑的《红字》有名,我也在图书馆中多次见到书架上放着的《红字》,但我却没有读过《红字》或霍桑的任何作品。  

读这本传记使我产生了一个疑惑: 是霍桑的文笔感染了作者,还是作者创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一个新霍桑?是该找两本霍桑的书读一读了。  

我似乎还没有看到过中国现代人写的人物传记曾如此地富有诗意。


“旧时清教徒压抑和阴郁的特点像一件黑色的斗篷笼罩着他的一生。尽管霍桑的智慧让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人类会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前景,这给他的沉郁涂上了一抹鲜亮的色彩,但这些短暂的微光不足以驱散如此顽固地笼罩着他的那种沉沉暮气。P9

而这一切只不过更清楚地揭示了宗教狂热与彻底的疯狂是多么地类似,说明忠诚能多么容易地被演绎成疯狂的欺骗,还可以说明独断专行的教条主义的坚定信仰经常会转化成血腥暴政。塞勒姆的绞架山就是一处各各他( Golgotha),从那里蜂拥而出的全都是些不容异己的美国宗教改革的长枪手。P16

而在下一个房间里,那个瘸腿的男孩躺在病榻上翻着书页,啜饮着沉默的精髓,变得越来越像一只最喜爱黑暗的猫头鹰。房子外面,冷冷的阳光透过古树参天的枝杈洒落在空寂的大街上,那些丑陋的白房子挤作一堆,经风历雨,不知所终。在港口,一艘吱吱作响的帆船正在卸载从新斯科舍运来的薪柴。船上的人们慢腾腾地走着,鸟儿在树林间唧唧喳喳地叫着一个平和而意气消沉的时代的尾声慢慢地、恹恹欲睡般地到来了。P19

他主要的享受毫无疑问来自于在塞勒姆的郊外长时间的穿梭行走,这些闲逛加速了他的幻想,也使他看到了新英格兰的风光是多么地自然美丽和幽雅细致。他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的清教遗产给他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勾勒出一层模模糊糊的道德轮廓。P22

他对青春的思考有着浓重的、深秋一般的色彩,全然没有那种可以使他的沉沉暮气能够稍稍褪去的明亮闪烁的光泽。P33

公众极少注意这种像涅槃的凤凰一般从塞勒姆的灰烬中悄然飞起的完美的散文形式。这些故事大部分仿佛飘散在稀薄的空气中,然而从一开始,它们的作用就十分明确。它们是被一阵清风吹散的种子,尽管有许多飘落到了新英格兰岩石遍布的山地农场上,但还是有一些落在了休耕的泥土里,在那里生根发芽。P39

仿佛是他把散落在新英格兰大地上的那些吹弹即破、气息微弱的艺术和美学精华收集拢来,并从中吸取了稀薄但清晰可辨的活力。P40

这些历史的瞬间,简洁统一的肖像,只需寥寥几笔,就被霍桑刻画得如同宝石般晶莹。P43

要发现霍桑天才的最高表现形式,人们必须转向他的第三类故事,它们结合了幻觉、寓言和那种在两个世界之间颤动、饱受折磨的现实,这里才是霍桑行走最为自如的领域,它是一片秋日的原野,一朵可能被称作原罪的阴云的影子在此孤寂地盘旋着,一些单薄的身影徘徊其中,徒然地寻找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P44

它们是清教传统姗姗来迟的收获,犹如生长在偏僻的草地上、开着黑色花瓣的花朵,比早熟的果实显得更多几分幽雅。P45

霍桑再也不能安逸地坐在赫伯特大街那鬼影幢幢的屋檐下阅读,或是用那些黑暗想象力的经纬线来继续编织故事,任由世界在他身边流水一般地逝去。他觉察到自己在永恒的时间之流中可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自己不应该再躲在母亲肃穆的屋子里,而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P47

清教徒的素和天性中的病态早就告诉过他,即使是在最欢乐的事情背后也站着—一个忧伤的灵魂,刹那问就能够将光明转变成为阴影。他就这样穿着某种盔甲走进了生活。P48

但是这些唠叨只不过像小石子投入湖水中一样,它激起的那些小小的同心圆很快扩大,最终消失在僻静生活那平静广阔的水面上。P62

一株巨大幽暗的兰花已然从塞勒姆港口黑色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它花瓣上,点染着古老新英格兰灵魂的暮光中那一抹悲情的光影。P73

霍桑从未摆脱过古老新英格兰那张纠缠不清的灰暗的网,但是,他把那方水土孕育出的那种沉默、压抑的激情演化成一块晶莹剔透,然而又带有黑色斑点的琥珀,它散逸出一种光芒,但绝没有一丝的暖意。这是一个月光销蚀出来的世界,薄薄的积雨云掠过月亮的表面,徜徉在高高的松林及众多教堂的白色尖塔之上。P79

《红字》可能是由一连串的画面组成的,但是每一幅画都与其前后的画面衔接得天衣无缝,因此它们构成一幅完整有序的马赛克似的图案。P85

他的思绪中掠过一个又一个阴影;尽管轻松的幽默会像明亮的阳光一样在这些魅影中乍现,那也只不过像穿过新英格兰高大浓密的松林间的光影那样苍白无力。书中不时会出现沉默、孤独,以及晨曦——那种风止林静的绿色晨曦。霍桑天分中这种超然、阴郁的一面,部分是由于他本身渴望孤独和清净的本性而形成的。P89

现在的他精疲力竭,应该把帆收一收,让春天和夏天成为花的海洋,他和孩子们在其中流连忘返,游乐嬉戏,直到他干涸的创作源头重新幽波粼粼。P96

过去已经有美国人到访过欧洲,此后也将有美国人生活在欧洲,但是是否有过能与纳撒尼尔·霍桑不相上下的人曾经把他们略带沉思的眼光转向英国,这还是一个疑问。P107

他意识到,新教徒都被压制着,可以这样说,他们压抑的性格没有一个情感的发泄口。只有在对女巫们处以火刑时,在全力压制下的歇斯底里的行动中,在干巴巴的教义阐释中,当忧郁的沉思窒息了颤抖的灵魂时,清教徒们才有可能给在他们体内汹涌撞击着的那条情感的暗河找到一个出口。但是,罗马天主教会却不同。它为人类的情感释放提供了一系列色彩明亮的密室和门帘,沉重的心灵可以扑进圣母教堂( Mother Church),在这里得到平复,也可以从忏悔室里得到精神的清洁和心灵的自由。P120

他比同时代的其他新英格兰人更能够理解,一个因为负罪而迷惘的孤独之人可以通过忏悔师的贴心调理而得到释怀,而这对于一个生长在古老清教传统中的人来说是一段很长的路。但是在罗马,至少霍桑得以不完整地窥见罗马天主教会那不可动摇的力量之赖以建立的神秘基石。P121

日落之后,多纳蒂( Donati)彗星像一条小溪一样在天际流淌,发出明亮的光芒,一直持续到黎明。天色暗淡下来之后,很多猫头鹰从幽深的塔楼里飞出来,扇动着幽灵般的翅膀向北方滑翔而去,它们的哀鸣声在城垛上空回响,令人毛骨悚然。霍桑一家的餐桌上总是堆满了颗粒饱满的橄榄和紫色的葡萄。傍晚时分,一家人登上塔顶,在黑暗中休憩,凝望着阿诺( Arno)山谷之外的远山叠岭,在那里,意大利的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把黑夜变成了一个神秘之所,在他们的头顶上,那个星光闪烁的巨轮兀自在转动。,霍桑走过了很远的道路才看到这一切。他穿过了压抑的灼热沙漠,挣扎出了意气消沉的沼泽,默默无闻地走过黄昏时段,像个陌生人一样与一群嚼着烟草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们坐在一起,以不凡的耐力等待着,看时间能给他带来些什么。对于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的新英格兰人来说,这是一段伟大的旅程。P130

在有生之年他只完成了此书的三个章节,它们只能被放在他的棺椁之上,作为他的创造力弓裂弦断的象征。P161

他可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正在四分五裂,过去的那个世界甜蜜美好,生活节奏缓慢,到处鸟语花香,并且时常有精灵们出没其问。在它废墟之上,另一个世界正在升起,这里将人声嘈杂、步履匆匆、物欲横流,工业将是其主要的轴心。然而,他不会是这个新世界中的一员,他将同古老宁静的生活、同殷勤的南方和乡村时代的新英格兰一同消失。P161

他爱新英格兰就像一个沉郁的儿子对幽居母亲的爱那样深沉,而他所了解并热爱的新英格兰只是一个幻影,它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幻影。他自己早已吸收了它的某些特质。他更勇敢地生活在过去而不是将来,他用一些影影绰绰的景象和无声无息潜行的影子组成自己的世界,对他来说,生活只是远处传来的回声。P162

这一切都显得多么漫长而遥远,从而散发出古物所具有的那种柔和的浪漫光彩,深深地埋藏在他的记忆里,就像一件珍贵宝物被包裹在散发着薰衣草香味的细布里,珍藏在书桌的抽屉角落。P169

就这样,这位一生孤独的人静悄悄地抵达天堂,在那里,再不会有人打搅他的安宁。P170  

                                         

                                                                                                                                                                                   吴砺

                                                                                                                                                                                                2015.12.1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