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8|回复: 0

[散文] 在前往龙虎山的途中

[复制链接]

6241

主题

152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7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8-7 1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前往龙虎山的途中



    今天同公司激光部门同事一道去江西龙虎山和龟峰二日游。
    乘动车D6502。早上8:29从福州北站出发。
    动车是中国近四十年中的最大进步之一。到江西南城,仅需二个半小时。如今乘动车周边旅游变成了百姓生活中的常态。
    这次走永泰线路,这条线路隧道多且长。
    这几年我的游记越写越长,多是以实录方式写作。这是受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和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小泉八云文风影响的结果。
    这些年网上看到的国内最新的游记,多是以系列照片作为游记的核心。虽然旅游成为了中国百姓生活的新常态,高等教育在青年人中也接近普及,但传统方式写作的游记也几乎消失。文学不再是人们显示才华的主要方式之一时,尤其不再拥有传统的大数量读者时,游记文学也成了荒野和无人耕耘的地方。
    传统的中国古散文短而评论方式写现代游记,很易变成一堆陈词熟语的堆垒和重复,在现代社会己经失去了生命力;另一方面长篇记叙方式写游记,面临最大问题是网络快节奏和多元文化时代,愿意耐下心来看的人并不多。
    一种美好的愿望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人类又会从网络碎片化式阅读模式中,部分回归到阅读大部头书籍,如同一个社会由穷爆富,大家热爱炫富;当富裕变成常态,人们反而对财富并不特别看重了……
    只是未来阅读主流方式到底会怎样,谁也不能肯定。一个水库中,若水中缺氧或浮水面上的食物特别多,绝大部分的鱼都到浅水层游动亦正常,但水库变得正常时,鱼自然会各水层均衡分布的,深水中总有大群的鱼觅食的……
    阅读一个长篇文学是为读者提供一段孤独的时间,一个独立存在的空间。一篇出色的游记,可以带领读者进入他者的内心世界,通过他者的眼睛看一次外部世界……

真遗憾,世界太多的地方我还没有去,否则我会为大家写出相当多的视角有点独特的游记啊!


   不知不觉间,动车就到了南城车站。窗外山丘与田地一片葱绿,地面如平躺的人类裸体凹凸有形……

   从火车站出来,大家分乘旅游公司三辆大巴。这一次有二十多位小朋友,从二岁到七岁,热闹非凡。

   天上的云层平坦单薄,露出少许灰蓝色的天空。尽管现在是六月上旬,总觉这里有点秋天的气息,或许是因为我在南方的福州住太久了……

   这里如同我的老家安徽一样,土地贫瘠,地面上的草色不旺……

   路右边十多里远的地方有座顶部含有方形山崖金字塔形状的孤山,很像玛雅人的金字塔……只是它不是人工的,而且过去上千万年大自然刻凿地面形成的……

   11:25,大巴启程前往龙虎山,预计行程一个半小时。

   11:40,上高速。太阳出来了,阳光很清淡。风吹弯了山丘上的荒草,叶片背面闪烁着光亮。导游说,江西有人口4600万,地形为箥箕形,68%土地为红土壤。

   高速公路边的山丘不断起伏,与田地相间交错。山不高,估计大多在四五十米高,大地上几乎全是绿色,但绿色不浓,有些清淡。天上的云也不够白,天空也不够蓝,灰白色……山色很素淡,大地上的一切都很松散洒脱;路边一排一尺高素朴开着稀疏硬币大小的野菊花,有时是同样一尺高如荞麦状开着细小白花的野草……

   这里是与安徽原野不同的气息,与福建的原野气息也很不一样……

   这大地上的绿色,绿得遥远,绿得浅淡,绿得有点荒凉……阳光是若有若无的白,不浓,一闪而过的河流中的水是黄色的,也不浓……这里一切既陌生又让我感到熟悉亲切……

   这里是比动车上看到的亲切得多的江西大地……我似乎在大地上浅梦中梦游……

   12:11, 出现一片楼房,屋顶土红色瓦片,迷迷地反着光,但色泽也很淡。

山丘上不时出现成片的竹林,它们浅黄绿色,比周围的己浅淡的绿色树林植被的色彩更浅……几乎不见红色的得地表……

   这是很少出现山水画面般的质朴平凡的土地,不知为什么总引起我的一种淡淡的乡愁,一种伤感……我的十六世祖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后迁移到安徽桐城……

   再向前,山更低,更舒展,色彩更淡,村舍更多了……

   这里山丘上几乎都是人工新种的松树或松柏林……刚过春天,新生长出来的松枝枝头色泽淡,所以满眼看上去原野一片清淡的绿色……

   12:30 ,旅游车下高速。

   这一路风中摇摆的路两侧的草和树真的很美……

   前方原野出现十多个孤立不高的山崖,很像桂林大地上的孤峰,只是这里是丹霞地貌的岩峰……

到了龙虎山景区……


   午饭之后,旅游车前往龟峰。时间已是下午1:42。

   太阳出来了,阳光淡淡的,天空浅灰白,大地上呈现时空遥远的陌生的气息……

   路边有很多空置的商品城区,过度开发的痕迹明显。如同福建武夷山城外那些成片空置变荒凉的半成品别墅群……

   路边出现一组约五十米高三角形酱黑色丹霞孤崖,这种色彩看上去让人感到有点压抑……

   路过鹰潭长途客运站。这新兴中小城市可以见到数十幢刷上淡黄色外墙的几十层高修长的居民楼。看到这样的新民居楼,总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有一种陌生感……中国到处都是这样看不到居民新建的高挑的水泥森林般的楼房……中国城市居民楼建筑高潮应当过去了?

   这些建筑高楼的建设者多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人愿当这样的建设者吗?

   2:31,再次看到路边一座三十多米高的丹霞孤山;不一会,又见一座,它们如巨大牛粪堆孤立于路边……

   终于有了一段传统国道两侧的风光:水田,树林围住一块有田埂的看上去不太整齐的水稻田。这几乎是与我在安徽安庆地区老家相同的田园丘林景色……与刚刚走过的靠山边修建的高速公路两侧是色泽相差很大……或许高速公路专选山区人烟稀少地段,以减少占用已有田地面积和减少居民区的拆迁,所以那里道路两侧更荒凉或更天然……

三点左右,旅游车到达龟峰公园停车场。


   从龟峰出来,已是下午六点了,比导游预定的时间多了一个小时,让大伙在车上多等了一个小时。这就是与同事一道出游的好处,换上散客团,这次一定会被骂到天上去了。

   这是过去我从未听说过的龟峰公园之行,让我看到了一次意料之外的美景,因为丹霞地貌景区,我游历过武夷山,大金湖,完全没有指望在龟峰景点看到太多的新意……这次却发现这里才是真正的丹霞崖面,灿若天上晚霞,而不是武夷山大金湖两处景点看到的牛粪堆似的黑乎乎的外表,而且又赶上了劲风吹后阳光充足西照下的丹霞地貌……

   这是运气。到旅游景点是否看到惊心动魄的景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这是测试观光客与这个景区是否有缘分……

   显然,任何网络或宣传广告资料上的照片,不能代替旅游者到现场真实的心里感受,这是这样我旅游时最深的体会。缩小版的照片只是平面化缩微的模型,与真实的世界相差太大……照片上的美多是照片本身带来的,如同一篇文字游记与读者亲历景区的感受是两回事一样……优秀游记的美,更多是游记文字本身带来的美……

   任何你来去过的景点,都有可能带给你从未有过的新的体验……

   这次二个多小时的行程中,我一路小跑,只是用手机拒了数十张照片,记下不过百字,根本没有时间细看,而是景区至少有一半地方还没有走到……对一个景区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色感受会大不相同啊。少去了景点,意味着你对景区观感并不完整啊……这对游记作者而言,如同只看到了一个姑娘的一只手,或是背影,或是一个侧影,你无法描述她的全貌……

   或许我说的只是一个伪命题……同一景区,早上、中午、晚上、春夏秋冬、不同的天气等不同时节不同的气候看到的同一地方景色与感觉可以完全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不同年龄段,不同心境时看到的同一景色体验也会相差很大,即我们不可能看完同一景区所有的景色……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景区所有景色中极小的一部分……我们任何一篇游记都只是景区无穷组解中的一个解之一……

   今天龟峰之行是一场色彩浓烈的视觉盛宴。风动,云动,树动,心动……尤其在灰蓝色天幕中,从太阳身边缓缓驰过的云片,边缘白亮,云儿白色玉片般的纯净,似乎不是人间的云……而悬崖呈现曲线美,尤其从四声谷人字形空隙及一线天崖体边缘剪出的天空曲线……画壁峰断面沙红色纯粹干净,被阳光照得如梦如幻;山下平原上的植被又被浓白的阳光照出的黄绿色,呈现出非尘世般的美;而那些绿色大地中孤立的红崖,如红衣少女立在阳光中满塘荷叶之上,有一种天地惊动的灵性;栈道落在峭壁阴影与阳光照亮丹黄的孤崖,和绿野对比强烈,又呈现光与影的对比的美;还有游人撞击钟声在空气中的颤动,赋予了时间与空间的美;这些丹霞孤崖,这上亿年之前的大地上的结石,尽管已步入老年,却童颜鹤面,立于苍绿的大地上……

   如果人类音乐能捕捉人类对阳光和月光的感受,为什我们人类的语言不能呢?我多么想用语言为今天的龟峰作出一部肖邦钢琴曲般的透明清彻的诗篇啊!



                                                

                                                                                                                                                                                                                                                     吴砺

                                                                                                                                                                                                                                                                           2017.6.1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