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7636
- 积分
- 70
- 威望
- 0
- 桐币
- 35
- 激情
- 11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8-7-25
文都童生
- 积分
- 70
鲜花( 2) 鸡蛋( 0)
|
从“重男轻女”到“重女轻男”
作者/桐城姚永宗
闲来无事,翻看家庭相册,目睹从牙牙学语到青春飞扬的女儿们,从岁月淘洗中走出乡村,走上社会,步入“白骨精”阶层。作为父亲,不仅仅是欣慰,更多的是感慨无限,思绪时光的变迁,
中国的农村,历经漫长的传统观念―男尊女卑,养儿防老。是呵!种田人赖着土地刨食,有力量方为王道。有趣的是:观汉字“男”的笔划,其上“田”下“力”的玄妙结构,亦能印证这恒久悖论。大集体年代,乡亲们靠挣工分过日子,而女人挣工分的极限份额仅止于男人的一半。因此,一个家庭的贫困程度取决于男性劳力的多寡。当年,我是家中的男孩,是父亲心中未来希望,自然是他眼中的“宠儿”,可因此苦了我两个可怜的姐姐。那些年,有句名言常挂在父亲嘴边:“家里没男伢,想过好日子,门儿都没有!”
那年,我结婚了,父亲望眼欲穿盼着给他添个大孙子。为了实现他的夙愿,他半撺掇半命令我娘花八块钱,找邻村的李二瞎给我算命,娘报上我生辰八字,李二瞎一番云遮雾罩般的胡诌,末了一句:“照命算肯定是儿子”的结语,让父亲那张因焦虑而紧绷的脸,顿时笑开了花。为此,他高兴地戒烟一月弥补家中亏空。十月怀胎,妻子战战兢兢。一朝分娩,女儿一声啼哭,却窥见躲在一旁的老父黯然神伤。
当一种渴望演化成深入骨髓般的向往,追求便变成了歇斯底里的癫狂。当年,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重压之下,乡民们为了实现传宗接代的宏大目标,不屈不挠与计生管理部门展开“周旋”。我妻子会生,三年产下三千金,品种虽单一、量产却超标,呵呵,挨罚自然没商量。本来孩子多家里就穷,结果是越罚越穷。难忘那年,妻因琐事与一村民争执,对方理屈词穷时,突然鄙夷的冒出一句歧视:“你那么有能耐,怎么不生儿子啊!”这句抢白让坚强的妻子竟泪流满面,以至于憋闷在家三天没出门。可越生越多,越过越惨,追根溯源,还是贫穷惹的祸啊!
1992年,当春天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悄然兴起了打工潮。也许是穷则思变,更也许是想逃离这种被人瞧不起的环境吧。记得那年秋天,忙完田地里的秋收农活,我和妻手牵怀抱着女儿们上北京打工。出门那天恰是我娘去世周年的祭奠日子,固执的老父要为我们送行。平日里他是少言寡语的硬汉子,那天却千叮咛、万嘱咐的似水柔情。转身上车的瞬间,却惊讶发现侧着脸的父亲老泪纵横。我不忍看他,心里却无比酸楚,恨自己不争气没能给他老人添个孙子,让他在乡村总觉比人矮一截样,哎!……
可就是这个史无前例的“出走壮举”,带来了家庭历史性转折。脱离农村那种歧视的环境,我们夫妻不再郁郁寡欢,齐心协力的在城市打拼。为了有好的经济实力,更为了能够让女儿们成人成才,证明她们绝不比男孩差,我们这个家庭经历了很多的努力和艰辛,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随着女儿们的成才成人,(大女儿自己当老板开公司,手下管着二百多号人,二女儿也在给姐姐帮忙,小女儿是画家,中国油画协会会员,安徽美协会员。)我和爱人也渐渐退入幕后,帮衬着打理照顾她们的日常生活。偶尔春节回桐城老家看望亲友,也能感受家乡敢与城市媲美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昔日里愁眉苦脸的“养女专业户”夫妻,带着如花似玉的三千金回到老家后,到哪都能引来一片艳羡的目光,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喜笑颜开啦。
“爸妈:鉴于你们曾经创造的――'三千斤'产品已全面问世,已足具让你们乐享天年的资本价值,经研究决定:提请你们提前光荣退休……”今年,在小女儿研究生毕业之际,住在北京的我们,在家庭微信聊天群,收到来自大女儿温情调侃的信息。那个时刻,我体味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和激动。触景生情,想天堂里的父母亲,我心痛难忍,叹息他们没能等到今天的幸福好时光。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育观已悄然转变,乡村们不再纠结于生男生女了,只要健康就好。更有甚者开始“重女轻男”,说女孩不仅比儿子细致贴心是父母的小棉袄,还可以缓解婚嫁压力。所以有人戏称:生女孩是“招商银行”,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经历了曾经“重男轻女”的伤害,我还是觉得,不论男女,只要能够成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的人,那父母就是幸福的。
抚今追昔,是这个伟大时代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变迁,才赐予女儿这代人与男孩同等发展的机会,让她们从容学习、进步,成长、成才,这也是转变人们生育观念的根本原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