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1|回复: 0

[散文] 云南丽江行(二)

[复制链接]

6197

主题

1516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3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2-20 1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丽江行(二)



                                                                                              二O一八年十月二日(星期二)


阴天。我今天早上是找不到要出门旅游的冲动和感觉。

阴天的昆明市,似乎没有任何高原天高气爽的让人为之一振的新鲜感。

从昆明市乘K366前往石林风景区。从昨天晚上下飞机后,我的眼睛视力,再次突然出现重影,从而视力模糊。不用说,我内心深处颇为紧张和畏惧。因为前几天视力已经恢复,为什么再次变差……

想起昆明火车站附近几年前的那次悲剧,看到现在到处都湿漉漉的水泥地面,再加上视力模糊,今天一早白天的昆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

我总有些被带回二三十年前,我走在上海市区时的茫茫然的感觉……


火车出发了。我们提前两个月订的卧铺车厢。这几年几乎都是乘动车,再回到这样K字打头普通列车上,你总觉得感觉怪怪的,连火车乘务员服装也觉得陌生了。

这条铁路两边的房子,都是两山之间山坡上的老房子,这真正的让你感到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

这是穷山沟里老铁道二十年前的路边景色,现在没有原来设想的云贵高原天高云白的风景,只有天阴阴的,让人打不起精神的穿过时光隧道到了二十年前的城市郊区结合部的老风景……

小山丘,老房子的二楼……

8:04,小山包一个连一个,这绿色的植被不精神……

到目前为止,我完全看不出来云南的任何特色,这和内地二十年前江南一带小山区的土地没有任何差别……

过了一个隧道后,看到远山和山头上粘糊糊的云丝与灰色天空连在一起……

我想起了1979年—1987年一场发生在中越边境上,那场小型而残酷的战争……时间过得真快,瞬间沧海桑田……

一路上,不到百米高的山岗,沿着铁路路线起起伏伏。土地都是小块小块的,山坡的表面,如碎布片做的百搭衣一样。

这趟列车是到广西南宁的,这里土地真的很像广西桂林郊区农村的土地:贫瘠的,草都长得无精打釆……

这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边远地区……

八年抗日战争,昆明成了中国的大后方,加上,一帮文人来到此地,尤其西南联大在此,昆明成了中国人民熟悉的边疆城市;还有十分奇异的是,反袁世凯称帝的战争,竟也是从这边远的山城打响第一枪……

最近,我看了一期二O一八年云南卫视制作八集介绍云南的人文地理历史记录片,竟然连“飞虎队”这个抗战大名鼎鼎的大功臣名字,都没有出现在片中,真是不可思议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看漏了……

我也很困惑,西南联大这个多的优秀学生和一批文人,在昆明近十年,为什么没有好的关于云南山水好散文留下?

现在想来像斯文·赫定或是约瑟夫·洛克等西方探险家能写好中国西北部山水文字,他们本身就是世界级的天才啊,像洛克八九年就掌握九到十种语言,完全是自学成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这些山水热爱成痴成瘾,他们是用自己的一生生命和时间,写关于中国西北西南山水文字啊,像赫定写的《我的探险生涯》,出版时快六十岁了,写的是青年时代的经历,这本书写了几十年啊!

天才,加上几十年的努力,才成就了一两本历险记的写作啊!

这铁道一侧的山岗,离火车总是一两百米远,而现在淡淡雾气中,目视距离不过几公里……

这路边,看不到荒地,而在内地如安徽公路铁路边,随时可见成批被废弃的土地,这是两地现在最大的差别之一……

8:22,火车走上了山岗。

窗外的地面落下铁道几米。这一带似乎看不出与内地山区的差别,看不出异域的情调,你能体会到的是在贫穷的乡村土地上行驶。

过隧道时,风挤进车厢,有些寒意。出山洞后,列车在山坡上挖出的沟槽中前行。这一段火车在左侧的山坡上行驶。现在,右边看到了更低见不到坡底的山谷。

再向前,右边偶尔见到山林空隙后面的远景。

沿途都是熟透了的土地,似乎没有任何人类没有涉足的地方。小山坡上山凹中,总有小片菜地……

我只是这片大地上偶尔的旅行者,用一颗二十一世纪的心,感受这片人类的居住的古老土地……

右侧出现一片湖水。

山坡更高了,仍是熟透了。每一块地面都被利用了。这样的土地上子女,在过去的四十年对整个世界贡献了巨大的人力,为世界制造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

左边丘林在几里远的地方地伏,山更高了,山峦上的雾气与天上云粘在一起……

路边出现成片单调的高低不平的水泥色的小楼房……中国这片土地上,在过去四十年,就是缺少了美这根弦啊……这些楼房除了实用性,真的太没有美感啊……

这么大国土,如此贫穷地区,这么多的人口,中国的土地资源上农业生产的地力接近被榨干了啊……

现在我开始理解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什么用强力推进独生子女政策……当年,并没有想到科学技术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能提高这么快啊。

以当时思维,中国那点耕地,真的已经养不活更多的人啊……当年肯定没有想到,通过向全世界卖鞋子卖衣服挣来的钱,可以从外国买来全国人民不够吃的粮食啊……

四十年前,谁又会想得到,今天社会变化如此之快,现在中国老百姓几千来一直想多生儿育女的冲动,竟几乎戏剧性都消失了……

现在云南这片土地资源,仍被充分利用,说明这片土地老百姓仍不富裕啊……

我突然想起了胡耀邦先生,全国各地2400个县,他走过2000个县,这在当年的公路条件下,是多么辛苦的事啊。

我记得八十年代中后期,胡耀邦先生曾到过我所在的上海研究所。总共只有两部小面包车进了研究所,胡耀邦先生看了一个中国最大激光器实验室。

他一行人离开后,大家才知道。当时,大家都感叹,胡耀邦真是个不扰民的好官啊……


这列车上乘务员的制服,亦比动车上年青的乘务员落后二十年啊……

倾诉,我写这样的文字,就是一种向人们倾诉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啊……

8:55,火车一直行进在山区。当年修通这些山中隧道,一定会牺牲很多人的性命啊。这与今天大型设备参与的、动不动就十多公里长的动车隧道工程技术条件,无法相比啊……

这片贫穷的土地。想想这片土地上过去考上大学的学生,有几人会再回到这片土地上?想想中国过去一千多年,若有青年才俊读书读得好,通过科举考试,有几人还会生活在这里?

他们的才智会使他们脱离这片贫瘠的土地,过上另一种相对富裕的生活……

孔夫子那一套读书至上的理念,使中国两千年在读书上聪明过人的青年人,总有希望过上与他们能力相匹配的生活的机会啊……

聪明的读书人,是社会一种有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资源啊……

美国人民最自豪的是人人都有机会当总统;中国人民是一千多年来,人人有机会当状元啊……

中华文明生存几千年,的确是有自己合乎人性的东西啊……

中华文明一个大问题是,当各朝代发展到顶点时,人口会达到土地供应粮食的极限,一旦出现大的天灾,粮食存贮被耗尽,就会有战争动乱,人口会再大幅度减少;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天灾与人口这方面的信息……

因为我今天看到这个地力被用尽的状态,不自觉的想到这个问题……


邓小平改革成功,是因为这个人接地气啊。我记得,我好像看过一篇文章说他在文革要开始时,就提前对自己子女打过招呼:若别人让你们写批判我的文章,尽管去写吧;先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是多么为子女着想的大智慧之人啊,这样既防止子女以后被迫那样做时会内疚;也防止子女因年幼顶风倔犟,而受到灭顶之灾……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世界范围内,到处拜天下英雄,帮自己出主意出力啊;天下英雄们,也愿帮他啊……



每当我出门旅游,我的思绪就是如春风中的柳絮,总是不着边际的在空中乱纷飞……

9:09,火车行进在山坡上,更低处的山丘柔性起伏着,大片土坡上是成片的黄了玉米秆……

这是没有异域风光的地区,没有天高气爽的日子,是如同烟雨江南的雾气弥漫的铁道沿线的贫穷山区……

这不是我期待和想象中云南之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靠挣了外国人的钱,才改变了中国大地上的面貌啊——若仅靠我们自己这片土地种植庄稼,我们全国人民仍是穷光蛋啊……

列车外的起伏的土丘馒头山丘上,出现了成片的黑不溜秋的,体积不大的烂石头……这山丘有着人体的曲线般的美感,只是这些烂石头,如散落的干牛粪堆……只是远古时代大自然中的石牛们很大,拉出来的石头牛粪也真多……

火车停靠站点石林站的拦杆外,是一片干枯的玉米秆地……

回到了电影画面中的乡村火车站,这火车站有些破损路面……伟大的质朴的小火车站,也许是快被遗弃了没有人气的小站……

我想起了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方鸿渐,伟大的西南联大,在钱先生的眼中,作为小说中的原型,肯定不是那么光鲜靓丽……

真不知道我们这些中国小知识分子,为什么人人都觉得自己是钱先生笔下的那个方鸿渐……

走在小火车站有干枯成皮的黑青色苔藓的小广场地面上……那烂烂石头上的黑色,一定是与这地面上同一类枯黑了苔藓吧……



吴砺

2018.10.2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