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0|回复: 0

[散文] 【纪录片】寿司之神

[复制链接]

7250

主题

176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4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20-6-9 08: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录片】寿司之神




    “美味该怎么定义?”这部纪录片第一句话说。

    一个人一生追求做好一种让周围的人满意食品,难道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

    其他动物,似乎只要有吃的就足够了,那有像我们人类把吃的入口感觉,当生命第一件大事——“吃喝玩乐”,至少中国人口头上是这样的……

   “梦中有很多想法”,正是世界上有些看起来很可笑的痴人,他们才会把自己手艺做到极致……其实我自己就是有这种痴狂行为的人之一,这样整天狂写字。可是,你不这样练习写,你很难做到你能基本写出你想说的话。

    并不是你写的每句话都精彩,但是你若能说出一句精彩的话,通常你似乎先要说出一万句并不出色的话……

“你必须穷尽一生练技艺,这是成功的秘诀。”这位老先生说。

这西方人拍摄的视角,非常不一样。日本人拍日本人,很难说能否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他人的眼光中,美才是真正独特的。

   “伟大的厨师有五个特征:首先,他们对工作很认真,维持最高水准的工作表现;其次,他们一心提高自己工作技术;第三是爱干净,如果餐厅感觉不干净,食品就不会好吃;第四特征是求好心切,他们是领导者而非合作者,他们固执,坚持自己方式;最后一项,伟大的厨师必定怀抱热情。这些特质二郎全具有。”

    我热爱看这些出色的人们的传记作品,从中获取人生感悟和前进的动力。人总是会消失的,躺在房间,可以是一生一世;奋斗向前,也是一生一世,我愿意向前。这两者之间,并无意义或高低差别,只是个人爱好不同而已。

    这不同人物的传记作品,会反映出人类不同的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我想通过他们体验这些我不可能经历的事情。

    二郎这个日本人,把吃东西变成一种神圣到一种人生负担的高度,这是我看这部寿司纪录片的印象之一。

    这部纪录片以诗意的目光,展示日本人的生活中整体的极度的敬业精神,也展示了日本人日常工作时的部分精神面貌。我喜欢这种拍摄风格。

    我想了解不同的人类生活的各个侧面。看到这些,我觉得他们是代我而活着的人们,因为我见到了他们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你也许说,他们关你什么事?

我不是这样想的,我想以人类所有的方式活过……


    这是一部出色的人物记录片。我们从这部片子,看到日本最高手艺人的精神面貌……我们也对日本寿司文化巅峰水平有所了解。

    对一个手艺人,这样纪录片才真正对得起他一生的努力。

二郎八十五岁还没有退休。

二郎带儿子祭扫父母的墓时,对儿子说,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照顾我,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来。儿子说,小心你说这话,要受到报应。

    这是有一颗天真童心的人。

    这是2011年拍的小野二郎片子。查了一下网上,现在这老头仍然活着,还在开店。

    这记录片的片尾字幕采用白色的背景,音乐十分有趣而奇特。这部纪录片导演的才华,表现在于把这老头一生拍的活龙活现。


    与小野二郎做事完全相反方向,我就是马虎了事。我最讨厌的就是规则,但是我也是很努力的人。

    如果我能活到小野二郎那么大的年龄,而且像他一样的可以工作,我的成就也一定能达到他的境界,但是我会用马马虎虎的方式达到的。

    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竟然赢得了世界级的声誉。在日本寿司店如此普及的状态,一个八九十岁老人,竟有几十年长久不衰的声誉,其中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这纪录片有趣的故事是:八十五岁二郎回到家乡,他对记者说,他十分狼狈,他不知道是对孩子们说要努力读书,还是顺其自然。因为他当年就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小学生。成功与读书好坏,并没有绝对关系……

    这老头有趣的是,只同女顾客告别握手,从来不和男顾客握手,理由是因为男人手太粗,将破坏他捏寿司时的手感……

    我真不知是这老头像中国贾宝玉一样好色,还是真的有所悟。将把捏寿司的手,想象成美女的纤纤玉手,这可能真的会不一样……

看得出,这老头的大儿子,真是和英国查尔斯王子一样,真的活得难受……




附录

【记录片】寿司之神


吴砺

2020.6.7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