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0|回复: 0

[散文] 石与土之间:山地的记忆与未来

[复制链接]

9373

主题

202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229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25-10-2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与土之间:山地的记忆与未来

                                                             ——观《意大利:山地农场整地播种技术》


            一

机器驶过
那山坡之上,
石头与泥土
曾经永无休止地角力。

它并没有把石块搬走,
让泥土变得单薄,
像一张易碎的纸。
它——
把石块碾碎,
粉成泥土的一部分,
把阻碍变为厚度,
把艰难化作希望。

几千年里,
农人弯腰劳作,
铁器在坚石上迸出火花。
一代又一代人说——
这是山地农耕
无法解开的谜题。

然而在一瞬之间,
现代的钢铁与力量
带来了另一种景象:
泥土丰厚,
石头化为生命的根基。

粉碎矿石的技术,
古已有之,
矿工早已用它
开凿大地。
但当它出现在这里,
当群山吐出耕地而非伤痕,
我们才看见——
想象力
如何化为创造。

在某个夜晚,
一个古老文明的沉重包袱,
遇见了工业的火焰。
一个新世界
忽然被开启,
出乎意料,
令人惊叹,
从石头里
播下了庄稼的梦。


            二

刀锋进入山体,
不是为了剥光它,
不是让泥土变得像纸般单薄,
而是把石头碾碎成泥土,
让阻碍化作厚度。

几个世纪以来,
农人弯腰在石块上,
铁器在抗拒中溅出火花。
他们称之为无法解开的谜——
坡地的难题,
石头的永恒重量。

如今,钢铁与火焰
重绘了地平线:
岩石重生为根基,
泥土加厚,
旧日的负担
在一挥之间消散。

美感并不仅在于实用,
它是转化的诗篇,
是传统与创新的交会,
是不可能
化为寻常,
而寻常
化为惊奇。

——

古代与中世纪,
或许十分之一至七分之一的农人
栖居在山地,
修筑梯田,凿开石壁,
用繁重的劳作
换取粮食与安身之地。
他们的产量不及平原,
却守住了文化的身份。

近代至十九世纪,
当低地的农田扩张,
殖民地的种植园兴起,
当河谷的铁犁与机器轰鸣——
山地的比例下滑,
只剩百分之七至十。
他们坚守着自给的土地,
而平原
已然驶入全球的贸易。

二十世纪,
化肥、灌溉与机械
让平原产量再次飙升,
山地农人
缩减至百分之五,甚至更少。
许多村落空置,
年轻人背起行囊,
奔向城市与低地。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或许百人之中
只有三人依旧留下。
他们的土地脆弱,
他们的劳作沉重,
却成了象征:
守护生物的多样,
维系景观的记忆,
让山泉与水脉长流。

然而此刻,
一台机器驶入意大利的山坡,
将石头粉碎成种床,
提醒我们——
在衰退中
依然有回归的可能。

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
故事相同:
曾经的诅咒
可以化为资源,
曾经的极限
可以转成承诺。

在这愿景里,
人类收获的不只是食物,
更是新的想象,
一份新的盟约——
在石头与泥土之间,
在耕种的梦想之间。


附:
【意大利:山地农场整地播种技术-哔哩哔哩】 https://b23.tv/Ken0oqL



吴砺
2025.10.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