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7
- 积分
- 3200
- 威望
- 247
- 桐币
- 5002
- 激情
- 258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53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7-22
荣誉会员
- 积分
- 3200
鲜花( 2) 鸡蛋( 0)
|
一座老房子,风雨飘摇了几百年,如今香火依旧缭绕。
我不止一次地走进它,也不止一次地想过,这样的一处屋舍,何以普渡人之心灵?
大凡庙宇都远离尘嚣,择安静而修之,这老房子也不例外。
说的老房子,其实是一座庙堂,明清的建筑风格,兀在青山绿水之间,周边少有人家。
这里,清晨可以披朝霞,与鸟儿共鸣;黄昏可以沐余晖,听溪流淙淙的唱;明月夜可以与月儿倾诉衷肠,感受竹林与松涛的对语。那么春呢?山花烂漫,绿水缠绕,百鸟和鸣;而夏,则竹林掩映,鸡犬相闻,蛙叫虫呼;及秋,天高云远,菊黄果熟,枫叶正红;至冬,白雪皑皑,晨钟暮鼓,宁静悠远;
这个地方在哪?在龙眠山,那老房子就叫别峰禅寺。据史料记载,老房子是明朝宰相何如宠为侍奉老母所建。当年,何如宠在朝做官,老母病了,就告假回来,陪侍。其母信佛,又乐于善事,于是其住所自然就成了庵堂。至今厅堂内,还约莫辨析到当年香火的旺盛。
几百年的风雨过去了,庙宇也历经变迁。那香火延绵几百年后,在大跃进时期噶然而止。有几户需要迁移的人家,被政府安排进了庙宇,那庙宇自然不再宁静了。及至最近几年,在热心人士的呼吁下,庙宇终于恢复正常,并且新添了斋堂。聘请有高僧入住,在清静淡泊之间,享受怡然的修行。那些追捧的信徒,不论山遥水远,纷至沓来。更有想脱离尘俗者,来此,享受几日虔诚的修性,安静的修心。
我也曾试图真实的走入,无奈道行和缘分太浅,只能走马观花感受一下氛围。
透过缭绕的烟雾,我看到许多虔诚膜拜的心灵,他们托付什么,有什么希冀?我不能猜测,只能这样的想,或许,为着某种心灵的感应和慰藉吧!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么?
心静自然灵光,那感悟就自然而来!大抵尘世莫非都是行善,都是一种超脱。想的开来也罢,不想也就自悟了得。不过,你一走入,自然就被氛围笼罩,那么,心中就产生澄明和尊敬。
我走进禅寺,在不同的时分和季节。当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微雨过后。
那是上午,雨停,阳光初出,空气澄明。
青山,仿佛是刚出浴的美女,碧绿可爱。溪流,清澈如一面明滑的镜子,清爽可人。而禅寺更像一位端庄的老人,静穆在天地之间,慈祥的形象,让膜拜者无比爽心。这个时候,还能想什么呢?只能顺着礼佛的思路,想象久远的事情以及尘世中的空明。
老远,二法师就双手合一,喃喃自语阿弥陀佛。有礼地迎进佛堂,在木鱼声中,上香求佛。所求当然是自己悟不开的东西,只能在冥冥之中寻求护佑。其实,这种心理,人皆有之,当然是不能明示的。
大师云游了,只留下字符一条。上曰:六和敬。内容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往,口和无铮,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不解其意,欲问。二法师摆手,丢下两字,自悟。仿佛揣摩,也就和谐两字。我将解意告诉,二大师笑而不语,只是捧出香茶一杯。不必言说,一切自明,竟也沾沾自喜。
有微风漾来,点起心里的舒爽,思想也就进一步软化。我看屋宇已经老了,可存留的东西确实很多。静静地聆听风吹佛塔上的铃声,便觉得心里有些妥协。于是就有,自然的东西不可违背,只能遵循,人世间何必尔虞我诈,斤斤计较的思想来。
有狗欢快的前后左右游戏,温顺可爱,很叫人喜欢。据说,这狗儿也通佛性。我问二法师,法师只说,狗通人性,懂事理,明是非。听罢,我恍然大悟。
有寺的地方很多,但处在佳境的地方却不多。进入这宁静的古寺,当然会修得好性,也难怪那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无不以深山潜心苦修。我想,这可能是远离尘嚣,感德于天地之灵气,汲取自然之精华的缘故。
我来,礼佛于禅寺,只能是匆匆地过客。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懂的东西却又是世俗的。快节奏的生活,把人世间的真诚一点点的磨去。那些两小无猜,亲密无间,好像都蒙上一层纸。还是让清静荡涤去浮尘,在宁静中有为真实的自我。
禅寺的钟声响了,清脆的音律击穿混沌。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是将来。钟声久远了,我发现我还处在现实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