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4|回复: 0

[散文] 《狂热分子》(下)

[复制链接]

6239

主题

152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6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6-2-15 09: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狂热分子》()




“智力过人、性格高贵和原创性看来都不是必要条件,甚至不是可取的。需要的主要条件如下:大胆破格,以桀骜为乐;钢铁般的意志;狂热相信自己掌握了唯一且独一的真理:相信自己是命定的领袖,总是受幸运之神眷顾;具有强烈憎恨别人的能力;藐视现在;懂得利用人性弱点;喜欢排场(壮观的场面和典礼仪式);厚颜无耻,可以完全不顾前后一致和公道公理;认识到追随者渴望的是集体性,而且再多的集体性也不为过;有能力赢得和维持一群能干助手的绝对忠诚。最后这一种本领是最重要和最难学的。一个领袖最神秘的能力之一,与其说是能掌握群众,不如说是能控制甚至魅惑一小群能干之士。这些干员必须一无所惧、精明自负,有能力组织和推动大规模的行动。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完全顺服于领袖的意志,从他那里得到鼓舞和驱力,并在顺服中感到光荣。P184

孙逸仙的成功,在于他能“把一大群忠诚干练的人吸引到他身边,用他对新中国的愿景激发他们的想象,从而得到他们的效忠和献身”‘。蒋介石恰恰相反,他似乎缺乏一个群众运动领袖所必备的每一项条件。P185

服从不仅是上帝要求的第一守则,也是一个革命政党和狂热民族主义的第一原则。“别管理由”被所有的群众运动视为最强烈的忠诚标志。P188

失意者之所以追随一个领袖,与其说是因为他们相信他可以把他们带到一片应许之地,不如说是因为领袖可以把他们带离开他们不想要的自我。顺服于一个领袖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是目的的实现本身。至于领袖会把他们带到何处去,只是次要的问题。P190

思想人(men of thought)彼此很难共事,但行动人之间却很容易发展出同志情谊。思想工作或艺术工作极少是以团队方式进行的,但在行动人之间,团队工作却是司空见惯,甚至是少不了的。“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这就是一种号召群体行动的呼号。一个共产党工委跟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家的共同点,可能大于他和一个共产党理论家的共同点。行动人之间的国际才是真正的“国际”。P19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部分原因正在于一个以行动能力知名的民族因为战败而变得无可作为。希特勒给了他们一个群众运动。但更重要的,是他为他们开启了狂热、无休止、规模壮阔地行动的无限机会。这就怪不得德国人会把他奉若救世主。P196

群众运动广泛使用猜疑作为一种统治机制。纳粹让它的各级党员总是感到自己处于监视之下,让他们总是处于不安与恐惧状态。害怕邻人、亲人甚至亲属,看来是所有群众运动内部的铁律。时不时都会有无辜者被指控和被牺牲,其目的是让猜疑的气氛保持蓬勃。敌人(每一个群众运动都少不了的那个假想魔鬼)是无处不在的。他会在信徒的内外部署阴谋。他借异议分子之口说话,援引偏差分子做助手。如果群众运动内部出了什么状况,一定是他干的好事。所以,猜疑乃是“忠实信徒”的神圣义务。他必须随时保持警觉,让破坏者、间谍和叛徒无所遁形。P198

群众运动用什么手段来强化和维系其依附者的不完整感,值得一提。其中一个手段是把教条提高到理性之上,这样,个人智慧就没有用武之地。另一手段是通过经济集权和故意使生活必需品稀少,让个人产生经济依赖。拥挤的居住或生活空间可以让人少些独立性,逼使每个人每天参与公共活动,亦有相同功能。对文学、艺术、音乐和科学强力审查,可让即使有创造力的人也无法过上自足的生活。教诲信徒向教会、党、国家、领袖或信条献身,亦可以强化个人的不完整感,因为献身乃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所以,即使是本来自足的人,身处一个群众运动,也会被塑造得不完整和具有依赖性。虽然没有失意感或不满,他们还是会显示出那些渴望在一个集体中摆脱自我的人的。特质。P203

英国遗传学家霍尔丹( Bs Haldane)说过,狂热主义是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1400 年之间人类真正重要的四大发明之一。那是一种犹太教--基督宗教的发明。说来不可谓不奇怪,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剂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生的神奇工具。”P261



                                                                                                                                                                                                  吴砺

                                                                                                                                                                                               201629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