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9|回复: 0

[散文]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下)

[复制链接]

8248

主题

190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5 13: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下)







“真正的现实是在朱熹生活的时期就没有(清末那样的)宗族存在。国家的法制也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或者可以说,在王安石的统治体系来看,宗族甚至是搅乱社会秩序的要因。但是,如果站在地方士人的立场上来看,给他们提供了安心立命根据的,是“我统管了全家也算是对社会做了贡献”这个满足感。宗族的效用,在后述的实际利益方面也存在。但是,又是为什么用“宗族”这个称呼形成了男系血缘组织呢?其理由就是能在儒教的经书中找到规范。换句话说,就是可以不受任何良心谴责,甚至可以骄傲地高谈阔论。他们从这个不在的存在中找到了利用价值。南宋以后的宗族普吸与朱子学的胜利,二者其实是一个铜板的两面。P207

科举与世族在理念上是势不两立的。本来,据传是隋文帝为了打倒贵族制度,才开始了科举制度,所以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是互不相容的。其实程颐和张载等作为郡县制的弱点所举出的世族消失,就是科举制度带来的。但是,另一方面,科举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实力的考试体系,所以让子弟专心复习后,考中的可能性就极高。而如果有人中第,那么给他和与他有关的人都将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同时也是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行为。所以只是自己一个家族在资力方面和学习环境方面还是有些心里没底。为了使他中第,或者使他中第后能维持其特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前边说过的宗族就有了用场。所以他们对于义庄以及中第者开办的义塾赋予了辈出科举官僚、维持自己宗族势力的使命。P212

与唐代烹调技术相比较,专家们总结出宋代烹调的特征如下:

  • 现在烹调用语的大部分,都出自宋代;
  • 发明了用豆子和谷物做的调味品“酱”。现在川菜多用的豆瓣酱也是此时发明的:
  • 面条类从“饼”中分离出来。就是说把面条和煎饼区别;
  • 面条凉吃时,变凉面蘸调味汁调成凉拌面吃;
  • 最重要的,是食用油加热方法的改 良和进步;


特别是⑤的进步,给中餐增加了炒和炸两大加热法,极大丰富了菜品种类。与食用油使用量的增加相呼应,煤炭使用开始普及,植物性油脂产量大量增加。这些变化,改变了从来用小火慢慢煮或从动物身上提炼出少量油(猪油等)拌菜然后再慢慢加热的烹调方法,使得用大量的油和大火力瞬间加热这种我们所熟悉的爽快的烹调方法成为可能。P233

《武经总要》中,在近代的技术史、战术史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是有关另一个四大发明之-火药的制法的记载。因为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火药的记载。也是后来给全人类带来无限恩惠和无穷灾难的起源。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末以来一百年问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正是活用了罗盘针和火药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吸取鸦片战争的教训,加强国民国家建设的明治日本,最后也不是把矛头,而是把枪口对准了中国大陆。中国的这个受难的世纪的远因,如果用春秋笔法说,就在这个庆历政府。P248

不仅兵器如此,战争的战略战术,也看不出任何新的发展。这也许就是岳家军的活跃看起来就像是岳飞个人奋斗的原因吧。这到底是仅仅没有被(鄙视武人的文人士大夫)记录呢,还是当时社会全体的风气就是轻视这些。无论如何。在历代王朝中,宋朝的禁军是最弱的。不论是开封还是临安,在少数民族军团面前。都脆若琉璃,一碰即碎。但是。真正的胜者到底是谁,却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宋人非常看重的孟子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在保有强大军队的国家生活的普通百姓,并不—定就能幸福。P258

唐三彩大多作为陵墓的陪葬品,所谓明器烧制——不排除现存的差不多都是从陵墓中发掘或偷盗出来的这一层意思——相比而言,宋代的白瓷、青瓷、黑瓷都是日用品。即使作为鉴赏用的,也是以实用为前提的。不是作为祭器,而是作为日用品烧制,恐怕这才是能出口到不仅东亚,甚至全世界的最大理由吧,

扎根生活的艺术——宋代文化的这个特征,瓷器也具有象征意义。P261

朱熹的故乡在福建的山区,他在真正的大自然中生活、思索和写作。但是朱子学的自然观——在个别中看体现宇宙的理——与宋人全体的艺术观并非无缘。在他们看来,不论纸上写的字、淡墨画的山水、掌中的怪石,都寄宿有宇宙,寄宿有神灵。P278

苏轼无可非议是代表宋代的一个诗人。其作品叙景诗很多。这其实是宋诗全体的特点,感情也寄托在风景中表现。这种表现方法令人想起给朋友送旅途风景明信片,诗与画在一种共通的基础上成立。上一节说过的把人的人品和长相完全象形化的肖像画,和展现在眼前的风景变成文字化的叙景诗,这两者之间有一种表里一体的关系。我们介绍一首苏轼有代表性的叙景诗:

春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最后一句描写的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庭院中,只有秋千静静地摇摆着。这是一首让人在静谧的气氛中能感到凛然意境的作品。另外,现在虽然不太受人关注,但是王安石作为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在南宋时期也大受崇拜。在诗论随笔的诗话中,经常出现王安石的大名。P281

丈夫早逝,艰难度过南宋初期辛苦生活的李清照,—直被看作是代表宋代的女性。不过,能不能把她当作宋代女性的典型来看,还有商榷的余地。她像欧阳修、范仲淹的母亲一样,作为士大夫的子女。体现了男性文化。男人们(任何时代皆如此?)在追求作为自己精神伴侣的女性的同时,为了一时的快乐还追求妓女。有很多词就是歌咏那些华丽淫靡的青楼世界的。P283

宋代正处于从正史《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被正史编者陈寿诋毁为“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诸葛亮演变成百战百胜的稀代军师;“骄于士大夫”的关羽演变成仁义之士;而敌方的曹操则演变成残忍无情的奸雄;刘备成为抵抗奸雄曹操、捍卫汉王朝、保卫民众的正义之土,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仁人志士、英雄好汉。既然如此,可是为什么他们却不能统一天下(这些人物被如此美化后,对这个“为什么”真是很难解释)?他们的理想在五丈原的秋风中以失败而告终。宋代的小孩们可能在入迷地听着这些历史故事的同时,也把他们自己的将来投射到故事中。P284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唐宋变革后文化的变质。变革以前的演艺是王公贵族独享的。现在歌舞伎界还在使用的雅称“梨园”,是唐玄宗的宫廷歌舞团的别称。郊祀等朝廷主办祭祀活动时老百姓偶尔也能看到这些演艺,但是它们平时只能是供一部分特殊阶层的人取乐的存在。本来唐朝的城市实行坊市制度,每个坊都有木门,开闭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不可能在花街玩到深夜才回家。而到了宋代,花街却成了不夜城。饮食店的美酒、妓楼的美女等,人们为了除去日日的烦恼,需要这些娱乐。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些艺人们绝对不是良民,但是宋代人却通过鉴赏他们的演艺,花街柳巷一天。或者说正是因为民间娱乐的这些大发展,才导引出了扮着道德家面子L的老夫子们“不像话”的哀叹。不论何时何地,伦理观都是从批判现实产生的。P285

人并不是天生勤勉的动物,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才努力工作。这种现代经济人类学的观点,当年的王安石已经实践了。结果全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也给国库带来相当收入。当然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不过是疯狂掠夺了民间财富,使得国民生活更加贫苦。不管有没有高深的统计理论,从来就存在推行计划性通胀,还是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这两种立场完全相反的经济政策。而且,到底实行哪种政策才是正确的,不看结果是不可能知道的。我们从以上历史事实也能看出这点。宋朝成功实行了几十年。如果没有靖康之变的话……

另外,众所周知,宋钱作为当时的国际硬通货广泛流通,也大量传人日本。P303

从《宋史》中同排在“外国传四”里即可看出,安南、大理两国,在宋朝看来,还有在仕元的史官看来,是属于同一范畴的独立王国。但是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一个作为国民国家独立,另一个却被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而编人中国版图。我们无意翻出老账,无事生非。我们想说的是,现在的所谓国民国家的国境,并不是从遥远的太古就定下来的,而只不过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产物,这个历史的事实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现在,不论辽、还是金、或者西夏、大理,甚至连吐蕃(西藏),也都与宋朝同样,成为“中华民族”的构成之一。P332

我们再来看—下明朝建国的经过。元朝统治末期,全国各地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中心势力韩山童自称徽宗子孙,高举复兴宋朝的旗号。明太祖朱元璋(本书 301 页出现的朱重八的玄孙)本来是韩山童的一个部下。后来他也为了否定蒙古族的统治,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而显彰宋朝。

显彰宋朝的这个基调贯穿整个明朝。这个基调与明朝在制度上文化上受蒙古影响的巨大程度完全是另一回事。或者说,在现实中受蒙古影响越大,为了忘却其诞生的不祥的秘密,明代人越要自认为是宋朝的后继者。对于岳飞以及文天祥的神化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明朝末期,随着具有女真族血统的后金(后改称大清)威胁的增大,人们联想起当年的靖康之变。公元 1644 年清军人关后,更是唤起了元军入侵的记忆。这些都成为江南士大夫们反清运动的精神寄托。

清朝对于宋代的态度是有两面性的。因为清朝统治以朱子学为国是,所以宋朝士大夫的理念很受推崇。但是对于华夷思想却十分敏感,大兴文字狱,迫害士大夫。但是清朝却承认南宋以及南宋公认的蜀汉为正统王朝,而不是金和魏。考虑到清朝本出自女真,这点值得高度评价。

清末的反政府运动因为采用的是反满运动的形式,所以事态就比较复杂。宋朝灭亡时期不是临安陷落,而是厓山失败一说成为主流。到了民国时期,  日本侵略作为现实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所以即使被赶出中原,作为汉族王朝,南宋还是更加被美化和神化。只不过对内来说宋代很尴尬。因为不论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都是以清高宗乾隆开拓的国境线为基本的。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却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作为一个开放的和平文化国家的宋朝的形象。而且王安石的新法,也作为一种未能实现的早期对近代社会的追求而受到高度评价。英国科学史研究家李约瑟认为宋代的科学技术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这个观点也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宋代在许多方面,至今还发挥着激发汉族民族主义感情的重要作用。

与汉唐不同,宋代的特征之一是军事上非常软弱。但是不论在军事上如何软弱,这个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是东亚世界的领头羊。而且我们现在的许多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艺术,都是这个时代产生的。这是超过三百年的王朝时代一毗唐朝和清朝长,比汉朝短一百年左右——也正好处于时代的大变革时期,所以宋代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就有了一种特殊的颜色。P353

而这个颜色到了日本,其特征就更加鲜明。我们已经在多处提到过这点,恕我不再重复,但是这个王朝与日本传统文化的关系确实非常特别。虽然与汉(“汉字”“汉文”等说法)、唐(“唐物”“唐人‘)相比似乎名不见经传,但是“宋”却存在于我们(指日本人—译注)的内心深处。虽然宋代没有三国时代的多彩,缺乏大唐帝国的华丽,但是通过苏轼的书画、朱熹的学说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气概,却是一个能使我们产生亲切感情的时代。

明朝灭亡后亡命到日本的朱舜水,给生活在锁国时代的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中国。当人们问他“杭州西湖的苏堤现在还在吗?”时。他回答到:“东坡柳为这位风流学士所植。他作为经世家给予民众恩泽。这点远比王荆公高明。”这是一个明代士大夫典型的回答。江户时代的日本效仿中国,对于王安石的评价也很低。明代形成的宋代像在日本得到再生产。明治以后,对于这个形象的反评价直接带来对中国的蔑视:“文弱书生的精神文化妨碍了中国的发展。相L匕之下,我们国家的武土道精神确实杰出。”

可是果真如此吗?日本自古传承下来的有关宋代的印象,以及后来有意切断与宋相关的所谓“日本精神、日本传统文化”的这个虚构。本书就是企图否定这个虚构。但是,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也许号称追求宋代的真实面貌,却只不过又创造出了另一个虚像。

本来所有历史书也许都逃不出这个宿命。就像欧阳修写的《五代史记》、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其实都是以装饰自己的时代为目的的书籍。P354

;。如果现在执笔书写此书,那么肯定会描绘出不同的宋代像来。但是本书已经言及的基本之处,也就是有关日本人通常认为的所谓“日本的传统”,其实是根植于宋代文化的这一点,却更加确信无疑?O

关于这一点,具有以下两个意义。一是认为日本具有自古以来的独立传统,该传统与中国以及韩国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这种观点。从历史上看是谬误的。我们生活在东亚的人们,在强调互相之间的相异以前,应该首先回顾历史,找到我们之间的共通点。“大同小异”,应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另一个意义是,反过来说,现在的日本可以说是宋代历史文化的继承者。换言之,现在的中国并非中国古典文化的唯一正统和独占的继承者。“导言”提及的那个体验,只不过是笔者和一个中国友人的个人意见而已,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但是重要的是,至少在审美意识这一点上,日本人与宋代人是很接近的。当然这并不是谁正确、谁优秀的问题。

宋代文化被日本吸收改良成所谓“日本传统文化”,意味着产生于中国的文化,并不仅限于作为一个政治领域的中国国内,而是广大东亚地区共同的历史遗产。包括韩国和越南,我们迎来了应该共述广义上的“中国文化”的时期。而这点,同时也牵连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主权国家的来龙去脉进行学问上的探究。

所谓历史研究便是探究“其然”之“其所以然”,而正是这点总是受到政治上的支配与限制。但是一个极为简单明了的事实是,宋王朝的统治版图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线并不一致。认识这一点,并且认识到宋代的文化远远超出其统治区域,给后世留下了广泛深入的影响,才是我们今日研究宋代史的现实意义之所在。P356




吴砺


2017.1.2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