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1|回复: 0

[散文] 《中国简史》(四)

[复制链接]

6201

主题

151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2-10 09: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简史》(四)


“苏轼(1037-1101 年,又名苏东坡)是继司马光之后保守派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策一直是备受百姓推崇的。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人民,也非常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因此,他总是能够恰当地设法打破隔离君王与臣民问的障碍。他说:“在仁政时期,最卑微的臣民应该自由地让皇帝知道自己的冤屈。”然而,性格直率的苏轼很快就失宠了。P211

1100年的2月或3月,19岁的徽宗皇帝在开封城登上皇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一位统治者。他兼唯美主义者、考古学家、艺术收藏家、艺术批评家等头衔于一身。此外,他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宋徽宗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在他统治期间,成立了一个绘画研究机构,简称画院,画院的集会活动由他亲自主持。另外,画院成员全部紫色着装,佩戴金玉徽章,还具有自由出人皇帝寝宫的特权。徽宗还经常为绘画比赛出题,并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他所出的题目有些被人们记录了下来,从这些题目中或许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这位皇帝的品位,其中有:“竹锁桥边卖酒家”、“野渡无人舟自横”、“踏花归去马蹄香”等等。宋徽宗在绘画方面专攻花鸟。在日本的一些收藏品中,有一些被归到他名下的画作,可能真的是他的作品。在开封城的皇宫中,他收藏了许多举世无双的大师名作,画作的目录被保存了下来,据说其中包含了6000多位大师的名字。P213

宋徽宗似乎想将儒、道、佛三个教派融合在一起,他将新道教中的神衹“玉帝”描绘成与儒家的“上帝”和“皇天”同样的角色。在他主持的“神殿”中,还混杂了来自印度的佛教菩萨。

知识分子应当竭力避免政治,尤其是对外政治。在这一点上,徽宗这位龙椅上的梦想家犯了一个大错。他本来可以收藏艺术品,画画鹌鹑和开花的李子树,自由地融合各种宗教仪式和神祗。然而,他放弃了这种幸福的生活,反而自始、至终都在参与世界政治,直到他自己毁灭,国家灭亡。这个错误就是:他为了从契丹人手中收复北京,与女真人结成了联盟。女真是满族人的祖先,是属于通古斯人的一个民族,他们生活在今天东北三省的东北部和俄罗斯的普里莫斯克的森林里。P214

最后,在他54岁的时候,客死他乡,结束了自己的放逐生活。宋徽宗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幸运地逃过了这场灾难。这位当时年仅21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1127 5月或6月,他在南京(建康)…这座以长江为屏障的城市登基称帝。在此期间,女真人已经完全占据了整个华北地区。接下来,他们兵分两路,渡过长江进攻南方。其中,一部分军队从鄱阳湖附近的湖北,一路向前推进,直到开进广西南部;而另一路则从长江的下游河段开始,一路奇袭,在1 129 年到1130 年之间攻克南京,直逼位于浙江东海岸的宁波。然而这时强悍的女真人军队,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的军队完全由骑兵组成,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提供战马。在进攻中,快速寻找战马成为了一道难题。由此,进攻被迟滞了,另外,不熟悉地形的女真骑兵,冒着风险进入了山川、河流与稻田交织的乡村地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因此他们很快就决定撤离。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又在长江这片宽阔的水域上遭遇了汉人的小舢板,被阻断了去路。于是,他们只好穿过南京以东,成功地夺路撤回了河南。南方地区暂且摆脱了敌进攻,1132 年,宋高宗将都城迁到了今天浙江的省会杭州(临安)。从那以后,直到蒙古人人侵之前,杭州一直作为大宋朝廷的都城。P217

宋朝的皇帝们对收复华北这一宏愿已经彻底放弃。如今,他们安逸地生活在南方的领地内,全力以赴地来重新营造诗歌和艺术的氛围,并恢复曾经在开封的皇宫中享受的那种闲情逸致的生活。虽然在1161 年和1206 年,宋朝和金国之间发生过两次短暂的战争,但对于大宋朝廷来说,那只不过是和平时期的两次不足为道的短暂插曲而已。在1126 年的那场大战中,宋朝失去了大片领土,但是对于他们而言,似乎仍旧是不足为意的。中国雅致的文化,中华文明的奇葩,在宋朝的各个领域中都依然生机盎然地继续着。他们必须恢复诗歌和艺术的繁荣,这一过程应当从开封时期(960-1126 年)起追溯,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杭州时期(1132-1276 年)。

郭熙,出生于1023 年,是开封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所创作的“山水”一文,是一篇关于山水画概念的极具价值的文献,从他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1世纪的大师是多么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的: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还有:

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 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

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契依附之师帅也。

郭熙还指出,由于观看距离不同,山在外观和特征上也会有所变化:

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在不同的季节,这些景物还能体现出不同的心境: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只要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郭熙在他的论文中对“风景即心境”这一观点进行了简洁而又完全的阐释,而在西方的绘画领域,是到了近期才提出这一观念。

在这个问题上,郭熙非常注重山的光和影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强调了雾气介入的重要:

山日到处明,  日不到处晦,山因日影之常形也。…山烟霭到意隐,烟霭不到处见,  山因烟霭之常态也。……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

郭熙本人的论点,遵循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一些格言,如:

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

从郭熙那些被收藏在日本的画作中,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看出他的作画风格。比如他画的冬景:“何人剪水作六出,山上陡失好青鬟,……流泉不流冻作滴,岂似雨过听潺湲,……往来浦口屡涉险,未识舟人心孔艰。”再比如他画的春景:“浪拍孤舟,山隐烟霭。”他最喜爱的题材,是描绘秋天的晨景:“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颯,”

米芾(1051-1107 年)是开封时期的另一位伟大画家,他的一生也创作了许多类似的山水画作。他最擅长的是展现“中国褶皱”这一典型特征,在这方面他的绘画技巧是空前绝后的。在他的画作中,那景象就如同现代地理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像“树木茂盛的山峦上的碎波,刺破雾霭的圆顶山”。P222

宋高宗在将都城迁往杭州的时候,将曾经那些在先皇的开封宫廷里大名鼎鼎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了一起,他们很快就像过去那样,重新开设了一个新的画院。他也像徽宗那样,十分重视这些艺术家,不仅亲自为那些最为著名的艺术家赏赐金腰带,而且还留他们住在皇宫里。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独特的笔法书写古诗,然后让这些画家们为他的诗配画。宋宁宗(1195-1224 年在位)是高宗皇帝的孙子,也是一位十分爱好绘画的统治者。他不仅将金腰带赏赐给官方儒家学派的大师们,而且还赏赐给那些佛教艺术家们。据历史文献记载,高宗和宁宗非常重用皇家画院的成员,因此,他们的杰作比比皆是。整个杭州城里亭台楼阁和宫殿庙宇随处可见,而这些建筑物上的装饰又都是由皇家画院的成员们负责的。

杭州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山水环绕,风景宜人,再加上这样美轮美奂的装饰,就更容易吸引这几位天生具有,艺术天赋的宋朝皇帝了。杭州城的东面,是钱塘江人海口的冲积平原,西面是西湖。杭州与威尼斯一样,也是一座水城。所以,当马可,波罗来到杭州,发现这里与他的故乡惊人的相似,因此而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杭州城里的每一处景物,都让他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那星罗棋布的木船和石桥,精美绝伦的西湖,湖中绿树环绕的小岛和垂柳掩映的湖岸,以及点缀在绿荫丛中的亭台楼阁和宫殿宝塔。假如把地面当作画布,那么杭州城就是一幅巨大的山水风景画,画面上,在那沟壑纵横、峰峦起伏的群山之中,掩映着无数个大大小小的佛寺,那景致美妙极了。事实上,杭州城的美景,早就被先前宋代的大师们展现过了,也正是由于这些画家和诗人的描绘,才使得杭州城流芳百世。

皇帝的宫廷,是时尚潮流的起源地。宋高宗在西湖边的一座山上,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巨大亭阁,其装饰是一幅巨大的山水全景图,这幅图是由著名画家萧照所作。“画得非常棒,以至于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看一幅画,还是身临其境”。这幅画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杭州的美景,而且还融合了全部浙江的美景。浙江省的景色千变万化,极富盛名。浙江北部,从长江口到杭州之间横亘着一条由圩田(从海中开垦出来的耕地)所组成的海岸地带,那景致仿佛带你来到了荷兰;还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海上平原,这片平原只比海平面高3-6英尺,在平原上布满了不计其数的沟渠。浙江南部,在杭州与福建之间,耸立着花岗岩山峦,这些山峦形成了断断续续的一条海岸线,将海湾分割开来,沿线到处是峭壁嶙峋,还分布着斑岩石耸立的草地。地理学家们认为,这里的地质地貌与日本内海沿岸的地岩层非常相似。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导致15世纪以后日本画家所作的风景画与杭州大师们所作的山水画出现惊人的相似性。毋庸置疑,这种绘画一定是前者模仿了后者,当然他们也模仿了自己国家的风景。

最近,日本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而又有趣的比较:他们把宋代最著名的绘画与福建和浙江的海岸线及山峦的照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宋代的绘画大师们非常重视实景绘画,他们的作品完全是对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对于中国浙江和日本在地质地貌上出现的相似性,李希霍芬曾在浙江考察时,做出了详尽的记录,斯文赫定对此这样描述到:“他在自己的旅行日记中,大量地记录了浙江与日本之间的相似性:虽然很少有森林,但是在每一处奇特峭壁附近的苍松翠柏之中,都会矗立着一座佛塔;在山谷之中,遍布着茂盛的竹林和参天大树,以及不可胜数的水车和白色房屋。特别是在雨水充足的丘陵地带,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物:大片大片的松树、栎树、油桐树和漆树;在一望无际的灌木丛中,爬满了忍冬和紫藤这种藤蔓植物。此外,整个山坡上到处点缀着桃金娘、杜鹃花和野玫瑰。这里鲜花遍野,灌木丛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秀美多姿的山村风景。”无论是1213世纪的宋代山水画,还是1516世纪的日本风景画,不管地点是在浙江、福建,还是在日本的某个地方,都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它们都是对真实景观的现实描绘。在浙江,宋代的人们还利用其花岗岩和斑岩山的地貌,凿出了用来攀爬的“阶梯”,以及像宁波“雪谷”那样的瀑布,从300多英尺的高处飞泻而下。在日本的风景画中,也有这样景致的描绘。这一点,在日本人发表的相关照片中得到了证实。P227

然而,这些物质上的自然环境,对于杭州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来说,都只不过是一个表达精神情感的媒介而已。虽然他们绘制了前所未有的画作,但是对他们而言,一切形式的世界都是虚幻的,用佛家的话来说,是“露水的世界”。这种虚幻的感觉如坠云里雾里,在这种灵感之下,画出了无与伦比的绝妙佳作。正是由于这种感觉,他们笔下的风景总是湮没在淡淡的雾气之中,渐行渐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这种绘画却像人的脸庞一样生动活泼。杭州时期的绘画大师们认为,任何形式的物质只有蕴含了某种精神才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他们所绘制的画作就是要表达这种世界最原始的形态,并以此来表达某种深刻的情感。峰峦山川、河流瀑布等景色,越是由于薄雾而变得朦胧,越是因为距离而变得简洁,其内在所要表达的精神就越加清晰。因此,人们喜欢绘制水墨画。在前景上,简单地勾勒出空旷的轮廓,几棵歪曲的小树,一间简陋破旧的茅草屋,峡谷中弥漫出的薄雾与水融合在一起时,那停靠在岸边的小河瞬间变得模糊了。由于弥漫着雾气的原因,让我们无法估计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地面上,那起伏的山峦只呈现出模糊不清的轮廓,好像悬在半空中一样。有些风景被湿润的水汽所笼罩,形成了不同的平面和半遮半掩的近景的具体形态,最后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距离。

在这一流派当中,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是马远和他的JL子马麟。据文献记载,马远最早的作品是1 190 年绘制的,因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他应当死于13世纪中叶之前;其次,在宁宗皇帝统治时期,也就是在1195 年至1224 年间,还有一位著名画家叫夏珪;最后,在1200 年至1270 年间,还有两位著名画家,分别是梁楷和牧谿。

在日本和美国,有几幅中国水墨画的收藏品,人们断定那是马远的真迹。在波士顿博物馆里,现藏有一幅早春山 水画,喜龙仁对其这样描述道:“背景是高大的山峦,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笼罩在淡淡的雾气当中。一片水域上,架起了一座小桥;前景的右边是两棵刚刚泛绿的柳树,柔弱的枝条在微风的吹拂中,正微微地颤动着;晨雾刚刚升起;除此之外,便无其他声音。春天的脚步虽然近了,但仍在踌躇。”三井有一幅收藏画,画面是在冬天的湖面上,一位孤寂的渔翁正从他的小船上垂下一根垂钓的渔线。小船在浩瀚的湖面上迷失了方向,四处看不到湖岸,除了寂静的湖水和专心致志的渔翁,再无他物。岩崎则有一幅雨景图的收藏画:前景是一条停泊的小船、岩石和高树,接下来是弥漫的薄雾;背景是烟雾缭绕的山峰。黑田所收藏的一幅画,画的是在一棵悬于半山腰的松树下,站着一位诗人,目光注视着天空中正在升起的月亮。根津收藏的著名画作《黄昏风景》,是马麟的代表作:“在雾气弥漫的画面中,只露出水岸的高处,一只飞燕带着想象飞进了空旷处。”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收藏了一幅马远的《海上遇仙图》的复制品,这幅画面是唯美浪漫的,一座梦境般的住宅隐约出现在峭壁之上,高高的阳台俯视着弥漫着雾气的海面和暗礁,小鸟从画面中轻快地掠过。

在岩崎、川崎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中,有些可能是夏珪的真迹。在川崎的一幅收藏画个,画作仅仅通过简单的几笔,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山林风暴:“在一个峡谷之中,一阵狂风将掩映着亭阁的大树吹倒了,树叶被大风吹得纷乱不堪,一位农夫撑着雨伞穿过一座小桥,与狂风抗击着,另一个人则躲在亭子里避雨。远处的暴雨,遮住了山顶的风景,只能看见一些被风吹得剧烈晃动的灌木丛,狂风的力量和速度被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在岩崎的收藏中,有一幅被认为是夏珪的真迹,这幅画所呈现的是…:…一片海湾或河流的景色:在岬角的后面停靠着一条小船,小船的右边是水生植物和一些树木。这位画家最擅长的处理方式是点画和细微的笔触,以绰约不清的山峦轮廓为背景,通过茫茫的水面和辽远的山脉,营造出一种空间感。清晰的光线与水波交汇,与模糊隐约的背景线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全景图的长卷,所绘制的是一幅所有景物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画面:山岩耸立的河岸,松林密布的山脉,歪歪扭扭的树木,隐藏在灌木丛中的茅屋,与岬角相连的竹桥,穿过峡谷的深水湾,水面越来越宽,最后流人一片海湾之中,对岸已经遥远到看不清,远处的小船消失在薄雾之中。所有的这一切,仅仅通过水墨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吴砺

2017.2.8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