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张家界(三)
(四)
吃完午饭,乘公园区间车前往杨家界。这里只有一个观景平台。呈平坦的V字型开放的向下降到前方谷地的山凹中,离平台不太远地方,有一组约四五层断断续续并不连贯的薄墙状的峰墙,并不长,被导游称为天然长城。这是地质学中被称为峰墙的岩石结构。 只是这里数量与规模很小,它让我想起去年在岷江上游地区看到的羌族的塔楼片岩叠成的墙。这个观景点中的仅几片峰墙,被称为长城真是太夸张了,不如说成一幢塔楼残壁……
山口的前方是辽阔横卧的几层山峦和它下方的山谷,有云层浮在前方山峦一丈高的天空上,灰黑色……那是普通的山区和土地,我们熟悉的世界,但从这个位置看上去,视野辽阔,气势磅礴……
蜻蜓点水般的看一眼这个景点后,大家往回赶往百龙电梯下山。我对阿雅说,张家界没有雾气,景色就有点干。阿雅说,来这里的客人最常见到的是两种反应:雾太大时,这里什么景色都看不到,客人觉得特别痛苦;另一种情况是客人看到这里没有雾气时的景色后说:不过如此!
我肯定不是这两种游客……没有雾气看张家界真正能看到地质全貌。山区景色有雾气时是游客与山景谈恋爱,很浪漫,但不知对方真实全貌;无雾气时,是游客与山景结婚,可以看清彼此的也许是狰狞的面目,也许并不是很美,但真实和充实……理想状态是先谈恋爱,后结婚,两种过程都经历过……
只是今天看到的张家界的地质构造和景色让我仍十分震惊,但完全没有青年时代看到奇景时的激动了……
人应当在年青时代尽可能的游览各地的风景……一个年过不惑之年的男人突然发现自己刚看过《罗马假日》中扮演公主的 年青的奥黛丽·赫本正巧坐在自己飞机相邻的座位上的感受,与一个刚过二十岁的小伙子突然发现年青貌美的赫本坐在自己身边的感受肯定是相差太大……
坐在景区公交车上,我竟看到路边一个小山峰的侧面露出了石灰岩悬崖侧壁,这让我小吃了一惊,这似乎是这里曾为大海海床的另一个标示……路边无叶但枝条密集的杂树林,在春日的阳光中懒洋洋的散发出初春的气息……我又看到路边火山喷发时带气孔的浮石残迹……
只是袁家界这片平台上一派普通农村丘林地貎,看不出一点原始的森林味道……
(五)
乘电梯下山,再乘景区中巴到达金鞭溪景区入口处。
一小片空地四周耸立的一两百米高的细尖顶的独崖,这让我想起电视中常看到的莫斯科红场周围尖顶式建筑群。
下午的阳光和煦。走到平坦的约十几米宽流出清澈溪水的金鞭溪。溪中河滩上有几株高大的枝条疏细清秀的树,树枝头上黄绿嫩叶一小簇一小簇形成如疏散的围棋棋子一般的一片绿色点阵,在阳光下特别的清丽爽目,美得直让你觉得心里难受……
逆溪流向上,溪道两侧是黄土色高墙般垂直的崖壁。峡谷宽度估计在五十米左右,峡谷中央一二十米宽的溪道中溪水欢快的奔淌,空气好得让你总觉得吸不够……阳光淡淡的照在这东西走向的峡谷中的树、溪水、崖壁和山道……
走在这样无阴影的溪流相伴的峡谷中,听着溪流奔腾的声音,你会觉得发自内心的痛快,整个身体都畅快淋漓,此刻足以忘却前生后世……
我沿溪流向西方向深入,小路在溪流左侧。峡谷南北两侧差别很大,南侧崖壁下方多有树木,崖壁亦有植物,崩塌较多,而北侧多为近似垂直的崖面,这些裸露崖壁呈黄土色,干净干燥。
走在这样峡谷中,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桂林的漓江边的峰林地貌。漓江宽广得多,崖柱也粗壮得多,裸露崖壁是黑白两色,而这里的峰柱苗条得多,崖壁也是黄土色……这儿同福州的十八重溪峡谷的规模相当,同样是U型峡谷,只是这里的崖壁总是画屏般的垂直地面……
右侧北面那阳光斜掠照的土黄色崖壁的半山腰不时出现一株盛开粉白色素淡成片花朵的野樱花树,她们如春天的仙女身着素雅的连衣裙,飘落站立在贫瘠荒凉略带暖色画屏般的山崖边,形成独特的让人惊艳,甚至感到有点唐突的画面,如神话中七仙女下嫁给乡村身体壮硕面庞英俊的穷小子,既不可思议又在情理之中……
3:23,我已在峡谷中走了半小时,手机呈现在峡谷中走了二点六公里。导游只给了我们一小时的时间。
不得不往回走了。可这金鞭溪全长七点五公里,真舍不得掉头回去啊!这就是随团旅游的残酷之处,如同一个儿童玩游戏机,刚刚开始进入角色,就被大人把机器没收了……
为什么我们觉得峡谷美呢?有人说,峡谷是线性方向山与水最紧密的动态组合,表现出上升力与下切力的抗衡,表现出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活力是峡谷美的内涵……峡谷形成的特殊的小气候有利动植物生长发育,使峡谷中是大自然成为最有生命力、最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天然艺术的走廊……
4:05,随团上旅游车离开公园。又从早上走过的宝峰湖边走过。太阳在这个山谷形成弯曲蓝色带状水面的小水库西方上空,照得深凹下去的蓝绿色水面如画如梦般美丽……随着中巴不断转弯,不时从水面反射出艳丽而耀眼的一小片光亮,两岸山色土黄,这片山地树枝还没有发芽,更衬出湖水色彩的艳……
当中巴从一小段隧道穿出,在水库坝体附近下坡时,索溪镇所在小盆地在西斜阳光下露出一片白色不高的小楼房群……印象是复杂的,我忽然觉得自己正以饱经苍桑的眼光平静地注视着这片古老而又新生的湘西土地……
(六)
回到旅馆休息时,我随手打开出发前以网上下载的一点关于张家界文献。通常我不愿旅游前先读它们,而是在景点走完后再看文献:
“而在地质学家看来,3亿多年前这里是滨海中的坳陷,浪淘沙连续沉积了几近纯净的石英砂,经过千万年成岩成为500余米厚的石英砂岩,而其周边逐渐减薄到几十米;更为难得的是地壳稳定使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500余米厚的岩层,无褶皱几近水平,沿节理裂隙风化而成的石柱的岩层之间,下滑力小于摩擦力才能耸天立,成为举世无双的砂岩峰林。巨厚的坚硬的石英砂岩、岩层几近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这是形成张家界三千奇峰耸立的真谛。如果岩层不是水平而有倾斜度,岩层的下滑力大于摩擦力,上覆的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就会崩塌,
就不能形成耸天立的石柱峰林,宝峰湖一带就是如此,该处岩层倾角有2O多度。
为什么这里的岩层倾角较大?原因是在2亿年(印支期)前,有过一次断裂活动形成了一条沿施家峪山谷分布的断裂,在断层的作用下山谷两侧岩层就变陡了,也就没有耸天立的石柱,只有矮壮的山峰,形成与天子山等不同格调的群峰嶙峋接蹿,峰峦依次叠列,浩浩荡荡层次分明的另一番景象”
“宝峰湖是怎样利用自然条件的呢?张家界曾有一个施家峪山谷,它的最特别之处是谷的出口处狭窄,两旁山峭崖如削,高百余米,宽不足4米,最窄处两边峭壁几近相撞,抬头望只见一线天缝,谷内变宽,有村落称沙平村。1970年代村民外迁后堵一线天缝,也就是水库建设最重要工程的大坝。如此施家峪就成高山平湖,因有宝峰山而得名宝峰湖,当时为的是灌溉农田和发电,1983年随张家界的旅游兴起才开辟为旅游景点。”
“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发展规律,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成长至衰老的过程,被称为武陵“闺秀”的张家界也不例外。据有荣地质专家测算,张家界这独特的砂岩蜂林地貌是,由燕山运动后开始崛起的,至今已有七千万年了。美丽的张家界正处于青春至壮年期,所以她才展现了迷人的风采。可是她终究会走向衰老。据有关部门测算,一千万年以后,神奇的张家界将会变成缓坡形平淡无奇的丘陵地貌,二千万年以后将变成坦荡的平原风光。”
显然,后一篇文献中没有考虑地震的影响;也没有考虑一千万年时人类这个物种是否还存在……那时人类或许早把自已毁灭了,或是把自己改造成其他物种了……
晚上10:00,观看室内表演《烟雨张家界》。这次旅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行程已结束了。
森林公园有三条游览观光线路,正常行程要三天时间,这次旅行团只起用其中一条,即使这一条线路也是快餐式,这对想写游记的人来说,如同过去父母包办婚姻的人,根本没有与结婚对象谈恋爱和相互考察机会就要结婚生子了。
写游记毕竟不是发表科学论文,这是做感悟的艺术功课,仅仅是看游览对象一眼也不妨写出长篇大论,而且还未必比看景点时间长的人文章写得差……如同包办婚姻的人,虽然没有经过谈恋爱过程,可生出的子女未必比谈过几年恋爱再结婚的人生出的子女差……这就是艺术作品最奇怪的地方……长期在公园中的人写介绍公园的散文随笔,并不一定比匆匆走过的游客写同一公园文章好……
不过,我不仅要写游记,还想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提出一点建议:
若在百龙天梯悬空的钢架外披上精心设计的迷彩网,再在钢架上固定部分盆栽的森林公园的山崖上常见的松树或其他树种,同时在这迷彩网上留有部分可视窗口,则既可掩去天梯的人工材料痕迹,又可让部分乘客观光峡谷对面的风景,则可视与隐身双重目标均可达到,且成本很低——或许未来有一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会采用我这个匆匆一天的过客的建议……
我另一个建议是可动员测绘学院的做论文的硕士博土组成一个小团队,利用无人遥控飞机激光雷达和摄影结合测绘出森林公园的三维图像,再用三D打印技术制造一个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几十平方米的三维高度仿真沙盘模型放在现在的张家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中,这样可以给前来观光的中外中小学生,大学生做地质科普工作……学生不仅是感到自然风光的美,而且真正的学到一点地理地质的知识……
晚上从网上找到了吴冠中当年推荐张家界的原文。我这里摘抄这篇千字文的原文,以表达对这位让张家界走入世人面前的文化人的敬意。
养在深闺人未识---吴冠中
张家界,是大庸县北部的一个林场,很少有人知道她。我这回因事,顺便到湘西写生,旅途匆匆,人们给我介绍张家界林场,我先是姑妄听之,后来不少当地同志再三推荐,我才下决心去看看。因为我有过别人介绍风景如何好到头来大失所望的经验。这次看到张家界林场,却意外地使我非常兴奋,如获失落在深山的明珠。
随林场公路登山,数个拐弯,地貌突然大变,峰峦陡起,绿树叠翠,这里是湖南真正的桃花源了,立即引人进入了奇异幽深的世界。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桂林凭漓江倒影增添了闺中的娟秀气;张家界山谷间穿行着一条曲曲弯弯的溪流,乱石坎坷,独具赤脚山村姑娘的健壮美!山中多雨意,雾抹青山,层次重重,颇有些黄山风貌,但当看到猴子爬在树顶向我们摇晃时,这就完全不同于黄山的情调了。还有那峭壁直戳云霄,其上有数十亩数十亩的原始森林,我们只好听老乡们讲述他们曾经攀登的惊险故事而望林兴叹。
张家界林场位于澧水上游,我们不了解连绵不断如此密集的石峰在地质上的价值,但谁都对其间的奇树异草和珍禽怪兽感兴趣。这里有一种自己长有水囊储水的背水鸡,就是闻所未闻的。我先不知有虎有豹……一进山就急忽匆往石林和树林深处钻,是被景色美入迷了。石峰石壁直线林立,横断线曲折有致,相互交错成文章,不,可以说是“画章”吧。人均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要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张家界的石峰名堂可多了,什么秦始皇的“金鞭”,什么“三姊妹”……美丽的故事由人们的想像自由去创造吧!
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就以峨眉来较量,峨眉位高势大,仗势吓人,其实并没有张家界这么突出的特色,至少大多数美术工作者将会同意我的看法的。
据说由于这数十里的山势像一匹奔腾的烈马,故又名马鬃岭。马鬃岭也好,张家界也好,都尚未闻名,等待游人们为这绝代佳丽起一个更贴切的芳名。
(原载《湖南日报》1980年1月1日“朝晖”副刊)
就文章写作水平而言虽属一般,但它创造了一个现代版的传奇:这样独特的风景竟在中国有两千年热爱奇山异水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为大家普遍了解,而且当地人需要找一个文化名人推荐,而这个文化人振臂一呼,竟在两年后又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静下心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发掘出来真是个不可思议的过程。离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不过三十五公里,有二千年历史的大庸县城边上的天门山,历史上早有大名,为什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如此奇山异石风貌会被历代的文人官员所忽略呢?是因为这里为少数民族的集居地,汉族官员和文人不敢或没有机会来到这里?
显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地官员已认识到张家界旅游的价值,才极力游说吴冠中这样刚刚被解放不久的画坛名人去当地看看……只是当年报刊和文化名人取的作用也让人吃惊,灰姑娘变成公主速度竟只用了两年时间……这是现代社会一个罕见的传奇,张家界被埋没了两千年后一夜成名……
现实中,秀才毕竟只是秀才,秀才只是动动笔,落实全靠当地官员。吴冠中这个秀才的文章可能坚定了当年湖南省官员推出张家界作为旅游点的决心。1981年5月全国国营林场在湖南南岳开管理座谈会,湖南林业厅将林业部官员周戈千接到张家界林场请他帮忙解决张家界旅游开发。周戈千被张家界景色迷住了,回京后第一次向国家计委提出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议。
我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屈原当年在湘西流放了九年,是否来过张家界这片奇山?若按常识而言,屈原应当走遍了湘西每片土地,况且屈原在湘西主要居住地泸溪县离现在张家界市直线距离不过一百公里……或许张家界独特的地理环境激发了他写出"天问"这样不朽的诗篇:
九州安错? (九州究竟安放在什么上面?
川谷何洿? 河床何以洼陷
东流不溢, 江河老是向下流,
孰知其故? 何以总不能把大海流满?
东西南北, 地面,从东到西究竟有多少宽?
其修孰多? 从南至北多少长?
南北顺椭, 南北要比东西短些
其衍几何? 短的程度究竟是怎样? 郭沫若译)
吴砺
20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