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45|回复: 0

[散文] 重游大金湖(上)

[复制链接]

6248

主题

152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8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5-5 1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游大金湖(上)

           

                                                                           二O一七年四月十五日(星期六)


    今天与公司有源器件研发部门的青年人前往大金湖。几年前我曾同公司无源研发部门的青年人走过一次。那次是乘大巴,这次是坐动车。

    我热爱同青年人一道出游。孔老夫子二千年前创造的尊师模式使中国二千年的历史中的年长者与年青人之间加入了浓郁的人性和人情的世间暖意及人间关怀;尽管这种模式某种意义上又限制了青年人思想上的自由发展。

    孔夫子的思路与宗教思路本性上有类似之处:学生和信教者不要去怀疑老师和神职人员的教诲,这会省去了很多很多烦恼,因为大多数人都达不到一代宗师孔夫子和其他宗教领袖思考的人生与世界的深度,他们为人类思想铺设了一条简单宽阔的官道。走在官道上,会省去很多力气和精力……如同从北京通往罗马的道路理论有无数条,现成的有北京到罗马的直达飞机航班,若你非要步行到罗马,而且不用GPS不用地图,这当然可以,可这有多辛苦啊……世界上一切理论都是相对的,可以有无数种,无非是这种偏见或那种偏见,当有人告诉你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偏见,你会省去很多麻烦和精力啊……

孔夫子创立的中国填鸭子方式的教育可以把绝大部分人变成专业人员,只是牺牲了少数有创造天分的人;苏格拉底西方式怀疑一切的教育成全少数天才的发展,但又牺牲了相当一部分自制力和天资较差的人……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两个世界都存在了两千多年,肯定都各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合理性……此消彼长亦符合自然规律。西方近现代工业文明需要一批独创的天才蜂拥而出,西方教育模式过去二三百年适用于这个需要技术和社会革命阶段……

显然,人类并不需要无限的创新能力和无限的革命。再过一百年,人工智能和现代技术肯定只需10%或更少比例的人的工作即可养活所有的人。那时,人类或许会发现孔老夫子二千年的中庸之道才是使绝大多数人类幸福的文明,因为这种教育照顾了绝大多数人平庸的智力,并使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平等和尊严的平等……或许那时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比因预言的未来世界将属于中国文明会“不幸”言中……


    10:15,动车到达泰宁站。从车站到泰宁县城约十分钟车程。

    游览车先将我们带到“尚书第”。这是泰宁县城标示性建筑。上一次我来到泰宁县城时是晚上,“尚书第”己闭馆,只是看到清澈的溪流潺潺地环绕“尚书第”外墙奔流……

太阳在云层中银盘般的白亮。“尚书第”门前有五六米宽的鹅卵石铺成的路面,路左侧一个小溪从墙脚边石槽清澈的流淌,路中间有三条长石条长列铺在中间,显然这是古时小镇的下水道。

迎面而来的宅院高耸的青灰色墙体上有铁锈色不均的痕迹。2010年一场大洪水将“尚书第”和泰宁县城泡在二米深的水中,或许那青灰墙面上的黄色正是墙砖之间的黄泥粘土渗出的色泽……

这是我在国内第一次看到的这样完整的大规模、看上去似乎是原质原味的明代建筑群落……有文章说:这在气势恢宏的“尚书第”是建于1621年,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建筑群,其房主李春烨(1571-1637年)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古宅的建筑风格为“三厅九栋”(九宫格式),以上好的杉木构建,宽90米,深60米,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而积4500平方米;主体5幢,辅房8幢,房间120余间;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分南北二门进出……

   进入这样一个庭院又一个庭院的中国传统住宅,尤其看到长方形四周屋檐围成的露天的天井和四周的回廊时,时光流逝如梦的感觉强烈地拥上了我的心中……

    只是宅中留下的实物甚少……过去三百年间,房屋已几易其主……尤其这里曾住过数十户人家,竟还保证一个完整的房子基本结构,己称上历史的幸运和奇迹了……相比之下,福州市的三坊七巷现在的建筑几乎全部是推倒重建成的二十一世纪的新版……

    我在一个房间中看到古泰宁县城的模型,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古代的县城模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震惊,近似圆形河道和圆形护城墙环绕着袖珍版的小县城,四周是不高的小山环绕,数座悬桥连接城楼大门和护城河对岸,而“尚书第”住宅竟占了八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城内面积……据说李家烨原来计划建的面积比这要大一倍,只是众人反对才作罢……

    一个明史和地方志都没有立传的,只做过一年国防部长的人那来的数万或数十万两银子在这偏僻的小县城建如此规模的豪宅啊……

    历史上的李春烨肯定是一个非正非邪的灰色人物,既无大恶亦无大功……不过,他为我们后人在这个偏僻的角落留下了一座供我们怀中思幽的中国传统经典大院,绝对是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这种意义上他创造了一个历史……

    如今泰宁最自豪的是她历史上出过两个状元,54名进士,101名举人……这不是一种数字游戏,因为泰宁实在人口少,现在不过14万人,解放初期才4万人……

今天没有时间让我在这里沉思,只能快速匆匆浏览一眼……路过附近一条老街保留下来残破的明清民宅建筑群,最强烈的感觉是暴殄天物……为什么不拨一笔专款将这难得的还没有完全毁烂的古建筑维修保养,尤其趁老一代工匠还会一点传统手艺时,静下来心好好地做二三十套古民居建筑,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点历史的记忆呢?


下午乘船游大金湖中的三个景点。这人工湖中丹霞地貌景观,几年前我看过一遍。

坐船时,内心有些麻木,湖中小岛露出了一米左右退水后裸露的红黄色的表土,十分鲜艳。

    故地重游最大的敌人是没有新鲜感。

    天阴。第一站是甘露岩寺。这是红色丹崖绝壁上一个凹陷中宋朝一个和尚集资兴建的一个小寺(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60年。岩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约30米,下部宽只有10米,呈倒三角形。寺庙用一根约三十米高独木撑地独撑其中最大的楼亭平台,平台三边架在倒三角形崖洞的侧面,形成“一柱撑天”的独特风格。岩洞的三个侧面还有三座小一点楼阁。红土洞壁,红色漆面楼阁,色彩鲜艳,算是独树一帜。

    这个和尚真是一个创新大师,造庙造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

    只是我内心仍是麻木,毕竟来过一次,而且我对庙宇建筑本来就麻木……但我登上甘露寺的平台回首向下张望时,我突然被山崖前方山路上一个不高的一小段山门和山门两侧的岩崖上的极为鲜艳的湿润的绿色青苔和几棵疏稀树枝古树上刚绽出新绿叶子深深的感动了……仿佛那个不大的山坡和山崖山门围成的小天然的庭院中的湿润的空气都浮动着晶莹通透的绿光……春天的气息和诗意突然如山谷中涌出的大雾汹涌地充满了我的心中……我无法向你描述我在那一刹那中的感动……生命是这样的美,这样令人眷恋……

    不知近千年来,自愿削发为僧的来到这里的僧人们从寺中平台回首下方小天井的春色时,心中曾涌出过怎样的狂涛……看破红尘的人本来多是多情之人啊……

    从另一侧不长的山道下山。路边溪水清澈,难怪宋代和尚敢在山岩上建寺,这儿泉水甘甜,随时可取啊……

山中植被老绿中渗了新绿,特别明亮……

再乘船,绿色山坡中有一两株无比鲜艳红果子形状野杜鹃花,特别抢眼……

    再走一线天。游人拥挤在狭窄的岩缝中上山石道中,从上方岩缝吹下来的风很凉……走在呈半个月牙形的黑暗的岩缝中,向下回首,左侧洞口凸出岩面上湿润新长出的青苔和蕨类的绿色变得特别的鲜亮和鲜艳,而岩缝洞口不远处几株藤蔓新长出的黄绿叶片如迎着光线照透了玉片……初到的春天在“一线天”黑暗岩缝中看得特别的浓郁……

     走到一线天悬崖上方再回转近180度往山下走,又是另外一个上端开放的“一线天”山路。两片山崖同时下滑相互依靠形成了这一闭合一开放的双条一线天……

    这次开放一线天的左侧接近垂直的坡面上长满了新鲜的绿色绒毯般的青苔,而青苔上又稀稀地长着一根一根绿色羽毛状的蕨类植物,从天上狭缝透下来的光将蕨类叶片照得通亮黄绿,而那绒毯般的青苔上雾珠如无数的发亮点点的星光……仿佛整个初春时节的气息和生命力,还有春色,就藏在了在“一线天”狭缝中……





吴砺

2017.4.1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