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桐城说(3) 捧读《红楼梦》,千遍不倦。书中有作者奇巧的构思,字斟句酌的语言,更有作者的真实,作者的深情,让人回味深长。 真实,是很多作者遮掩的,此书作者宝玉却坦露自己曾经的迷失。第八回有人夸他的字写得好,向他讨要,宝玉: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们就是了。宝玉爱和姐妹们一处玩,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21)众人都夸宝玉的诗作得好,因此有人来寻诗觅字,倩画求题的。宝玉亦发得了意,镇日家作这些外务。(23) 因年少轻狂迷惘过,成长中的不愉快也随之而来: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23)但他爱书,心灵只在书中停泊、宁静。(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23)可知,他对书这方面的吝啬、自私。后来又无意中冒犯了黛玉、得罪了宝钗、误踢了袭人、招惹了金钏儿,以及撞见了贾政:我看你脸上一团思欲愁闷气色,这会子又咳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无故这样,却是为何?(33)又碰上蒋玉菡之事,招致了挨打。直到第三十六回被龄官冷落,(宝玉)又见如此景况,从来未经过这番被人厌弃,自己便讪讪的红了脸,只得出来了。这时宝玉才清醒,重新认识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 从焦大口中得知,贾府太爷曾随皇帝打过仗,得了世袭功勋。借赵嬷嬷之口得知贾府曾经的辉煌: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16) 情感的真实:第七回,尤氏请凤姐过去玩,凤姐向王夫人请假。王夫人说:有事没事都害不着什么。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意;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别辜负了他的心,便有事也该过去才是。这是王夫人的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对牡丹花样的小面果子爱不释手。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看出刘姥姥的朴实、慈爱。平儿: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42)王夫人鼓励姥姥家人自立。宝钗: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反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子打,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47)这是宝钗理性地劝阻薛姨妈对薛蟠的娇纵。袭人: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57)接连的“了”结尾,表明袭人的生气、焦急和痛心。第六十二回,(小燕)说着,便站在桌旁一顿吃了,又留下两个卷酥说:这个留着给我妈吃。看出小燕的单纯、懂事。第一百二十回,巧姐的亲事,贾政:大老爷大太太作主就是了。莫说村居不好,只要人家清白,孩子肯念书,能够上进。朝里那些官儿难道都是城里的人么?看出贾政的务实。第三十九回,宝玉听信刘姥姥编的故事,沉入痴迷地追问。体现宝玉的纯真、执着。 人之常情:贾赦叫邢夫人向贾母讨要鸳鸯,凤姐阻拦无效,只得转变话锋:琏二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46)凤姐:他们小的时候儿都高兴,如今都碍着脸不敢混说,所以老太太瞧着冷净了。(108) 生活的真实:第八十五回宝玉因生病断荤,有一天,终于有一碗火腿鲜笋汤放在宝玉跟前。宝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说:好烫!第六十四回,袭人:等我打完了结子,给你换下那旧的来。你虽然不讲究这个,若叫老太太回来看见,又该说我们躲懒,连你的穿带之物都不经心了。第一百一十回,贾兰要坚持理书,李纨不同意。贾兰:妈妈要睡,我也就睡在被窝里头想想也罢了。麝月和秋纹拌嘴,麝月:我们两个斗牌,他赢了我的钱他拿了去,他输了钱就不肯拿出来。这也罢了,他倒把我的钱都抢了去了。(85) 生活细节:第六十四回,只见西边炕上麝月、秋纹、碧痕、紫绡等正在那里抓子儿赢瓜子儿呢。第七十三回,贾政起身时给宝玉选了百十篇文章让他读。第七十回晴雯和麝月两个人按住温都里那膈肢。 动作(神情)细节:紫鹃爬上炕去,爬在黛玉旁边,端着水试了冷热,送到唇边,扶了黛玉的头,就到碗边,喝了一口。紫鹃才要拿时,黛玉意思还要喝一口,紫鹃便托着那碗不动。(90)宝蟾把脸红着,并不答言,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91)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67) 故事里说故事:第六十七回,袭人去看凤姐,路过果园,看见婆子赶蜜蜂。袭人:你就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冷布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糟塌。王夫人叫人去买人参给凤姐配药,宝钗说: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做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看不出粗细。我们铺子里常和参行交易,如今我去和妈说了,叫哥哥去托个伙计去和参行商议说明,叫他把未作的原枝好参兑二两来。不妨咱们多使几两银子,也得了好的。(77)还有故事里间接的故事:袭人劝宝玉加紧念书,麝月:我倒不是混拉扯,我是为你。二爷上学去了,你又该咕嘟着嘴想着,巴不得二爷早一刻儿回来,就有说有笑的了。这会子又假撇清,何苦呢!我都看见了。(92) 语言艺术:凤姐生日,大家凑分子,尤氏要退还平儿的银子,平儿说:奶奶先使着,若剩下了再赏我一样。(43)这是语言表达的技巧(正面的)。凤姐:上下都全了。还有二位姨奶奶,他出不出,也问一声儿。尽到他们是理,不然,他们只当小看了他们了。(43)这是凤姐绵里藏针。夏公公派小太监找凤姐要银子,凤姐当小太监的面,指着旺儿媳妇说: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弄去就不能了。(72)凤姐的一语双关。第九十四回,怡红院的海棠花异常开放,凤姐叫平儿送两匹红给宝玉当贺礼。贾母笑道:偏是凤丫头行出点事儿来,叫人看着又体面,又新鲜,很有趣儿。当时大家的心情都不晴朗,“又体面”转移了大家的心事;“又新鲜”切换了大家的心情;“很有趣儿”提升了欣赏空间。 还有延续下来的日常短句:我只当你是不怕打的。(47)睡着说不好过;(42)姑娘说的是那里话?我竟没话答言了。(48)这怕什么!(48)我一肚子气;(55)可是你没的说了;(64)怪道呢!(66)这也是你的命;(80)没什么说的;(81)来了好一会子了;(83)我气不过;(103)这有什么的;(85)那里就得知道了;(64)又不好说,又不好不说;(85)并不是我多话;(86)你的话也是;(87)姑娘又说笑话了;(88)我这是实在话;(88)依你们这样说;(90)这会子又说这话。都是你说的!(34)这是那里的话!(94)这是怎么说!(94)要这么着才好;(99)那是你心里想着罢了;(100)这一向怎么不来?(101)又不为什么大事;(104)他也不是什么好的;(104)你也是聪明人;(106)这叫我什么法儿呢;(110)我叫你来不为别的。(115)将这些短句放在书中,如天上闪烁的繁星。 前面说过语言方式中的语序,以及肯定表否定和否定表肯定。第五十七回,你都忘了?几日前你们姊妹两个正说话,赵姨娘一头走了进来——我才听见他不在家,所以我来问你。说成“所以我……”,表示语气高昂些;同一回里,宝玉:我想你们既这样说,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说,将来渐渐的都不理我了,我所以想着自己伤心。“我所以……”,表示情绪低落,忧伤;我所以这时候才回来。(119)表示贾兰有点胆怯,愧疚。第五十六回,贾母: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否定表肯定,表明贾母很激动。第六十回,芳官:你打得起我么?你照照那模样儿再动手!我叫你打了去,我还活着!肯定表否定,表示芳官挨赵姨娘打后的愤怒——我不活了,拼了!所以,第七回周瑞家的送花儿回来,见金钏儿仍在那里晒日阳儿,问了他一句话: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小丫头子么?金钏:可不就是他。书中校记时添上了“不”字,这“不”字不必添,因为前面写了“仍在那里晒日阳儿”,说明金钏是个懒洋洋的人,她不会愿意费劲多说个“不”字。 桐城话说出来,外地人是很难懂的。作者借宝钗之口:“又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落后一句最妙。……你们细想颦儿这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42)“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这就是桐城语言的魅力——不在看,而在读味无穷。一句话中相同的词语却表示不同的意思,第一百一十九回,还亏得探春能言,见解亦高,把话来慢慢儿的劝解了好些时,王夫人等略觉好些。前一个“好些”是很长、很久;后一个“好些”,指心里舒坦些。第五十一回,咱们别说话了,又惹他们说话。前一个“说话”是词的本意;后一个“说话”是责骂的意思。第十九回,袭人一句话里四个“好”字表示不同意思: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闹的吐了才好。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倒白糟塌了。 因此,我们不再困惑作者把“宝玉”写得灵动,飘忽了,“宝玉”寄托了作者的太多情感。宝玉让人们拓宽思维,展开联想,可指天分:况且你女婿养下来就嘴里含着的。古往今来,你们听见过这么第二个么。(116)此处指玉与生俱来的独特。指声名: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哪。你们既放了我,我便跟着他走了,看你们就守着那块玉怎么样!(117)指梦想:真是宝贝,才看见了一会儿就好了。亏的当初没有砸破。(115)指此书:贾政:家道该衰,偏生养这么一个孽障!才养他的时候满街的谣言,隔了十几年略好了些,这会子又大张晓谕的找玉,成何道理!(95)说明作者用家乡话创作,刚开始压力挺大的,沉淀了一段时间,人们又发现其价值,开始追捧。丢玉后有人送来假玉,贾母:奇怪,这块玉倒是的,怎么把头里的宝色都没了呢?(95)王夫人: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自然他有道理。(95)说明当时有人曾模仿他的写作方式,但到底缺少了那种与生俱来的灵气,逊色多了。所以借众人之口:他说的那些玉,想来不是正经东西。袭人:那玉就是你的命,若是他拿去了,你又要病着了。(117)宝玉:如今不再病的了,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何用!看得出作者曾对此书付出的心血。黛玉:果真金玉有缘,宝玉如何能把这玉丢了呢。(95)可见宝玉的执着——一定要完成此书。探春:况且这件东西在家里是宝,到了外头,不知道的是废物,偷他做什么?(94)作者深知此书的局限性——书中的家乡话。探春:大凡一个人不可有奇处。二哥哥生来带块玉来,都道是好事,这么说起来,都是有了这块玉的不好。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119)因为作者与生俱来的家学背景,注定了他的使命。因为此书付出太多,此书终是绝代风华。 作者擅于故事里说故事,给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所以故意把“玉”和“书”说成明暗互应的故事。第一回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百二十回,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这两首诗是呼应的、互释着的。第一百二十回,那僧道仍携了玉到青埂峰下,将宝玉安放在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各自云游而去。意味着开始即结束,结束即开始。 说“玉”即此书,并非臆断,书中可以找出作者创作的动机和原型。贾政:医道却是极难的,愈是不兴时的大夫倒有本领。(109)有点“高手在民间”的味道,这句话激发了作者用冷僻的家乡话创作的欲望。玉的原型是贾母给他的汉玉玦,那玉有三寸方圆,形似甜瓜,色有红晕,甚是精致。(109)此玉有形,有神,作者也深信有形有神的存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宝玉: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作者坚信写作此书可以告慰祖先,传承祖德。创作主旨是要有思想,第七十三回,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作者痛批时文没有精髓。第九十三回,“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所以知声,知音,知乐,有许多的讲究。声音之原,不可不察。诗词一道,但能传情,不能入骨,自后想要讲究讲究音律。于是放下包袱: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78)甄、贾宝玉源于——镜子里照的影儿,第五十六回,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作者创作上的一小步,文学史上的一大步。依恃骨子里的灵性,把身边的事写了出来,作者赋予了“宝玉”的“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此三点既是此书的故事要点,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作者宝玉是衔了补天的玉石而来的;这是镌有文字的玉;那玉上的文字写成了此书。宝玉,宝玉,你的宝玉回来了。(115)实乃天、地、人合一。 《红楼梦》是文学史上的奇迹,也是“桐城派”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