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0|回复: 0

[散文] 贾宝玉的“玉”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577

回帖

3770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770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18-7-27 2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宝玉的“玉”
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的《红楼梦》,不仅仅是作者通篇用了家乡话、顺带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有作者在精心编织宰相家族史实的当中穿插了梦幻,跳跃腾挪,亦真亦幻。
第一百二十回里,薛姨妈提到袭人的将来:只等他家里果然说定了好人家儿,我们还打听打听,若果然足衣足食,女婿长的像个人儿,然后叫他出去。“女婿长的像个人儿”,是贾府人要求袭人的未婚夫外貌要长得五官端正,行止上是堂堂的正人君子。第五十四回里,宝玉小解后小丫头侍候洗手水,天冷水凉,小丫头“打劫”一正拎滚水路过的婆子,婆子很为难,着急地说:“哥哥儿,这是老太太泡茶的,劝你走了舀去罢,那里就走大了脚。”明明是小丫头,婆子却说成“哥哥”,是因为动用老太太泡茶的水,让婆子实在难为,慌乱到口不择言。第五十八回里,芳官因洗头的事与她干娘拌嘴,被干娘打了,袭人央告麝月救场,麝月长篇大论一番,其中一句:他不要你这干娘,怕粪草埋了他不成?“粪草埋了他”,其实就是“死了”的意思。粪草是家乡一种生长在坟头上的野草,无大用处,人们常常砍下来晒干,捆成我们叫“包子”的一团,再放到田、地里,用土掩盖好点着烧,名叫“烧土粪”。既可以杀死土里的虫卵,也可以增强土质的肥效。这句话家乡人说成“委(这个音)蒿子根去了”,“委”是在植物根部施肥的一种方式。这里作者用了转述。
书中的桐城话太多,难以尽说。真正难解的是作者笔下的“如梦似幻”的“玉”,贯穿全书,“谜”倒一片。开头借助神话故事还好,可以解读为“杜撰”,后来就让人如坠雾中,因为作者笔下的“玉”,暗叙了家族故事,家乡人传统称呼父子宰相张英和张廷玉为老宰相和小宰相。
宰相家族的朝中仕途也是跌宕起伏,步步惊心的,光鲜的外表下,有太多的难言尽意之处。等到作者入世时,其家族的巅峰已去,但他是侯门贵胄,有励精图治的传统,可现实已回不到从前,很难再有“接续祖宗遗绪”的希望。他借助一块“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的石头,后经“几劫”磨炼成“玉”,被贾府的贾宝玉含在嘴里带到人间,“人”与“玉”同时“出场”意味着玉、人合一。这是自带光芒的“玉”——玉上有字,有别于他玉。特别是初见林黛玉时,得知林妹妹没有与他一样的“玉”,贾宝玉才意识到自己真的与众不同。家庭对他的器重,因为戴上此玉意味承载着更多更高的期盼,“摔玉”是他感到身上的“重负”,扛起太难;另一方面天分很高的作者,却“枉入红尘”,此红尘并不是作者把自己描述成胸无点墨的风月高手,而是胸怀大志,才能不得其所,只得落入万丈红尘,成为芸芸众生中一员,失意后郁闷喟叹。英雄无路。
“玉”在一天天见证着贾府的变幻,有新建“大观园”的别出心裁和富丽堂皇,也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兴盛。雍正时期,张廷玉曾两次被御赐“赞猷硕辅”、“调梅良弼”;雍正帝临终前,张廷玉受任顾命大臣,并遗诏张廷玉他日配享太庙,成为清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所有的荣耀实至名归,张廷玉为稳固、强盛大清的江山殚精竭虑,揽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夜以继日披肝沥胆为国为民,对朝廷尽忠尽力,他的文韬武略得到遂意挥洒,深得雍正帝的赏识和采纳。“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妨侍女添。”史上闻名的“康乾盛世”里,铭刻着呕心沥血的小宰相的卓越功勋。可是,“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社会的发展难摆脱旧有的规律。
贾府生活在按往常前行,怡红院的海棠忽萎忽开,贾府人心情沉重。欣赏完海棠花后,贾宝玉的“玉”却丢了,毫无征兆,“失玉”后,宝玉也变得“神志惛愦”。“找玉”闹得贾府家翻宅乱,但“玉”背后的辛酸有口难言,“才养他的时候满街的谣言,隔了十几年略好了些,这会子又大张晓谕的找玉,成何道理!”乾隆二年,小宰相张廷玉意外享有“三等伯爵”殊荣,这是文臣难得的,乾隆十四年,又被削去,爵位的来去匆匆,舆论的沸沸扬扬,得与失只在“一念之间”。“从此街上闹动了‘贾宝玉’弄出‘假宝玉’来”的口舌铺天盖地而来,贾府又无端承受了多少无语之痛。于是贾府人寄希望在贾宝玉的婚姻上,指望“金玉良缘”——焉知宝丫头过来,不因金锁倒招出他那块玉来,也定不得。这里是不是宰相家也曾寄希望于与皇族联姻来缓解家族命运的“灾难”?仅是个人猜测,未见有关资料,因为宰相家族是清楚近亲婚姻(宝玉和宝钗是姨表姊妹)的危害,王夫人和凤姐嫁宰相家在常理。
贾政曾做过外任,被参过,“着降三级,加恩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这个史实在老宰相张英身上发生过,康熙时代老宰相曾是“工部尚书”,降过三级,后又升。老宰相也是宦海沉沉浮浮。作者将真真假假的故事混搭在一起,借助道人的话:“什么真,什么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甄士隐确实是“真事隐”,曾告诫贾雨村:“请尊官速登彼岸,见面有期,迟则风浪顿起。”乾隆时期的小宰相预感到“好景不长”,坚决辞官多次,可告老还乡后不久,遭到了抄家的噩运。“一切动用家伙攒钉登记,以及荣国赐第一一开列,其房地契纸,家人文书,亦俱封裹。”这些与史料记载相符。生在康熙末年且目睹清朝鼎盛正盛年的乾隆皇帝,对三朝元老兼自己师傅的小宰相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是因为生活在至尊至贵的皇室里,让他“忽视”了什么,还是作为师傅的小宰相张廷玉曾对生为皇子的他苛责了,心里有翻不过去的篇章?但乾隆又要小宰相继续做其皇子的师傅,作者有些怨气地借用妙玉的一句话:“何必为人作嫁。”或许乾隆帝认为小宰相知道了不可说的宫中秘密?“多心”往往是把双刃剑,既伤他人也自伤。真正的谜底已无从知晓,有异样的隔阂让小宰相感到了不安,度日如年。乾隆赐小宰相的恩荣已被抹掉,好在乾隆帝对祖父、父亲还是尊重的,让小宰相张廷玉拥有大学士头衔、配享太庙。
多次心惊胆颤之后,贾府人失望透顶,后来写到“神仙和尚”“送玉”,贾琏生气地说:“前番那假的你不知道么!就是真的,现在人要死了,要这玉做什么!”“前番那假的”应该是指乾隆帝所赐的荣誉,“誉”、“玉”和“喻”同音,这里的“玉”是小宰相配享太庙。几经风雨,贾府人寒心,已不再对功名利禄有热情,所以贾宝玉鄙视“禄蠹”。丢玉时测字的先生测了个“赏”字,宰相家的声誉全靠皇帝“赏赐”,正如宝钗说的——既可送来,就可拿去。一语道出了功名无常。“宝玉,宝玉,你的宝玉来了。”看似轻柔地呼唤宝玉,可等“你的宝玉”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心焦的过程。贾宝玉的“嗳呀,久违了!”这不是一般的朋友间久违,那是多少个“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难熬岁月里勤苦付出换来的!
可安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久送玉的和尚又来要一万银子,史料上有宰相家被抄后罚了款。抄家后的贾府陷入困境,宝玉绝望地要“还玉”:“我已经有了心了,要那玉有何用!”“我们不希罕那玉。”这些话只能在事后的小说里排解,现实面前是绝对不能启齿的。宝玉要还玉被袭人揪住不放,后来宝钗出面,宝玉脱身后失望地说:“你们这些人原来重玉不重人哪。”而和尚却说“要玉不要人”,这里的“人”喻指人才,“玉”暗指人才之外的东西;“重”可理解为重视,“要”可理解为尊重、爱惜。人才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珍宝,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都密不可分的。桐城有俗语:人是活宝,财是死宝。看腻了盛世太平的乾隆帝可能有点麻痹,疏忽了繁华背后他人在披荆斩棘,默默奉献的心血和汗水。乾隆和小宰相君臣不睦,小宰相怎么努力都入不了乾隆的眼,借助王夫人的话:“什么依不依,横竖一个人的主意定了,那也是扭不过来的。”这对君臣之间已有一道无法言说不能逾越的天堑。和为至上。
好在贾府人是容易释怀的,贾宝玉中举“失联”后,众人之口:“与其作了官,倘或命运不好,犯了事坏家败产,那时倒不好了。”有人才,还需要有“时运”。借探春之口:“大凡一个人不可有奇处。二哥哥生来带块玉来,都道是好事,这么说起来,都是有了这块玉的不好。”天生聪慧,原该大展宏图,不料这“玉”却遭命运不公,又因此玉前生是“顽石”。所以王夫人愁苦地说:“病也是这块玉,好也是这块玉,生也是这块玉——”这块玉已不仅是“宝玉的命根子”,也牵动着贾府每个人的神经。李纨:“古来成佛作祖成神仙的,果然把爵位富贵都抛了也多得很。”这句话前后颠倒说也可以,“成佛作祖成神仙”与“爵位富贵”相对立的,放下自己,放手功名利禄,另有一番结局。但作者没有选择另一种说法,到底有些舍不得:一是尚未显露心底里的家国情怀,抱负没施展;二是已经为国家为朝廷贡献很多,愿望得到认可和应有的回报、适当的表示。精神物质二者兼顾,实不为过。外表上是“不枉天恩祖德”,奋发向上,内心里执着地认为有才能就该有表现的机会,坚决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从此而止”是一腔“精忠”之志的东流。贾政说过:“提起村居养静,甚合我意。只是我受恩深重,尚未酬报耳。”有恩必报,忠心可鉴!
贾政叹道:“那宝玉生下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我早知不祥之兆。”天资聪颖不易得,但摆脱不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命运;宝玉走时,是“带玉”走的,意味着小宰相张廷玉配享太庙,也可以理解为带走了一辈子成败是非的人间故事,不留只言片语,如同小宰相的无字墓碑。“玉”寄予了作者太多太复杂的情感,理解起来很难一目了然。
作者将这些家族里曲折离奇的故事写出来,是费一番心思的,其中有事实有情感有见解,明确地道出兴亡与人才的关系,正如清朝的兴衰与宰相家族的荣辱几乎同步。作者只用一句话总结这段历史故事:“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自古以来的传说故事里,国家能出一位得力的将相,需要多少代人的修积,结缘,“金玉良缘”可解为君臣之缘;第一回里“无材补天”,也预示着“无回‘天’之力”。
作为宰相家人将故事说得如此真实,这是自信!虚拟名字“宝玉”时也不忌张廷玉的讳;书中贾府有两个世职,偶闻过宰相家是有世袭俸禄的;张廷玉是次子,贾宝玉也是次子;张英的长子早他而去,贾政的长子贾珠早逝;舅太爷升了内阁大学士,父子宰相都做过内阁学士,其它大学士;贾探春是贾府“人尖儿”,张英的三女儿张令仪史书有载;书中有“太妃薨”,史书上有此内容;皇上曾问贾政关于“贾化”的事,刘统勋参过宰相家族朝中人多;近海一带发生海啸,贾政奉旨查看赈济;海疆有贼寇扰民;贾政又点了学差;还有其它隐晦事实。太多的假假真真被作者随意切换,“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后一句中,窃以为用原作中的“非”比较好。
说明一下,所说的历史故事是零星收集的,未曾见第一手史料,敬请前辈、专家学者多多指教斧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