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6|回复: 0

[散文] 《红楼梦》之桐城说(5)

[复制链接]

160

主题

1581

回帖

3778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778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18-7-29 19: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之桐城说(5
《红楼梦》的魅力让人不说难休,意犹未尽的是书中人物和故事的完整。
作者在优越而丰富的环境下度过了他的愉快童年。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们一处,耳鬓厮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凄惶迫切之至。少不得潜心忍耐,暂同这些丫鬟们厮闹释闷,幸免贾政逼迫读书之难。这百日内,只不曾拆毁了怡红院,和这些丫头们无法无天,凡世上所有之事,都顽耍出来。(79)童年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注定了他的纯真、善良的本性。
因为作者由贾母带大,身边多是女性,女性的细腻、敏感也深深地影响了他,所以他的性格中有被凤姐冠上的“婆婆妈妈”。第八十一回,宝玉:妹妹,我刚才说的不过是些呆话,你也不用伤心。你要想我的话时,身子更要保重才好。你歇歇儿罢,老太太那边叫我,我看看去就来。也正因为他具有这种性格,才能让我们看到了细致、周到、全面的《红楼梦》。
能做到这些的,更多的是他的执着。宝玉: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39)贾母: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他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78)(宝钗)想来他那个呆性是不能劝的,倒叫他睡两夜,索性自己死了心也罢了,况兼昨夜听他睡的倒也安静。(109)宝钗的内心活动,应证了贾母的话——宝玉的执着、倔强。没有作者的执着和倔强,我们也就不知道曾经的“贾府”故事。
正是宝玉的“错投了胎”的性格,注定了他看到千人千面,而不是简单的低俗和粗暴的眼界,虽然他倔强,很“自我”,但他重情重义,讨厌世俗的套路。借袭人之口:告诉二奶奶,真真是我们这位爷的行事都是天外飞来的。谁知这位爷见了这件衣裳想起晴雯来了,说了总不穿了,叫我给他收一辈子呢。(101)宝玉:这一安就安到五更天了。知道我最怕这些俗套子,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63
我们有幸能读到“贾府”的故事,全仗宝玉的有心和勤勉,长久的积累。有一日,宝玉“心上发烦”,吩咐袭人:我昨儿已经告了一天假了,今儿我要想园里逛一天,散散心,只是怕冷。你叫他们收拾一间房子,备下一炉香,搁下纸墨笔砚。你们干你们的,我自己静坐半天才好。别叫他们来搅我。还是随便罢,不必闹的大惊小怪的。倒是要几个果子搁在那屋里,借点果子香。(89)作者有心得了,创作的氛围蛮“高大上”的,在独自清净的空间里,有香的香,有果品香,然后盛开心香。
坦露内心是作者的一大特色,我们也有幸看到了他的三段心理历程:宝玉听到“老爷叫宝玉”,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23)第七十八回,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后来,贾政辅导宝玉功课,贾政:不但是孩子气,可见你本性不是个学者的志气。既如此,你还到老太太处去罢。宝玉答应了个“是”,只得拿捏着慢慢的退出,刚过穿廊月洞门的影屏,便一溜烟跑到老太太院门口。(84)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成长史:敬畏——怀疑——挑战。
作者对自己言行甚至灵魂深处的东西都剖析得明明白白的,他看待别人,也是客观,全面的。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惜春,惜春: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是躲是非的,我反去寻是非,成一个什么人了!(74)也在同一回,我虽年轻,这话却不年轻。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看着明白人,倒说我年轻糊涂。惜春:你还能说,况且你又病着。我是没有说的。这都是我大嫂子害了我的,他撺掇着太太派我看家的。如今我的脸搁在那里呢?(112)几句话就将惜春这个未涉世事又“一根筋”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黛玉、宝钗、探春这三个人物的性格在书中是个性鲜明的,她们有坚强独立的一面,也有小女人的一面,温柔的,暖暖的。黛玉给人太多的印象是小心眼儿,嘴不饶人。其实她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黛玉娇嗔地怪责宝玉脱了披风: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20)黛玉对紫鹃她们说:你们就把那汤和粥吃了罢,味儿还好,且是干净。待我自己添香罢。(87)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候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82)这句话表明她内心里还是希望宝玉求功名、上进的。
宝钗的个性被黛玉一句话总结得干净利落: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57
探春: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74)这句话把探春干练耿直以及敢作敢当的性格表现得酣畅淋漓。我就知道再不是别人,必是二哥哥这样淘气。没什么说的,你好好儿的赔我们的鱼罢。刚才一个鱼上来,刚刚儿的要钓着,叫你唬跑了。(81)这句话透视出探春撒娇不讲理的一面。
从贾母的言行中读出她对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和担当。王夫人也是如此,在贾府中无得力的男人时,又出了巧姐儿之事。平儿将偷带巧姐投奔刘姥姥,王夫人:掩密些。你们两个人的衣服铺盖是要的。是了,你们快去罢,有我呢。(119)这两句话看出王夫人的沉稳和担当。
在封建社会中,刘姥姥是最平常的劳动妇女,她质朴,很真诚。第四十回,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巧姐儿之事发生时,碰巧姥姥也在贾府,平儿着急地问姥姥,姥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一个人也不叫他们知道,扔崩一走,就完了事了。只怕你们不走,你们要走,就到我屯里去。我就把姑娘藏起来,即刻叫我女婿弄了人,叫姑娘亲笔写个字儿,赶到姑老爷那里,少不得他就来了。可不好么?(119)刘姥姥曾经受过贾府的恩惠,在贾府最困顿的时候,毅然去探望,并勇敢地分担。
另一位朴实温和的长辈是薛姨妈。薛蟠和宝钗口角后,薛蟠:妈不必生气,妹妹也不用烦恼,从今以后我再不同他们一处吃酒闲逛如何?薛姨妈:你要有这个横劲,那龙也下蛋了。(35)薛蟠娶了金桂之后,与金桂闹情绪,薛姨妈:如今娶了亲,眼前抱儿子了,还是这样胡闹,人家凤凰蛋似的,好容易养了一个女儿,比花朵儿还轻巧,原看的你是个人物,才给你作老婆。(79
作者讲述故事慎始善终,有头有尾的,如在后来交待了揭穿马道婆的鬼把戏、晴雯补的雀金呢、蒋玉菡的汗巾子。
书中所述故事下起黎民,上至朝廷。作者着意描述了贾府内的生活言行,也不忘府外的社会。第八十三回,借周瑞家的之口,也有的说“姑娘做了王妃,自然皇上家的东西分的了一半子给娘家。”“家里的奶奶姑娘不用说,就是屋里使唤的姑娘们,也是一点儿不动,喝酒下棋,弹琴画画,横竖有伏侍的人呢。单管穿罗罩纱,吃的戴的,都是人家不认得的。”凤姐:这些话倒不是可笑,倒是可怕的。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么讲究。俗语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终久还不知怎么样呢。周瑞家的:奶奶虑的也是。只是满城里茶坊酒铺儿以及各胡同儿都是这样说,并且不是一年了,那里握的住众人的嘴。
第一百0四回,等了好一回方见贾政出来,看见他带着满头的汗。贾政吐舌道:吓死人,吓死人!倒蒙各位大人关切,幸亏没有什么事。旨意问的是云南私带神枪一案。本上奏明是原任太师贾化的家人,主上一时记着我们先祖的名字,便问起来。我忙着磕头奏明先祖的名字是代化,主上便笑了。主上又问道:“贾范是你什么人?”我忙奏道:“是远族。”众人:本来也巧,怎么一连有这两件事。贾政:事倒不奇,倒是都姓贾的不好。算来我们寒族人多,年代久了,各处都有。现在虽没有事,究竟主上记着一个贾字就不好。众人:真是真,假是假,怕什么。贾政:京官虽然无事,我究竟做过两次外任,也就说不齐了。此处已暗示了后来的抄家。
其实贾府里不光贾政,即使是“赫赫扬扬的凤姐(邢夫人语)”,做事也是死守底线的。第八十八回,贾芸送礼给凤姐,求托凤姐谋求衙门的差事。凤姐:若是别的我却可以作主。至于衙门里的事,上头呢,都是堂官司员定的;底下呢,都是那些书办衙役们办的。别人只怕插不上手。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过跟着老爷伏侍伏侍。就是你二叔去,亦只是办的是各自家里的事,他也并不能搀越公事。但他们并不是冷酷无情的,如让奴才赖家的孩子做上县官;力荐雨村重入仕途;薛蟠用酒碗砸死小二,贾政暗助,减轻罪名。
通过第九十回叙述的一件小事,看出贾府人行事是谨小慎微的。邢岫烟房中的摆设:至于房中桌上摆设的东西,就是老太太拿来的,却一些未动,收拾的干干净净。凤姐心上便爱敬他。
桐城这片地域文化由千百年来数代人流传和融合而积淀下来,更多的是口头文化,作者以《红楼梦》将这片地域文化得以有文字传播,提升了文化的欣赏空间。同时,宰相家的文化也引导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人们模仿着宰相府的生活习惯,小时候最痛恨的习俗有两个:一个是分批次吃饭,家中来客人了,不等客人散席是不可以吃饭的,把人饿得头昏眼花;另一个是人死后装进棺材里,不是直接埋葬掉,而是厝着,很多的鬼怪故事都因那些而生,让人畏而远之。这些都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作者将桐城地域生活上升了文化层面,它们不再只是桐城的文化,而是人类共享。
作者在贾府中生活、成长,到了“半生”才有勇气回望来路。以入世的心境回忆,出世的心态创作;读者是入世的心态读,出世的心境解。隔世。作者隐晦的事情和想要表达的思想太多。书中借宝钗之诗:朝(读第二声)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22)第五回,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辛酸。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书中人物的住处让很多研究者和读者困扰,因为宰相家在京城有府,在桐城有府,在南京也有,那个年代有这么多豪华房产的人家罕见,并且桐城接驾一次,南京接驾多次。作者写故事的地点是京城,运用的语言是桐城话(借用儿化音掩盖),将桐城和京城两地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并且故意将桐城宰相府隐身成“甄府”,让人难识“真面目”,南京的房子“安排”了鸳鸯父母看守。在文中多次提到对“南方”(故乡)的向往,借林妹妹之口:要回南边去。作者采用朦胧的手法叙述故事,致使研究红学的前辈对书中难解词的注释拿捏有失误:一是未解释清楚“衔着的醒酒石”,桐城的秋石有醒酒功能,是食用的;二是“你姨妈这里才将皮裹肉(的)打发出去了”,这里的“将”是介词,“皮裹肉(的)”是名词,指夏金桂的尸体,这样意指含有蔑视,甚至是厌恶。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家乡话消逝得太快,我们的下一代中能懂桐城口语的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抢救”桐城口语已刻不容缓。
作者将那个时期那么多人物故事巧妙地完整地展现出来,我们惊叹;宰相家族的荣辱与那个朝代的兴衰,后人感叹。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