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4|回复: 2

[散文] 我的西雅图之旅(一)

[复制链接]

6199

主题

151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6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9-29 0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西雅图之旅(一)


                                                                                                                   (一)

    世界每一天都在平凡的运转着。对造物主来说,每一天都是平凡的一天。然而,对于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具体的一个平凡人来说,某些日子真的不平凡,甚至可以说是惊心动魂,终生难忘。比如说,上一周的我的美国西雅图之旅,就是我生命旅程中最美好甚至伟大的一周。

    当然,这仅仅只是我们个人的内心感受。当我们经历我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行程,返回我们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自然会发现,世界并没有因为我们个人一周行程有丝毫变动……

    我们的朋友仍是平静的上班,太阳仍是照样不紧不慢的升起,甚至我们向自己同事们描述自己心灵的波澜壮阔的经历时,朋友们只是平静地听着,并没有激动,甚至用奇怪的平静目光看一眼仍处在兴奋状态的我们……

    当我们试图用文字描述我们的感动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可怜的文字水平,又将我们认为惊心动魄的经历,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平淡无奇的日子……当然也有少数人例外,那些天才作家们却能借助他们神奇的笔下文字,让我们读者身临其境,让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他自己内心中惊心动魄的瞬间和感觉……

    显然,我们不能要求自己有天才作家的文笔,我们都只是些凡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用平凡的文字,描述我们身上曾发生过的事情或曾经有的经历,不论是拙笔,还是粗糙的文字,对我们自己而言,留下一份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的记忆……

如今,手相照相技术已为我们出门旅游和日常生活留下了基本的记忆和回忆的痕迹,但仍不能记忆下我们当时心灵的活动。或许有哪么一天,手机照相机同时可以录下我们的内心活动和当时想法……但这在可预见未来,我们这一代是无法实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传统文字正是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中我们所占所想的部分内容……尤其对那些认为自己经历对自己有价值的人,拙笔仍是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工具……至少我属于这一类人……

    现在我再回到我这次的西雅图之旅的话题。如今,中国人的出国旅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我看到一则报道说,2017年,中国人出境旅游人数达到破记录的一亿一千万人次。世界上最热爱生活的民族,中国人肯定是属名列前茅。“吃喝玩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玩”列到人生第三位,现在经济上宽裕了,“玩”变成可以实现的梦想了……

    我是2004年以后,到上周之前,十几年一直没有再出过国。从1996年到2003年年这八年间,我到美国走过七八次,短时间出差过加拿大一次。至于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出国,主要是我个人的问题,我突然对出国完全失去了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起的事情,我这样一个完全不同正常人的人,存在问题肯定是更多,只是没有写出来……

    说到我不同于一般正常人,这对我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或光荣的事情,只是我与众不同的是,我也并不羞于说出来。我得说,我缺少正常人的羞耻感。

    说来或许你不会相信,我在美国呆过时间加起来或许超过了二年,但是我的英文听力几乎为零,直接说吧,就是几乎一句英文听不懂;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几乎为零,只能勉强说出几句话……

    也许你会说,你在胡扯,我看你中文写起来还头头是道,怎么可能英文差到这地步呢?我只能这样解释,个别人眼睛长得同我们一样漂亮,可他就是天生看不见某种颜色的色盲……我就是天生听不懂英语的“语言盲”——世界上有的人,就是天生缺了一种能力……

    当然,我还是一个挺不错的有点创造力的工程师,甚至还申请了近七百个中国专利,但我对任何计算机软件都一窍不通,完全学不会计算机语言,这是不是让你又感到很意外……

    我甚至说,我三十岁之前可能曾写过中国当代青年人最多的数量的所谓“情书”,但我现在已经超过五十岁,好像还没有谈过一次正儿八经的“恋爱”……

    世界上有盲人歌手,歌还唱得不错……我肯定也是属于天生有重要缺陷的人中的一个……

                                                                                                                        (二)

我忽然想起我是否应当疏理一下我这些年对美国的印象。我记得,我在上世纪七十年初期的小学四年级时,听学校请来志愿军老兵讲朝鲜战争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兵说,美国大兵打仗时还不忘享受,打仗时先在地上铺了一个厚毯子,人和机枪都卧地毯子上,还随身带着几壶老酒,开枪时还不忘喝上几口……老兵讲的其余部分,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我在安徽桐城石河高中旁边的城郊小学读书时,旁边上有一个大队看仓库管理员,也是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据别人说,他是在朝鲜战争中当炮兵,耳朵被炮声震得有些聋。

我曾听他亲口说过,他原来是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淮海战役时被解放军俘虏后,又参加了解放军。他亲口对我说,淮海战场上天寒地冻,他们当时将战死的冻僵了士兵尸体垒成工事,他伏在死人堆中打了十几天机关枪……倒是从来没有听说他讲到过朝鲜战争的事……

还有小学时,到城关烈士陵园扫墓,我曾看到过一些志愿军烈士有鲜红的红色油漆字体的墓陵,印象很深。除此之外,看露天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美式装备,觉得好神气……

我印象中童年时代的美帝很遥远,大家并无强烈的仇恨感,不像对日本鬼子,所有人提到日本人,男女老少都只有恨……

我们小时候,尼克松开始访华,我当时没有印象,倒是对高中老师夜里在石河高中操场边上乘凉时,聊起美国阿波罗登月的事情,印象很深。这些日子并没有仇美的教育,所以美国对童年时代的我是陌生的。一九七五年左右,我好像看过一套写志愿军抗美援朝抢修大桥与铁路故事,书中并没有直接写美国士兵。

到七十年代后期,尤其中美建交后,我进入了大学。整整一代中国青年人开始了对美国新技术的朝拜,逐渐的还有文化上的朝拜。这是中国人一个充满阳光对未来十分期待的时期。

对我来说,我在1984年大学毕业后,在工作所在的研究所的小图书馆中,发现美国人威廉·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第一册和第二册,美国及美国人民的形象,才真正地在青年时代的我心中丰满起来了。

这套书的副名是“1932——1972年美国实录”,从这个副名不难看出这本书的内容。这套书在美国是1974年出版,中国是19788月第一版中文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看到很多文献综述中说,这是影响八十年代整整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套关于美国的丛书……

这句话是否太夸张了,我不知道。显然,我的朋友圈中读过这本书的人并不多,或许在上海或北京高校中青年人读这本书人多,但我没有数据显示这一点……无论如何,我在上海郊区一个小图书馆中八十年代中期,看到了这本对我一生的我的美国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书……

请随我重温这套书中前两册中的部分曾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断。

    我首先从书中给你选一小段描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九三二年第一次就职演说的描述:

“国会山钟鸣正午十二时,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终于成为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

罗斯福不戴帽子,不穿大衣,挺着宽阔的胸膛,随着最高法院法官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宣读誓词。他把手放在家传三百年的《圣经》上,:翻到《新约·保罗致哥林斯人的第一封信》第十三节念道:

“即使我说得天花乱坠,如果没有慈心一片,那也犹如钟鸣钹响,徒有其声而已。

“即使我预见未来,深通奥秘;即使我信念十足,力能移山,如果没有慈心一片,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走上了讲台。不顾欢声雷动,径从口袋里掏出手抄的讲稿,那是他上星期天在海德公园书房里写的。这里没有一句话因袭别人,纯粹是罗斯福口吻:

“首先让我明确地说,我坚决相信,  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它能把我们搞瘫痪,什么事也办不成,使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攻。”

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大地:它传到血汗工厂和凄凉客店:传到“胡佛村”和流浪汉的栖身处;传到佃农们辛苦耕耘的不毛之地;传到在工厂外寒风中打哆嗦的褴楼人群。

“我将要求国会授予我一件唯一足以应付目前危机的武器,这就是,让我拥有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种授权之大,要如同我们正遭到敌军侵犯时一样。”

赫伯特‧胡佛颓然无语,只是低头看自己的脚尖。但是,在三㧁铺的贫民窟里,吃不饱的孩子们抬起头来了;地方法院里一肚子怨气、准备斗争的农民们抬起头来了;缝补破衣服的妇女们抬起头来了。空中好象响起了一阵魔乐。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的威尔·罗杰斯在打字机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就是罗斯福一把火烧了国会,我们也会大声欢呼说,‘好哇,火到底点着啦’。

“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这个紧急关头,他们已经授权政府采取直接的、强有力的行动。他们要求在政府领导下有纪律,有方向。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基于这种精神,我接受他们的委托。”

借用沃尔特‧惠特曼一句诗,新总统真是“声威赫赫地登上了舞台”。阿瑟·克罗克写道:“罗斯福当时神色严峻,连老朋友也感到他变了另一个人。亨利·史汀生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思:“我完全给吓倒了。”新的第一夫人认为总统就职典礼进行得非常非常严肃,不免令人生畏,因为“富兰克林讲到他必须取得通常只在战时才授予总统的那种大权时,听众竞表示最热烈的支持。不过,当时在华盛顿为《新共和》周刊采访新闻的埃德蒙‧威尔逊却嗤之为“一例的哗众取宠,一例的不着边际。”他还写道:“有一点最清楚不过,这就是独裁政治快要出笼了。力这时,知识分子们仍然不了解罗斯福,有些知识分子永远也不了解他。真的,郎使最接近他的人,也感到他难以捉摸。他决定竞选总统,事前竟连自己老婆也不告诉,这是很少见的。罗斯福夫人是从路易斯·豪那里才知道这件事的。罗斯福首次执政之初,美国的有识之士是怎样想的,罗斯福夫人下面这段话说得最真切了:“我们有一种盲目走下去的感觉,因为我们置身激流,谁也不知道何处是岸。”但是,总的说来,美国人民并不象她那样感到前途茫茫。他们认为罗斯福这次演说十分成功;周末,有四十五万人写信祝贺他。”P105

     罗斯福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

这本书让我领教了历史书还有这么一种全方位的全新的描述方式!

看看书中描述美国人物画像中的诺曼·托马斯最后一段的论述:

“可是托马斯答记者问最后还有一句话,他们可没有提到。这句话是:‘要说有什么成就,只有上面所说的这么一些。至于一般人所谓成就,我可没有多少。’

是没有多少;有之,只是一线永垂不朽的光辉。”P298


看看书中美国人对英国人复杂情感写得多么生动:

   “现在法国是黑夜茫茫,这年夏季英国也只剩下大约三样东西:皇家空军的勇气,丘吉尔的声音,莎士比亚的一句遗言:“我们英国从来不曾跪倒在征服者的脚下,将来也不会。”美英同文,听到莎翁名句,美国人不禁大兴同仇敌忾之感。1940 年夏末,美国作家艾丽斯·杜尔·米勒在英国出版了一本薄薄的诗集(诗是最不易为人欣赏的艺术形式),名为《白岩》,三个月内就重印十一次,有人能整首整首地背诵,包括最后那四行诗。作者——还有千百万美国读者——的亲英情绪在这几行里表达得可谓淋漓尽致:

我生来是美国人,

英国有不少东西我不喜欢,

英国有不少东西我忍过去了。

可是倘若世界上这英国灰飞烟灭,

我就不想活下去了。”P311


看看书中怎样描述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

“‘日本鬼子’—一麦克阿瑟是这样叫敌人的,别人则叫他们“日本佬力,这是日本人自诩为“大日本妙的简称一也许是历史上最为人们估计不足的步兵了。一个日本兵,看上去活像用牛皮纸胡乱卷起来的包裹,又脏又绉,随时有可能散开来。他的绑腿不整,军衣肥大,裤筒宽松,罗圈腿短得可笑。这样一个形象使人产生错觉,而错觉一旦形成就不易消除。即使在珍珠港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后,海军上将威廉. F-哈尔西还预言说,1943 年就可以打垮日本。在美国国内,自动电唱机也聒噪地唱着:罐再见了,妈妈,  我要出发去横滨了”“我要去揍一下肮脏的日本小鬼。”随便哪个酒友都能告诉你:美国从1775年以来每战必胜,从来还没有输过。

可是日本人呢,他们是从1598 年以来就没有输过的啊。那些穿着黄色辜症岛日本兵,看上去虽然窝囊,打起仗来却绝非等闲。他们都是神枪手,一千码内弹无虚发。他们每人带四百发子弹(比美国步兵多一倍),五天的军粮,那就是鱼千和大米。他们绝对不怕死,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为天皇而死是无上光荣。此外,他们所倚仗的武器装备,也令人生畏。珍珠港之役,他们就已击沉很多美国战列舰。华盛顿很快就知道,不但日本的军舰比美国的航速快,火力强,鱼雷性能好,就连日本空军的质量,美国也无法望其项背。袭击夏威夷时,他们出动了四种飞机:川崎式、三菱零式、中岛B5N1式,三菱G4M1式。每种都比美国当时能够升空的同类飞机强。

战争爆发后第四周,陆军部长史汀生便告诫全国说:“我们最后总会战胜日本人的。但不要带着玫瑰色眼镜来看这场战争。有的报导说日本军队……训练差劲,装备低劣。但冷酷的事实表明,他们作战有经验,装备又好,他们身体粗壮,性格强悍,训练有素。”从前认为一个年壮力强的美国人可以打垮十个东方人。现在这种神话已被粉碎了。起码华盛顿已经大受震动,认识到美国自从南北战争以来,局面从未有现在这样严峻。”p375376

“要是天皇没有命令,日本人是不准投降的。甚至在裕仁宣布投降以后,有些死硬派仍然躲在洞里,一直坚持到五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以后。日本人认为被敌人生俘十分丢脸。有些人随身带着自杀手枪,弹膛里只有一颗子弹。到了战争中期,战败的阴影已经隐隐出现,日本军官往往把土兵集合在一起,按照日军传统,发动一次高喊“万岁”的自杀性冲锋。没有步枪就发棍棒,不能行动的就发手榴弹或地雷,自己炸死。总之,无一可以幸免。塞班岛日军司令因为年迈体衰,不能自杀,就让副官开枪。也是在塞班岛上,年仅五岁的日本小孩围成一圈,互扔手榴弹,同归于尽。

    日本人本来就对剖腹自杀极其崇敬。但在讲武土道精神的日本统帅看来,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有军事上的意义。他们所占领的大洋洲地区,已超过其需要,而且进程又比原计划快了一倍。在这情况下,他们的作战目标便是争取和平谈判。本间将军在1939 年就说:“和美国作战,我们准备牺牲一千万人。”佩勒柳岛的日军墓地一块木牌上写着字迹潦草的口号:“我们要用自己的血肉在太平洋筑成一道防线,他们的宣传一直都是说要彻底战胜美国佬。但是核心人物却较为现实。陆海军将领们的计划是,如果美国对战局取得主动,他们就转而打消耗战。美国人越迫近日本本土,日本军民就会战斗得越顽强。到时东京就组织什么自杀起、大乘鱼雷和数量极大的神风机群。一旦美军要在日本本土登陆,国民的口号将是:“一亿玉碎!”他们知道麦克阿瑟曾估计,进攻日本本土的第一天,美军的伤亡会高达五万人,接着,战争很可能会延续数年。他们推想,美国人民是不会作出这样巨大牺牲来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此,他们打算战争末期在东京街头张贴的标语这样写道:“他们(美国人)来得越早越好。”

太平洋战况所以这么惨烈,双方生俘的人所以这么少,其原因是,日本鬼子认为,自己投降固然可耻,敌人投降也可耻。因此他们对俘虏毫不客气。在科雷吉多尔战败投降的美军,被迫作了一次“死亡行军茹。这就是说,不管是病员或伤员,都被迫行军,真的是走到死了为止。美国海军陆战队袭击马京岛时被俘虏的人全部被日军砍了头。在米尔恩湾,他们丢下的澳大利亚俘虏兵都给捅了刺刀,阴茎割了下来,包皮缝在嘴唇上,在他们头上挂上一个牌子嘲笑说:“死也不让你痛快死!”

吴砺

2018.9.28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0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8-9-29 16:3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乌石岗的吴砺吗?星阳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8-9-29 16:4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砺 发表于 2018-9-29 09:48
我的西雅图之旅(一)

                                         ...

好久没联系了。星阳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