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回复: 0

[散文] 古代神话与现代神话(九)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7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11-29 08: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神话与现代神话(九)


   “鉴于日本军队可能遇到的反抗力量的量级和性质,日本面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陆军指挥官最初作出的错误估计。日本军方预计上一击击败中国,而这种想法也体现了日本人常常低估他们的敌人。日本民族是个更加优秀的种族这一信念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人人的心中,而且它还是日本军事思想的基础之一。同时,社会上也禁止出现质疑日本帝国军队军事实力的言论。因此,日本的战略评估并非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日本必将在东亚地区建立起以日本为主导的新秩序,  日本的敌人必将被消灭。嗅结果是,日本军官常常忽视对敌方作出审慎精确判断这一需要。1939 年苏日诺门坎边界冲突事件中的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 Prince Kan’in)就日本帝国陆军对情报的态度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称“把敌人看得太高容易滋生失败和怯懦的情绪,会腐蚀我军的士气”。深入分析敌军的相关情报被看成是懦弱和畏首畏尾的行为。在日本这个视勇敢为传统的国家,无论怎样的战况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行为。

    因此,军事考量反映了日本对外国武装部队毫不掩饰的蔑视。1932 年,日本观察人士形容中国军队是“一群穿着军装的乌合之众……他们未经训练而且胆小怯懦、阴险狡诈、唯利是图,还缺乏爱国之心,他们根本就没有士兵该有的样子”。中日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不久,日本军部的一名参谋官向其部门长官再三保证,  “一旦日本舰队靠近中国海岸,中日战争就会成为定局”。日本帝国陆军指挥官并没有预料到中国会有正规军和游击队进行长期抵抗。即使是在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候,日本方面还认为只要再派出几支分队,日本定然能赢得战争。然而,  日本尝到的是长达8 年之久的胶着战的恶果。但是,日本帝国陆军在亚洲大陆上所遇到的困境并没有促使日本的指挥官反思日本是否真的有能力赢得战争。日本仍沉溺于胜利之中,自信心不断膨胀。1941 年之后,  日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斗完全证明了,低估外国武装力量是极其错误的做法。P025

    日本军官基于日本帝国陆军在中国的实践认为,日本的技术足以击败所有敌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战略原则都以步兵部队为主,完全倚仗具备勇敢精神的土兵,日本将之称为“诚心”( seishin)。日本在1904 年至1905 年的日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更是确立了步兵的首要地位,而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毕竟,日本对“一战”的介入程度很低,所采取的行动也十分有限。因此,日本帝国陆军并没有完全理解现代武器——如坦克、重型火炮和机关枪——的杀伤力。日本在发展现代武器装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日本缺乏足够的工业资源,因此其重型机关枪、重型火炮、坦克以及飞机的产量大受限制,无法大规模量产。鉴于日本无法获得大量的重型装备,因此制定恰当的作战方针对日本来说十分困难。

    日本帝国陆军也确实向世人展示了其步兵卓越的作战技巧。由于缺乏机械化部队,日本的战略方针只能依靠速度和突袭来包抄军。②步兵也偏爱使用轻型武器作战,还喜欢用刺刀拼杀。就战斗精神而言,  日本步兵具有高度的献身精神,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也愿意勇往直前。

然而,日本被在中国取得的短暂胜利冲昏了头脑,产生了安心的错觉,这些优点同时也被遗忘了。日本仍极度依赖战术技能和精神训练,一位美国观察人士指出日本“缺乏对现代军火的鉴赏能力”。P029

    中日之间的战争为1941 12月日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从政治的立场来看,日本在亚洲大陆上取得的进展加重了英美两国对日本的怀疑,并极大地提高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从战略的层面来看,日本帝国陆军战线拉得过长。深陷中国战场,因此日本没有余力介入其他战场。而且,日本在随后与同盟国爆发正面冲突之时,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守住先前占领的领土——东南亚地区以及西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况的发展,日本完全无力抵御英美两国的攻击,而导致这种情形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日本自身的缺陷。最后,日本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于是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作战能力极度自信,而反过来,日本也因此未能改革作战方式,以应对更强劲的对手一西方国家的武装部队。英美两国的军事人员也总结道,日本来能全面战胜中国意味着日本只是个二流的对手,不足为惧。于是,双方都错误估计了对方的实力,而一旦太平洋战争爆发,它们都为对方感到吃惊。P033

    日本的战略计划因几个缺陷而无法执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日本指挥层对于获得全面胜利所要采取的行动步骤没有一个确切的想法。随着日本在东南亚以及西太平洋地区初步行动的结束,日本面临关键的抉择,要么固守疆土,要么继续征战。日本在1942 37日的联络会议上制定了三个目标:(1)“扩大已经取得的军事成果”;(2)确保“政治和军事长久的坚不可摧”;  (3)采取积极措施迫使英军投降并让美国丧失作战意图。②然而,这三个目标的优先顺序仍没有确定,而且此次会议也没有确定日本帝国部队是进行持久战,还是进行短期的、决定性的战斗。

    更为糟糕的是,日本根本就没有足以击败盟军的行动计划。-p066

    除了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之外,日本战争计划还被一些不良作风困扰。战争初期阶段,日本闪电般的胜利使得日本军队内部出现了一种普遍的想法,即低估日本部队所面临的挑战。这种习惯十分危险,特别是在与美国及其盟友作战之时,因为它们不仅在经济上远超日本,在制造大规模军备的能力上也将日本远远地甩在身后。同样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决定发起全面战争,其主要目标是夺回轴心国对其所征服领土的控制权。在此情形之下,短期内的数次战败并不足以阻挡同盟国的脚步。

    然而,日本仍幻想战争会以有利于日本的形式展开,并以此进行军事计算,日方认为海军和陆军能够剿灭同盟国发起反攻的力量。日本领导人并没有为战争失败准备后路。相反,他们不仅十分坚信日本必将取得决定性胜利,还坚定地认为要尽早采取行动。关于统一行动以及避免与敌军进一步交锋的提议被嗤之以鼻。有关日本战时策略的近期著作也中肯地称,守护日本帝国的最合理措施是采取防御行动。P067

    对美国来说,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取决于巧妙地运用情报,.以及弗莱彻上将所作的许多极其幸运的决定。日本舰队未能意识到美国海军已经破解了其通信密码这一失误,也为日本的失败埋下了伏笔。然而,该战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仍归于其自身的偶然发展。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若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国不幸损失了更多的航空母舰,那么美国是否仍能赢得太平洋战争。答案是长远来看他们极有可能击败日本,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工业基地能够生产出远超日本所能够击沉的舰队。另一方面,日本无法弥补其遭到的损失,其灭亡仅仅是时间问题。可以说,从日本向美国宣战开始,其战败就已经命中注定了。在这个意义上,中途岛战役影响了该战的进程,但是其对最终战果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该战役仅仅是加速了日本在太平洋霸权的衰亡。同样不幸的是,日本军方领导人仍不明白他们袭击美国给自己造成的不利境地。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山本五十六带着极其蔑视的口吻对其部下说:  “我们唤醒了一只沉睡的雄狮。”他深知美国工业实力的强大。他所意识到的正是大多数日本高层所不能理解的,即美国工业实力决定了日本几乎不可能赢得战争。正如日本在1942 年最初的6个月的战略所示,日本所设想的如何作战以及如何开战从一开始就有缺陷。这些无知之错的结果十分明显。在随后的一年里,日本的缺陷将其部队引上了屡战屡败之路,并以1945 8月全面战败而告终。P075

    然而,物资优势只是同盟国获胜的因素之一。良好的计划,再加上可用资源的高效部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日本之所以步履蹒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领导人常常粗心大意地部署有限的资源。在评估军事组织策略有效性的时候,首先要划定一组标准。最可靠的测量标准是由艾伦·米利特( Allan Millett)和威廉姆森,默里( Williamson Murray)提出的。虽然打败敌人意味着胜利,但是与此同时,判断国防部门官员在应对挑战时的处理方式同样十分重要。举例来讲,政治领导人要明确提出其目标,如此军方才能决定应当采取何种战争计划。然而,联合战略常常会因军队内部不同军种——海军、陆军和空军——的分歧而无法出台。为了避免陷人僵局,领导人必须设立一种程序,让相互冲突的部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军事组织也需要制订现实的战略,并确保其部队有充足的资源来完成任务。因此,精确计算母国的经济基础,以及其生产并运输武器至战场的能力,就变得极为重要。战略必须在考虑了敌方的优势和劣势之后再制订。基于以上标准,同盟国的战略显然要比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有效得多。P101

    同盟国与日本最高指挥所面对的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确定战时目标,并想办法将其实现。具体来说,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即全面摧毁轴心国发动战争的能力,这样一来,它们就不再能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了。就日本帝国部队来说,其压倒一切的想法是拖延战争,让盟军对战争感到厌倦,然后日本就能在和平谈判中守住一部分其占领的领土。然而,日本竟然糊涂到坐等战局变得对其有利,而不是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P102

    除了各国领导人对于整体目标有了清晰的概念之外,战争爆发前美国官员还费尽心思制订出了详细的行动方案,这让战略的有效运作成为可能。最初制订于1907 年的“橙色战争计划”要求海军以确保对太平洋的控制权为目标扩大战局。一直到战争爆发的这段期间里,美国一直在努力制订计划并且预见到了许多将会碰到的障碍。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开发了年度战争游戏,玩家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舰队远程移动相关的知识,如建立前线基地和物资链。事实上,  “橙色战争计划”因列出了舰队的需求而大受称赞,其列出的方式“十分彻底且易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一旦太平洋战场上的战役走向高潮,美国的战略家就能很好地确定应当采取的措施。在“三叉戟”会议上,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其战胜日本的战略计划,并由联合参谋部中的盟军代表批准。该计划的一项关键目标是“保持对日本施压并不断加大力度,以持续削弱其军事实力”。1943 6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为实现该目标确定了详细的步骤,并声称,随着日本在马绍尔一吉尔伯特半岛的前哨被陆续占领,美国正准备消灭日本帝国部队在特鲁克岛的重要基地,同时加强对敌军航运线的袭击。这一行动最终将以占领日本本土打击范围内的岛屿为终点。尽管“橙色战争计划”并没有确定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时间表,然而该计划为美军踏入遥远的西太平洋确定了步骤。P105

    相比之下,日本的战略缺乏明确的远见。日本最高指挥部认为其目标是迫使西方国家提出和平谈判,但是却从来不制订合理的行动计划。这个问题部分是因为日本越来越意识到局势对日本帝国不利。1943 2月,联络处举行了“回顾世界局势”的会议,陆军总司令杉山将军宣称,毁灭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徒劳无功了。在此情形下,日本陆军没有选择,只能在对手日渐逼近的进攻中尽力守住其占领的地区。①就海军参谋部而言,可用的资源并不足以让日本这个度扩张的帝国在对方日渐强大的兵力面前保持不败。1944 年,许多领导人——珈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开始质疑日本是否能在该战中幸存。然而,文化禁忌禁止人们公开发表这些言论,因此目前唯一可行的战略只有继续战斗,以期同盟国继续作战的意愿会有所减退。

日本最高指挥部的官员不仅死不承认战败的可能,还固执己见认为海军和陆军有办法阻止同盟国部队向日本本土逼近。日本战略计划的主要缺陷在于领导层仍未能认识到他们的对手发动全面战争的决并且同盟国已经发誓要继续作战直到日本本土被占领,确保其军事力量被完全消灭。日本海军领导人仍固执地认为,在美国舰队逼近日本本土之时与其一决胜负,定能摧毁美军舰队。日方普遍认为所有的战役都会复制日本在1904 年至1905 年取得的胜利,当时俄国试图偷走旅顺港,而日方在其穿越对马海峡时将其舰队歼灭了。东京海洋战争学院的一名学生曾对该方针表示怀疑:  “(美国)如何会在情形对自己不利之时进入日本附近海域,并与我们决一死战呢?”然而,绝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这样认真地思考过如何实现一决胜负,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日本海军很有可能会败在美国海军的手中。

    陆军司令部同样对于如何作战感到困惑。1943 9月,位于日本东京的大本营下,下令建立“绝对国防圈”  (Absolute National Defence Sphere),该区域由西太平洋上的岛屿、东印度群岛和缅甸组成。①其目标是确保在1945 年年初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地区,日本陆军准备消灭试图攻击其据点的敌军,并试图给盟军造成最大程度的伤亡以消耗其实力。1944 年年初,日本战略家意识到是时候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了。日本帝国下令部队攻击那些防御薄弱的盟军据点。3月至4月间,驻缅甸的第15军对印度东北部发起进攻(代号“一号”  [ Ichigo]),其目的是迫使英军从其在英帕尔和科希马的前线基地撤兵,以此阻止英军继续深入东南亚。6月,日本陆军人侵中国南部,以此阻止同盟国部队在中国大陆建立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日本在进行这两次行动时,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要想守住日本帝国,他们必须阻止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前进。从战略角度来看,将地面部队从亚洲撤出,并将其部署至菲律宾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区更有可能阻止盟军建立足以打击日本本土的军事基地。另一方面,在其他战场上的胜利无法阻止太平洋战争的脚步。因此,日本最高指挥部对于武装部队如何实现战争目标根本就没有清晰的概念。P107

    让美国及其盟国获得重大优势的最后一项特征是,他们在战争中会仔细分析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克服这些挑战最为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相比之下,日本在同盟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不愿意承认其获胜已几无可能这一事实,并且其制订的战略也是毫无章法可言。P112

    相比之下,日本的战略可以说是毫无章法,而且是基于不切实际的期望。东京政府的军事领导人仍无法理解与日本作战的部队规模大小,他们只知道同盟军反攻部队的规模不断壮大,还有就是英美两国提出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日本陆军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其占领的地区,而日本帝国海军司令部称,必须要在美国夺得袭击日本本土的基地之前消灭美军。1944 6月,日军未能成功阻止美军进攻塞班岛之后,日本海军被迫采取“胜利”计划,该计划设想在琉球群岛一台湾一菲律宾链上进行最终决战。然而,该计划在制订之时,日本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其完全没有获胜的可能,美国所能部署的船舰和飞机数量远远超过日本。战争接近结束阶段,日本军方仍在低估同盟军的作战能力,陆军战争指导参谋松谷大佐( Colonel Matsutani)在战后回忆录中称,  “不得不承认日本几乎没有考虑到英国和美国,这一点太令人羞愧了”,直至1945 年春,当时德国已经战败,而日本将要单独面对同盟国部队。②在这个人人都坚信必胜的国度,直到自己战败,鲜有人注意到敌人有多么强大。1945 8月,长崎和广岛被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领导人才开始考虑是否投降。即便是在当时,日本内阁的军方代表仍表示海陆两军应该有机会在日本本土上发起最终决战。事实上,裕仁天皇的介入及其投降的决定在避免日本灭绝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116

    日本领导人在战争过程中则没有那么关注战略的制订,并且在战争结束阶段,日本帝国部队还发起了数次无端的行动,浪费了其本就不多的力量,其中最有名的是日军曾试图阻止美国特遣队前往莱特岛。然而,即使是更有效率的战略也无法挽回日本的败局,日本决定与兵力远超自己的同盟国作战就预示了日本完全没有意识到失败已经在所难免了。P117

    另一方面,日本海军的空军部队的物资力量无法与其对手相媲美,日本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引进新式装备。航空母舰——如“翔鹤”号和“瑞鹤”号——虽然在坚固程度和打击能力上与美军持平,但是其数量太少了,完全不足以支撑日本帝国舰队取得重大胜利。日本制造高性能战斗机的能力也远远低于对手。新引进的零式战斗机样机虽然装备了装甲,但防御仍十分薄弱,它们在面对地狱猫和海盗的强力火力时十分容易被击毁。日本工程师并不擅长制造装备大量装甲和火力的机器,因为日本海军的设计哲学强调的是保证机动性的轻型结构。②此外,日本飞机引擎的研发也落后西方一代,并且因使用效率更为低下的电力设备而受到局限。在此情形下,日本的飞机无法装上防弹板和高性能的机枪。

    司令部的错误观念也阻碍了技术的改 良,他们认为战术技巧足以压过同盟国所占据的一切优势。—一位海军一级飞行员回忆称,飞行员一直被告知他们的战术能够打败所谓“懒惰的”美国人。③军事传统吹嘘称,装备较差的战士可以通过熟练操作来战胜火力更为强大的对手。日本飞行员 坚信这一信条,认为防御装甲没有必要。④造成的结果是,海军航空官员不会去迫使制造商制造更加坚固的机身。日本飞机缺陷十分严重,因为其大部分都没有装备雷达,因此飞行员在攻击船上目标时难以进行准确打击。日本海军并没有下工夫研发更加先进的搜索设备,直到战争爆发之后,而此时要想追上美国已经太晚了。战斗机指挥系统的研发同样也因雷达设备的短缺而延后。P125

日本陆军的主要缺点又是物资的匱乏以及母国不具备制造大量军备的工业能力。然而,作战方针中的缺陌以及领导层的无能同样十分致命。日本的军事传统规定要不带一丝怀疑地接受上级的命令。这当然能让部队具有超常的奉献精神。与此同时,这种僵化的指挥架构也扼杀了创新,而且日本的战术方式也十分不灵活。日本指挥层还一贯认为,尽管其装备数量不足,但是他们的部队能够凭借勇猛的精神在任何环境中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信念的副作用是日本陆军常常将步兵作为主要武器,并且在武器支援上无法达到与西方国家相同的标准。参谋部官员没有客观评半价敌人的能力,也不承认他们的作战方式有问题。日本陆军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于1943 8月在东京的日本陆军大学的研讨会上被概括了出来。该校校长宣布将会引进新式课程以对付美国的战术。他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  “如果有人能教授这一课程,请站出来,因为坦白来说,我根本就不知道那是什么。”②日本防御行动的方针是绝不允许撤退,即使已经完全守不住了。这一举措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在损失大量部队之后,就能迫使同盟军放弃当前的行动。其结果是,几乎每一场地面战斗中,被围困的部队都会发起自杀式进攻。日军在与火力和战术技能上占据优势的同盟军作战时,这种行为常常使得其部队全军覆没。即便如此,日本经历的大量失败并没有对该战术方针产生丝毫影响。在1945 年年初的菲律宾战役中,被俘的战地人员在最后的分析中称,虽然装备上的劣势无法弥补,“具备坚定的胜利信念且训练精良的陆军……(能够)战胜物资上的优越,获得迅速的胜利”①。因此,日本陆军坚信,顽强不屈能够为他们带来最终的胜利,因此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改正他们的战术。P138

吴砺

2018.9.22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