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7|回复: 0

[散文] 《建筑的诗意》(二)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9-4-24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筑的诗意》(二)



14.现在不难看出,这两种农舍的显著特征与它们置身其中的国家,以及居于其中的人们是何其相宜。英格兰是个小而精的国家c1,。它绿色的山谷一点不宽,山地虽清新却不高。它的森林也不广大,也许应该称之为树林。它的平原精巧地划分成一个个小方格。我们很难看到远方。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能用小巧玲珑一词来形容,每个安静的角落、每条不起眼的小巷都体现着这一点。于是英国的农合也一样小而隐蔽。

15.但法兰西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低而长的山地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广阔的森林覆盖着数百平方英里的国土,浓密得不见天日。牧场和耕地面积相仿,没有围栏。无论在哪里,周围都是广阔的一大片,场面宏大得让人不太舒服。于是法国农合也一样大而幽静。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它带给我们的感受不能算是庄严,却要高过英国农舍。P010

英国是一个持续繁荣、蓬勃兴旺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没有多少东西是持久的。古老而高大的树木被砍伐做了木材;老房子被拆掉做了建材;老式家具成了笑话,没人关心。一切总在变,被新的发明和改进所取代。于是农舍也不致显得破败,根本等不到老去的那一天。哪天它变得不再舒适,就会被拆掉重建,它本来的设计就不能抵御时间的侵蚀。然而法国的情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的结合体。那些家谱古老的人,总希望尽量保持过去的一切。P010

于是,法国农舍就和居住其间的人们一样,巨大的窗户,毁坏的装饰,所有的一切都历史悠久,令人尊敬,直到最后因为无人照料而荒废了。P011

。两类居民的不同之处,从农舍上一眼就能看出来。英国人也有摆设。但屋内屋外的装饰,无论多么精巧,要么是展示自己储物之丰富,要么是有益于自己的好处和愉悦,它们从来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这样,他妻子的表现欲通过壁橱里一排排没有实际用途的陶器展示出来;他自己的表现欲则寄托在了门前的玫瑰丛中,它为他提供了星期天别在最喜欢的蓝外套扣子上的花蕾:种植忍冬是为了它的香气,花园里还有卷心菜。法国不是这样。那里即使是最卑微的农民也喜欢摆设,尽己所能装饰居所,只为了追求视觉上的满足。屋顶山墙做得很漂亮,角上雕饰得很精美。如果有木梁,一定要做出怪兽的形状。甚至建筑物整体的破败和漫不经心的氛围都在强调着一种图画般的感觉,与英国农舍的简洁迥然不同。P012

20.现在看来,法国农合不能以恰到好处来取悦于人,因为它要适应周围难看的景观。而且,尽管它无法选择周围的环境,它却更无法以美来取悦于人。那它该如何让人们感到愉快?它没有在表面上假作快活,窗台上也没有绿色的花盆。但它总体的装饰风格,如凹窗、石雕以及总的尺寸,它们一起给人一种印象,即这房子本是给更有地位的人士居住的。它一度很有实力,只是现在衰落了,它的美丽也褪色了。那是一种失落和不复存在的感觉,这正是它想要的。这种印象立刻就会形成。我们会感到一种空想出来的美。尽管眼前的建筑看起来令人遗憾,精神上却可以羡慕那想象中逝去的荣耀。每一个衰落的迹象都会加剧这种感受。这些迹象(石头的裂缝、朽壁的青苔以及屋顶坍塌的优雅轮廓)本身也令人愉悦。

21.我们已经知道,英国农合因得体而美丽,而法国农合因其气候,国家和人民的缘故,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那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并因此品位不凡。要说为什么好的品位意味着不令路过者感到惊异,我们的回答是,当周围的环境普普通通,适应它们的最佳方式便是建筑本身也不引入注目。而在下一章,我们会在欧洲一个极为高贵的地区,看到同样因品位不凡产生的农合适应环境的不同结果。我们要讨论的是意大利北部的低地农舍。P013

23.不难看出,我们经历了安逸到隔绝、兴奋到悲伤:我们经过了一个意气风发的繁荣国家,一个垂垂老矣的轻佻国家,现在要来到一个满是逝去了荣耀的国家了。

我们以《沉思者》(Il Penseroso)中用滥的名句作为本章的题记,因为它是关于美之本质的一种定义。最富乐感的东西,也总是最忧郁。离开了悲伤的浸染,便没有真正的美。美一旦失去了它的忧郁,便会退化成好看。我们在此请读者回忆,他们是否能记起一个场景,看上去不止是好看,但不带有一丝忧郁或危险?前者构成了美,后者构成了崇高。

24.基于这一多数人认定的假设(对于那些固执挑剔的读者,我们要说,如果这是一篇关于崇高和美的论文,我们完全可以用数不清的例子来说服他们,让他们满意),我们在这里强调一下,只说一遍,即意大利风景的荣耀主要体现在其极端的忧郁上。也本该如此:逝者是意大利的主人。她的名望和力量与逝者们一道居于地下。她最可自豪的是墓碑,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坟墓,而现在的她更像是幽灵和回忆。于是,或是出于一个最美的巧合,她的国树是柏树门,。无论是谁,一旦在这些高贵艨胧的尖塔带出的那种精神气质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用自己的足迹搅动了倒塌的大理石柱旁边的黑暗,或是打破了阴暗的庙宇和空旷的神龛的沉寂,对黯淡的蓝色平原一览无佘,却不喜欢对意大利柔美的墓地海岸表示哀悼的深色树林,那么他的行走便是玷污了她的土地。

25.这里的风景是一个整体;处处悼念着昔日的荣耀。深蓝的天空下是连绵的山丘,或是静默的、蓝宝石般的海洋。苍白的城市、庙宇和尖塔在平原上闪耀。但一切是那么地平静,没有人声的喧哗,没有夸张的举动,它们像灰烬般的城市一样悄无声息。橘子的花朵和深色的橄榄叶笼罩在温柔透明的空气中。在其他国家活泼灵动、在卵石间叮当作响、水花四溅的小河,在这里则会静静地流入浅色的大理石圣水池,倒也别具美感。顺着不知何时何人修建起来的水道,流过忧郁的花丛、芬芳的树林,流过凉爽的、装饰着树叶的岩洞,或是灰色的仙女石窟,汇入台伯河(Tiber)或波河(Eridanus),化作内米湖(Nemi)或拉伦湖(Larian Lake)的浪花。连那些最小的东西(叶、花和石头),在为整体增色的同时,似乎也分享了忧伤。

26.然而,若说意大利风景最主要的气质是忧郁,另一个便是崇高。我们看不到纯粹的乡土气,没有驴蹄草或金凤花那种隐居的谦卑感。高大的桑树之间是茂密的葡萄藤,架子上是一簇簇紫花,树荫下是宽阔、庄严的玉米地。到处是高大的植物(梓树、芦荟和橄榄),一排排地在白色平原上延伸到远方,把视线引向阿尔卑斯或亚平宁山脉的屏障。那些山脉不是漫长的冷灰色,而是散发着炫目的雪光,或是一片更为深广模糊的蓝色波浪消失在远方。峰顶、悬崖和海角连着森林山丘,每一个都有塔尖,或有白色的村庄连接着它和平原。丘顶是几字形的城垛。平原上有宽广的河流,上面是桥梁,两侧是城市。一切笼罩在无云的碧空和明朗的阳光下,在静默中呼吸着芬芳的空气。P017

29.下一个兴趣点是窗户。现在的意大利人很像猫头鹰,白天里他懒惰懈怠,但到了夜里活跃异常,然而忙的不是正事。懒惰部分是因气候所致,部分是国家衰落的结果,他所做的一切都带有这种特征。P019

意式窗户总的来说是厚壁上的一个洞,通常很匀称。有时是天窗,有时装饰得多一些:很少有铰链或玻璃,但常有条纹布或深色布,从远处看有一点点像百叶窗。这些布挡住了太阳,又能透气,非常有用。如果没有布,窗户就成了一个黑色的洞,与玻璃窗相比,就好像是空洞的头骨之于明亮的眼睛一般。那种忧郁苍白的表情显得异常空洞孤寂,让人很不舒服。但也别有味道:这些黑点远看并不难看,也不会打搅四周的宁静。另外鉴于周围的温度,这样一个通风孔也让人觉得舒服。一些窗子外面连着阳台,打破了墙壁的连贯。有的意大利农合还有木质的凉台,很像瑞土的风格。P019

现在意大利农含以简洁展示其高贵,而且它既没有愚蠢地试图效仿宫廷,也没有显得过分卑微。它的装饰颇有尊严,没有鬼脸,没有呆板的切口板材,却有比例匀称的拱顶和雕琢得当的柱廊。尽管没有什么与其居民的谦卑身份不相称的东西,却不失尊严,这与周围一些大型建筑物的高贵以及景色的壮观相呼应。P023

但要记住意大利风景的主色调是蓝色。天空、山丘、水面都是碧蓝色:橄榄作为重要植被,不是绿色而是灰色。柏树类的植物色彩较深,月桂和桃金娘也非亮色。白色与绿色并不协调,与蓝色的对比则令人愉悦。这样便不难得出结论,意式建筑的白色不会在周围的风景中显得突兀和不协调,我们相信,这是得不到允许的。P023

34. (3)优雅的感觉。意大利的农合总带着一种优雅的随意,难免让我们觉得下层的品位也可以被地区的荣耀、遗址的美感所提升,这便是明证。P023

国家的成功和个人一样,需要铁下心来忘记过去。生者要把死者踩在脚下,死者应该被忘记,他们要为生者让路。但在意大利,死者没有被踩在脚下,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出。谁会愿意用崭新的面貌、苏醒的力量来换取意大利的昏昏欲睡、她忧郁的遐思、她甜蜜的静默、她漫长昏暗的回忆呢?

36.以上是意大利农含的显著特征。请不要以为我们是在花时间凝视它的美,尽管这种美无法复制,因为建筑师不能支配时间和选择环境。即使他能够,他也不应该复制,因为它只在当地才受欢迎。不要忘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获得建筑学资料,而是提升品位。P024

38.首先是瑞士。我想起一段惊险又有趣的回忆,是我第一次(也不是在很久前)见到瑞士农舍的情景。那是一处幽谷,因为高大、茂密的松树而幽暗,溪流在岩石间欢唱,我向山顶绿色的平地走去,草地在夏日积雪的映衬下,好像银色底座上的绿宝石。就是在这侏罗 山脉的幽谷中,我第一次邂逅了平凡而美丽的瑞士农舍的正面。我感到这是我有幸得见的最可爱的建筑物,它本身并不起眼,只是几片长着苔藓的冷杉木随意地钉在一起,屋顶上有一两块灰色的石板,但它的力量在于组合的方式,它的美在于质朴谦逊和恰到好处。P026

斜坡上的成排木屋会创造令人愉悦的效果,毫不引人注目(因为总体的色调是灰色),与周围的一切相融,却也不乏活力和个性。P027

42.当一个人在幽谷中独步了一个上午,周围的景观宏伟而静止,活动的一切也与世无争。大自然和谐地展现着她的力量和壮观。在这不朽的荣耀中,只有寂静才是永恒。在这充满力量的广袤郊野之中,忽然看到一块突起的岩石后面,立着一幢异常整洁的不起眼的小房子,不免要惊讶和惬意。那份简洁便是种冒犯:木材总是很干净,好像是刚刚砍下来一般;色彩也很清新,没有加工的痕迹。这尤其令人不快,因为眼睛已经习惯了山景中混杂却好看的色彩和形状。每块石头都有其妙用,上面满是地衣和青苔。松树上也爬满了其他植物,草坡上闪着柔和的光,小巧的叶片轻轻摇摆。这样的对比怎能不令人痛心,一边是如此可爱的景色,一边是农舍毫无生气的松木板。它的弱点值得同情,因为尽管近看很有力量,却没有什么影响力:原木的厚重感被制成木材过程中的切割和雕刻掩盖了,在周围景观强有力的对比之下,显得不值一提而又厚颜无耻、自以为是。它过小的尺寸也让人感觉受到冒犯。它没有如期待中的那样,以自己的渺小增加周围景物的庄严,因为它构不成对比,没法对比完全不相称的事物。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见到帕特农神庙、胡夫金字塔或圣彼得大教堂,精神会首先感受到建筑的宏伟,然后对周围笼罩的一切印象加倍的深刻。建筑不会因此而失色,山岭则会因此而增色。但农舍给人的感觉是山泉都可以击碎的肥皂泡,只会招来鄙夷:它好像是不慎掉在山坡上的儿童玩具,和周围的风景不协调。它不满足于安静地待在角落里,做谦卑与平和的化身,通过不能细看的矫饰来吸引注意力,这些矫饰毫无意义、缺乏联系。P030

现在来说它的美。无论在哪里出现,它总是带有一种温和纯净的田园牧歌气质‘1)。那双雕刻出整齐的板材、修饰出整洁的农舍的手,其主人绝不会是无知懒惰、乏味买醉之徒。人们也会感到,建造这样的农舍,需要坚定的信心与坚毅的努力,才能抵挡住雷电风霜的无情。关于瑞士的田园生活,有许多甜蜜的想象:一桶满满的牛奶,罩住的大玻璃碗,早晨唱歌、晚上跳舞的高山上的牧羊人、泉水边的少女。这些都是瑞士特有的。农含也是瑞士的特色,别的国家找不到这样的建筑。一看到那突出的门廊,人们就知道这是泰尔(Tell)和温克里德(Winkelried)2)的故乡。旅人也会感到,如果他是土生土长的瑞士人,那么在其他国家看到一块雕刻的板材,就好像听到了瑞士角笛曲一样。P031

。—一个绝佳的例子是茵特拉肯的伯尔尼村庄。装饰不繁复但有特色,农合是老房子,未加过多修缮(位于天主教教区),有点破损了,效果却极好。木材受气候的影响,变成了淡褐色,和屋顶的灰色石材以及周围深绿色的松树很是搭配。如果恰好位于幽谷中,四周不见群山只有峭壁,则更为应景。如果它的位置隐蔽不显眼,与周围的一切浑然一体,那就完美了:谦和、美丽、有趣。这样的农舍简直无与伦比结构精巧、细节优雅、独具特色。P031

49.若要趋利避害,农舍最好若隐若现:看起来不像农舍,但知道它是农含。如果必须近看才能知道它是人类的居所,那它就能很好地起到增进幽静的作用。因为农舍的印象是留在头脑中而不是视觉上。它的色彩必须尽可能接近它坐落的山岗,或其上的岩壁。它的形状在大地上不能太突出,最好像一块大石头一样。按照同样的原贴它的色彩也应该灰暗些,但不要太冷。形式简洁、优雅而谦逊。近看也应该保持着同样的风格。它的一切都应该自然而然,看起来好像是周围环境的影响力太强大,以致任何要检验它们的实力或隐藏它们的行为的艺术上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对于群山来说,它是不属于这里的孩子,但它必须显得被它们收养和珍视。要达到这种效果,轮廓必须柔和,色彩必须变化。我们将要看到,威斯特摩兰郡的农舍对这些特点把握得极为出色。P035

这样的农舍如果坐落在山坡上,会减少单调,带来趣味,但不会把山坡分成两块或者贬低它。谷地农合的色彩也与周围相一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闪烁在灰色的老房屋顶上,清晰的倒影不会搅扰深潭的宁静。常青藤和凌霄花也许是谷地居民的奢侈品,它们看上去与众不同,优雅随意地攀援在无数的裂缝中。岩石湖泊和草地仿佛对农舍有种兄弟情谊,大自然似乎待它们都一样。P037

55.山景主要的特点是优雅随意,这分参差不齐和随遇而安尤其令人愉快。野生的植物、天然的河流、不规则的土地、形态各异的山丘,置身这样的环境,人们不想见到整洁的墙壁、笔直的屋顶,在农舍的石头以及悬崖峭壁上,寻觅的不是人工的雕琢,而是上帝之手的痕迹。不修边幅的另一个好处是严肃:毫不浮夸、毫无装饰、自然而然。外表的一切都是天然的,不是农民种上的,而是风儿带来的。没有鲜艳的色彩或鲜明的整洁,没有绿色的百叶窗或其他讨厌的东西:一切都平和、安静、严肃,好似哲学家的心灵,又略带忧郁。农舍看上去很老,也经过了很多考验。风雪、暴雨和山洪不曾击垮它,它仍然安静稳健地矗立在那里,尽管衰落的迹象已经通过缝隙中的苔藓和地衣显示出来。这种庄重略带忧郁的气质是其美感的灵魂。P038






吴砺

2019.4.23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