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梦”而行 小时候,我们都有被问到长大后的“理想”,说实话,那时没有想过,只是对别人交流时的语言感兴趣,常常自问:为什么他(她)会那样讲呢?识得几个字后,对文字有偏好,爱看书,看他们的故事和人生,或入迷或震撼,觉得作者了不起,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用文字恰切地表达出所思,就好了。 生活中,惟吃饭和读书不可或缺。长年累月地阅读,从《新安晚报》上看到不少作者提到《红楼梦》的好,以及她的“高冷”。那时才惭愧起来,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尚未读位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赶紧去“新华书店”买了店内有且仅有的一本(有漏印),二十多年前。 之前没读过“红楼”,也未对别人的解读有印迹,谨“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一以贯之。读第一回就把人看到了云里雾里,不同于一般的小说开篇,坚持读完,弃置一旁。其后有生活、工作的烦忙,纷繁中寻找点短暂地“忘却”,又读起了“红楼”,渐渐地把书中的日常与现实生活相比对,原来就是生活的前世今生。读“红楼”,懂生活。 迈出历史性跨越的一步是: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验着作者给我们讲述的古代生活故事,好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封建生活遗存真切地体会了不少,所以对他们的生活很容易亲近。例如很生活的一幕:贾芸因要送人情礼求助于他舅舅,落空,临走时他舅舅假马(假装)地“做人”留他吃饭,他舅娘一句“留下外甥挨饿不成”,经典的双黄戏。话要说的还是“语言”,书中的方言俚语——地道的桐城话,给作品出处留下了暗示,无论是俗语、歇后语,还是他们话里的弦外之音,都与桐城的吻合。 但桐城明清两代文风昌盛,名人迭出,哪位古人有这样文化渊源和生活背景呢?大海捞针,迷茫了。又是《新安晚报》让我峰回路转,2010年有篇报道:中国科技大学陈贤富教授(安庆人)提出《红楼梦》之方以智说,因方先贤是百科全书式的奇才,与书中所涉猎的内容相符合。但我不苟同,方是高才,但《红楼梦》的文学造诣是对文学有专攻和涵养的人,才能达到的精妙境地;再说家庭背景不行,有过在朝中工作且与皇帝共事历经几十年的,独宰相家拥有。想起以前去过小宰相坟,小宰相历康、雍、乾三朝,也是史上最鼎盛的三代帝王,不说做宰相需要的谋略和雄才,单是小时看过的历史小说故事里,封建君王“翻云覆雨”的脾性,就毛骨悚然,整部小说里有这种强大威力下的压抑感。 灵光一现,当属老宰相后人!宰相后代队伍庞大,哪一位呢?从书中有“老太爷”“老太太”的称呼,会不会是小宰相孙子?后来联系实际生活否决,桐城人称呼别人,习惯根据当时最小辈分的孩子来称谓,所以作者是以孙子的口吻来称呼长辈的。 确定自己的那种感觉。那时对宰相家族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于是有意无意间与年老人谈白,渴求从他们口中得到收获和补充,才知博物馆老馆长是老宰相嫡系后裔,揣测他老人家会知晓家族的脉络。天天路过“文庙”,逮个机会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退休老馆长住“骏园”,那边不陌生,离我小孩上过的幼儿园不远。就叫“无知者无畏”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家里,猜想馆长家该是红瓦覆盖的高大门头,同时下大多单门独院的人家那样,肯定好找。骑上“踏板”,糊头糊脑地望前冲,总找不到那两个字,停下问路人,说“不知”。那条水泥砖铺的小巷,日久不堪重负,露出了锋芒,人在车上,减震器无效,一路弹跳,与骑在老街的麻石条上无异。 多遍寻问不得,有点浮躁,我只不过是小城里无足轻重的小市民,凭什么可以求见?犹豫了,泄气了。车子在前进,心想:再找一把,找不到就上班去了。关掉了油门,惯用任车子自由滑行的方式,停到哪就到哪。车停,叉脚,一直向左搜寻我脑中的“门头”,未得,对面又来了路人,再问,还是不知。沮丧地准备下车调头,向右一看,“骏园”醒目!我自己笑了,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蓦然回首”的伟大!打量一下,这是一条宽度与我车子长度相当的小弄,不足两米,车子恰恰横在了弄口,不前不后。后来,忆起工作人员那么爽快地告诉不熟识的我馆长住址,大概他在心底暗笑:你要找到,算你狠! 停车,敲门,阿姨开门。不大的院落里,摆放着错落有致的花儿,显得清爽紧俏,不拖沓。幸运的是张馆长在家,未及自报家门,鲁莽地说明来意,馆长直言没看过《红楼梦》,认为仅通过语言来判定作者很武断,言词里似乎对此书不悦,不屑?当然此行是预料之中。对于我的贸然而访,深表歉意!阿姨给我印象深刻,一直轻言细语和颜悦色,这不是现代人能修行得到的,是对生活积淀和沉淀后的泰然淡然,悦心。敬慕! 结果是必然的,后果有点意外。2018年张馆长在“桐城网”上发表了《桐城张氏宰相府司空第连枝馆考识》,我从中寻得了自然条件、人文因素与传说中的《红楼梦》作者最相符的“张廷瑑”,这位先贤在朝廷做官不长,辞官归里,到终老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那样博学的人不会闲置自己——写书,改变了宰相家为仕的一贯局面,为桐城派开辟了新天地,为文学史写下华贵一章。 读书,读人;读文,读生活。——读书之道。方言,在我们的生活里越走越远,书中不该丢失的口语也日渐冷寂。为了不应抛却的桐城文化,尽力而为用文字表达出来挽留些许。借此,诚挚感谢“六尺巷文化”公众号平台!感谢老师们辛勤编发!感谢一直以来与我一起关注《红楼梦》的读者朋友们!2019年5月份,市委统战部赵金义副部长多方打听找到我,谈到了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分享“红楼”的意愿,欣然答应。一个周日,赵部长号召,大关镇汪杰贤副书记组织,胡玲女士盛邀,暂驻“安徽金星包装有限公司”宝地,大家畅所欲言,从前辈大咖那里看到了我未认识的一面。致敬老师们! 在久读“红楼”疲倦懈怠时,曾问自己:她与我何干?但一想到在“骏园”的临门“一回眸”,又得到了激励;只是做了爱好的一件事,承蒙市领导和大家的注视和关心,生命之重。 前路甚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