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 别有洞天 ——简话《红楼梦》叙事特色 优质文学作品,离不了会说故事的人,离不开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从中汲取灵感,而后提取、构思,《红楼梦》作者在这方面造诣深厚,他叙故事像万花筒,变幻无常,引人入胜。 整部作品未见刀光剑影,打打杀杀,日常琐事,倒也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小说的框架就与众不同,不直接与主人翁有关,而是以“石头”说事。石头平凡,借神话故事,此石不凡,有着七情六欲,要食人间烟火。偶遇“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石头经过高僧大展幻术化作玉,玉上又镌了字,经过N个岁月,玉、人同时出世,故事主角——贾宝玉方在翘盼中登场。 这块前身是石的玉本已奇特,被宝玉口含到世间,更是闻所未闻,有故事的故事,老想着到“富贵场,温柔乡”受享,亲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黛玉初进贾府,与宝玉一见面,因黛玉一句“我没有那个”,宝玉怒摔玉,晚上黛玉问玉未看玉;宝钗端详玉,宝玉欣赏金锁,玉、锁上的字相对相应,注定“金玉良缘”。未叙黛玉看玉,但有人看了,袭人家的姊妹们见到了;在清虚观“远来的道友和徒子徒孙们见识”了。张道士与贾母提及宝玉亲事,黛玉有危机感,宝黛斗嘴,提到了“好姻缘”,宝玉“恨命”地摔玉,玉毫发无伤。比石坚硬。 玉有特异功能,能驱邪,治病;玉有灵性,能发“喜信”。海棠花异常开放的日子,玉凭空消失,找玉,悬赏,测字,送“假(贾)”宝玉。和尚送玉,要一万银子,可是和尚没要银子也没要玉,最后宝玉带玉遁世。 这块前世为“石”的玉,又被一僧一道放回原所。回归本真。 只以“玉石”来构造框架,似乎单调了点,人是万物之灵,得体现人的主宰能力,就有了相连相对的读书人甄士隐和贾雨村,他俩待世事的态度,就是他们的人生,一正一“斜”。 这部鸿篇巨著,玉和人为经,贾府生活为纬,编织得精美华贵。 贾府太大,事情太多,从外人着手,先是林黛玉,薛宝钗,再有刘姥姥来筹善款。受凤姐之命给王夫人回话,周瑞家的到了薛姨妈家,又被薛姨妈安排送宫花,贾府的故事才真正启动。与其说周瑞家的送宫花,不如说她是导游,带我们一览贾府的布局和生活日常。 聚焦周瑞家的移步换景:她到薛姨妈家,与宝钗谈白,说到宝钗的病根儿,专治无名之症的秃头和尚给她开的方子,与现下的旅游有雷同,到了名胜古迹,总会有“灵地”,要想“人杰”,少不了“有病可治病,没病可求运”,到底“灵不灵”,得问心诚不诚。 意外之中,周瑞家的得了个送花的差事,十二支,三个小姐每人一对,林姑娘两枝,凤姐四枝,这是线路规划,先到王夫人正房后头来找迎探惜三人,迎春探春在下围棋,惜春在和水月庵的智能儿顽耍,又走到凤姐处,平儿拿了四枝,半刻工夫,又叫彩明送两枝“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景点之外的遐想。 最后是黛玉的了,到了黛玉那里,“景点”临时关闭,她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宝玉先接来看是假花,黛玉问明情况,冷笑一句:“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心塞塞的。好在宝玉会圆场,转变话题。虽说黛玉这句话很不好听,伤感情,在某相亲节目中有女嘉宾引用了这句,很俏皮。 周瑞家的“导游”,走的是路线,也不乏场景视觉、听觉和解说,看到“仍在那里晒日阳儿”的金钏儿,问她香菱的事;看到与惜春一起耍的智能儿,问她“你师父那秃歪剌往那里去了”;到凤姐那里看到“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丰儿叫她到东屋去,“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往贾母方向来,路遇她女儿来找她,求她找凤姐帮忙古董商的女婿官司之事。这是插叙。 也有倒叙的。大家陪老太太玩,宝玉提着有几个蝈蝈的两个篾丝笼进来,被贾母责骂,宝玉细说原委,原是对不来对子的贾环送宝玉感情的,宝玉在学房里救贾环于危急之中。附上了那时的学校教育,有作弊。 这是以物引出的故事,还有中秋月圆之夜,贾府团聚,通过要散场时做事的媳妇收拾餐具,少了个细茶杯,引出黛玉湘云月夜联诗,作者将诗文功底“偷偷”地展示一回,不留痕迹。 以动物作引子的,芒种节这天,宝钗追一对蝴蝶,无意间听到小红和贾芸的故事,巧妙地换了场地和角度。 由人带出的故事,贾母八十大寿,人多,贾母留下了喜姐和四姐,鸳鸯到园里传“要厚待”她们的话,回来时已晚,又要小解,牵出司棋的故事。金钏儿投丼之事是老婆子先报信的,告诉了宝钗和袭人,避免宝钗与王夫人后来交流的尴尬,无需重复。 薛蟠外出带回不少玩意儿,莺儿带老婆子们送东西回来,发觉凤姐那里不对劲,想要猜测,被宝钗打断;袭人看望凤姐,嗅到了凤姐那里的“杀气”。这两个人物都未带出故事的真面目,但已足够吊胃口。 当故事叙到山穷水尽或无趣无味时,作者的回旋手法也多,比如吃饭,老太太找。邢岫烟当衣事件,黛玉和湘云从宝钗处知道真相,都气愤填膺,要抱不平,不过是瘫子打拳——坐地呐喊,那种情境下她们束手无策。这时“三姑娘和四姑娘来了”,终结。点明“别人家的事”,话语权不在她们那里。 贾母做八十大寿,邢夫人让凤姐出丑,贾母帮凤姐说暖人心的话,指出邢夫人的心里病。“正说着,只见宝琴等进来,也就不说了。”家务事不随便说。 临阵“换帅”。腊月三十,宗祠里祭祖,以初次亲历者“宝琴”来解说祭祖的全过程;正月里贾环玩围棋,输了哭了,宝玉到来,换了宝钗角度:“宝钗素知他家规矩,凡作兄弟的,都怕哥哥。” 第五回里,宝玉已在“太虚幻境”看到了书中部分人物的前途和命运,用了后面一百多回才让他们“尘埃落定”,相当于谜底已有,谜面慢慢来。加大加长版倒叙。 尤二姐故事分两段写,贾府的门是她人生的“坎”,人物的命运与环境。 主角的结局有创意。贾政送贾母柩回乡安葬,途中,“行到毘陵驿”,“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在船中写家书,“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人向他“倒身下拜”,贾政出船看清是宝玉,问他话,未及回答,又来一僧一道,夹住宝玉,三人飘然登岸而去。本是很喜庆的故事,想象“风雪夜归人”的意境,那份喜悦。这里“异乡,大雪,泊船,家书,书中人的出现”,何其激动,到这里就圆满完美结局。却来了一僧一道,“三人飘然而去”,打破了惯常的喜剧手法;二是表现了作者的心理需求,在现实面前,无论贫富贵贱,他需要自己的精神追求。 在大荒山时,这石对“红尘”的热烈向往,到历劫后又匆忙离去,与他的初衷反差很大,俗世里经历后的失望和涅槃;对“温柔、富贵”的迷念,但不贪恋。所以说宝玉是“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人,作者即是。 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人生的轮回,世道的轮回。生命的生、死是必然的结果,只是过程有太多的偶然和未知,是故事。
本帖最后由 乡愁 于 2020-6-2 19:3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