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人之“过” 看到网传的汉语考级里有“过”,可见汉语“道行深”。这一“过”字本身意多,又是多音字,读第一声和第四声时,意义差远了,词性也不一样。 在桐城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才能深深了解桐城的“过”。语言本身是活动的,若非要用词语把它们释意固定死,我只能“望而却步”;若是联系生活语言说一说,倒还凑合,只怪“念书时没发狠”。 言归正传,先试着说说。 过性:饭烧焦了,有糊味,说“饭烧过性了”。对于“吃饭不晓得饱,落雨不晓得跑”的人,叫孬过之性。 过劲:起初的“过劲”里含有贬义,比如有人家桃园里桃子多,但他情愿烂了也不愿送给别人吃,这叫“过劲”,也叫“好手”。后来,觉得此词是地方特产,打趣时就用成了褒义,指厉害,能力强。 过门:古时人把儿子结婚,也说成媳妇过门。过了这道“门”,就是女孩到女人,人生分水岭。过门也有另一个含义,比如有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方不高兴,或造成场面尴尬,灵活人会找一个无关痛痒或不搭嘎的事下台,转移或转换注意力。《红楼梦》里薛蟠用语冲动,得罪了宝钗,后来他主动提出要给宝钗“炸项圈、做衣服”,这些都是过门儿话,实质是要讨好宝钗主动求和。 过年:欢度农历年。俗语说,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母子相见,夫妻团圆。 过现:没有学过手艺的人,要做一样物件,总不得其道。旁边人会说:“没有走师傅跟头过现,么做得出来东西!”有一晃而过的意思。 过路:开商店的,总会选有人过路的地方为最佳地址。从这间屋到那间屋要穿过中间的屋,中间的屋也叫“过路屋”。插田要有“过水沟”。供人行走的通道叫“过道”。 过站:有人说事情,大家在笑,后又来一个人问:“么事好笑?”另一人说:“过站了,六个叫嗯早不来。” 过猪:母猪生产小猪。 过人:传说中打喳呼(打哈欠)过人,感染或传染。笑人过人,扁担搏人。指不能嘲笑别人,很快就有报应。《红楼梦》里晴雯生病,李纨传话叫晴雯一时不好就出去,免得传染给别人。晴雯听到后气之直唏:“我那里就害瘟病了,只怕过了人!”现在的“过人”添了新意,打篮球时有种说法叫“带球过人”。带球躲(绕)过别人。有的地方说某人“本事过人”,桐城话只用两字“狠人”。有时狠人又定位为“不港理的人”。桐城口语要根据语境解,灵活擅变。 过头:有句俗语,过头饭好吃,过头话不能港。有人喜欢夸海口、讲大话,早早地说将来如何得意。未来不可定,不能“揭早之锅盖,飞掉之盐鸭”。 过了:“过”,读第一声是超出了规定的指标,过了界限;读第四声是通过验收,过了四级考试。以前人见面打招呼,常问:“可七了?”答:“七过了!” 过手:经一下手。说某人抠门,鸡蛋过手少一晕。《红楼梦》里探春刚接凤姐的事务,做事的媳妇要“告告”探春的能力,“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她们晓得了“小姑是奶奶养的”。 有过:童年的孩子爱顽皮,闲之没事做,会打死扛巴、癞癞姑,被大人看到会说“有过喔”,蒋脸的孩子会接上:“有过晒,过狗过猪晒。”那时孩子哪懂字意的区别。与凤姐闲谈,平儿说了凤姐曾打过她,凤姐笑说:“你这小蹄子,要拈多少过子才罢。”“过子”与“有过”的意同,罪过、过错。 好过:改革开放后,人们勤劳致富,吃穿不愁,日子好过之。受了委屈或挨了打,得到安慰、补偿,心里好过之。贪吃的孩子常常驮一句港:多七到之一口,好过之!做错了事的孩子,会受到母亲的“奖励”:“跟之晚上要嗯好过,香油把皮子抹抹。”暗示要驮打。 不好过:可指生活艰难,物质、经济条件不充足;也指压力山大,老师布置作业太多,贪玩的孩子叫苦:“小日子不好过。”还指人身体欠安,感觉不适,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带她转了一圈,第二天凤姐对姥姥说:“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 过礼:旧时流行的婚俗,男女青年相亲后,若双方同意,要有一个定亲的仪式——过礼。多数人家就讲穿,给女方买衣服多少套、鞋几双。有句歇后语:告乌子尬(嫁)女儿——不港穿,光港七! 过招:两个人或双方较量实力,考验对手(方)的能力,也有说成“告劲”,争胜负。 过继:以前没有儿子的人家,抱养别人的儿子做自己的儿子,以续香火。一般是弟兄姊妹之间相互通融。 过分:太过分了!欺负人欺上了脸。有人做事不自觉,本分的事都不做完,往年人叫“过之母(或模)”,超过底线(规则)的意思。 过早:有人一天里若碰到不顺的事,会自责“起床起过之早,遇到之猫人鬼”。 过门风:风从空阔的地方通过开着的门,风速大点,清凉些。凤姐都说“过门风凉快”。 过路神:桐城民间流行一种“出吓(嘿)”的土法子,来化解找不出原因的孩子的哭闹,有的孩子一出“过路神”,筷子就站住了。不知这过路神是归哪路,管哪些事?长么形象?好的还是坏的? 过阴:话说“穷算命富烧香”,桐城人遵守百善孝为先,日子过开朗一点了,就想知道祖宗在阴曹地府里过得好不好。有超常能力的人因“市”而生,会做“法事”,然后带上亲人的问候,到阴间去查看先人在那边的生活情况;为阳间人查清靠的是某花树,若说靠的是苦栎树,那叫透心凉;并带回告知阳间亲人日后的运气或注意事项,也有的对家人提要求——要烧纸、包袱。后来政府派人捉拿打击,人们接受了普及教育,过阴的人也销声匿迹了。 过会:上前人办的,城隍出巡、庙会等民间节日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这个只听父亲说过,没见过。 桐城人有一种阿Q精神,叫“让人让得过,让人狂别个”;对不了解实际情况,把事情想象得简单美好,叫“一个人想之好不过的”;以前贫困交加,事多烦躁了,就抱怨:前生做多之过,养这们些“蛆渣子(小孩)”,那时一般人家五六个小孩是正常。 桐城的“过”说得差不多了,有意犹未尽的,帮忙留言添个子啊。这里续上老早前小文里遗漏的点滴。 打玩:两个或多个好朋友在一起嬉戏打闹,但不许计较输赢,后果自负,更不能“搞老之”。 打下手:与“小昂这么小,么打得下手”不同,做副手、帮衬的意思。 婴儿时,有一种成长状态叫“老个个的”。小孩出世骨头没长硬,有发育得好(快)的,早早硬朗起来了。大点的孩子不怕人,说话做事清清亮亮的,叫“老个”。 小孩子到了年龄死不长的,叫“老之苗”。 有人说话只顾自己说,不顾别人听地评论人,叫“老不十钻的”。 有形容老人的,夸老年人过得好,叫“过之少年”;老年人身体好有干劲,叫“横劲”;老年人走路快,叫“走之直挖的”;港话嗓门大,叫“精炸炸的”;年老但不衰很健旺,叫“扎更”。 有种骄傲叫“翘之尾子”;有种死亡叫“翘之辫子”;有种缺后代叫“焦之尾子”;做事不彻底的叫“要人收尾子(修屁股)”;过生日有种说法叫“长尾子”;有种人的说话风格叫“港话欢喜现葫芦尾子”。 桐城这块土地到底有没有繁盛,我不知,只知地名里“店”“铺”不少:肖店、兴店、蔡店、双店、刘店;双港铺、香铺、黄铺、项铺、巴铺、沙铺、牛栏铺、卅铺、铁铺、童铺,看官,问题来了,有“铁”铺,为什么不叫“銅”铺?难不成童铺曾经是“童”姓人家的地盘?
本帖最后由 乡愁 于 2020-7-23 21:3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