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7|回复: 0

[散文] 腹怀家国事 心似莲花开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1830

回帖

439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397
鲜花(15) 鸡蛋(0)
发表于 2020-11-8 10: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腹怀家国事  心似莲花开
——《红楼梦》作者浅析
第一次读《红楼梦》在二十多年前,读后大脑里只有一个字——懵!但听到别人都说难懂,又激发了我去读,再啃。好在我的读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七)”的校注本,勉勉强强能读完,全仗书中的“校注”,解释了典籍知识,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乡土风俗注释,助我过“关”。致敬红学前辈!
经典作品,要想读懂,需要先了解作者的“故事”。多读几遍,发现书中的语言太熟悉了!那种遣字用词,语言特点,语意表达,都那么亲切。安徽桐城话!作者是谁?从生活的环境和品位上,非等闲之家;从文学造诣来看,绝对的书香门第,童子功底厚实。符合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在清代非宰相家莫属!宰相家清代二十多位进士,又该属哪一位呢?幸好宰相嫡系后裔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张泽国先生在“桐城网”上发表了《桐城张氏宰相府司空第连枝馆考识》(百度可搜),找出老宰相张英的第五个儿子——张廷瑑(1681-1764)。
文学作品需要艺术化,不是记录片,作者将他以及家族所经历经受的故事和皇室的生活糅合在书里,刻意挑选,组合,加工,为掩人耳目在皇室和宰相家之间架构一座桥梁——元春。清朝皇帝对汉文化了解透彻,但对小众的“桐城文化”肯定没摸透,作者有把握,也是作者从始至终用家乡话的用意所在。第五回描写秦氏房中摆设,“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皇室标志。故意借秦氏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讽喻,奢靡至极!
皇家还有室外的大观园,“贾府”出银几万两(或更多)。刘姥姥说过,二十多两银子,够他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刘姥姥是五口之家。重点是劳命伤财的大观园,只用上了一次,后来荒废掉了。作者心痛!(大观园极有可能是圆明园。)
心痛的还有作者家族的遭遇。
贾政带宝玉、清客们在大观园题匾联,有人说“秦人旧舍”,宝玉说:“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小宰相张廷玉再次向乾隆皇帝请辞回老家时,提到一位前朝老臣,乾隆认为用典错误,不悦,还为难了曾是师傅的老臣张廷玉。
第一百〇四回,皇上问贾政“云南私带神枪一案”,接连问了几个姓贾的人与贾政的关系,贾政答:“是远族。”贾政出来后与众人道:“我们寒族人多”。乾隆时期,刘统勋参宰相家族在朝廷“占半部缙绅”。在乾隆九年至十四年,张廷璐、张廷瑑、张廷玉相继还乡。
与皇帝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多,张廷玉回乡不久就被抄家。第一百〇五回“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人到宁府抄家,拟出了许多金银财宝、违禁物品,“房地契”和“借票”。传说乾隆帝对宰相家抄出的纸片都不放过,一一过目,不过是家书而已。这才让乾隆放心。
贾政奉旨查看赈济,知道沿海一带发生海啸;贾政在工部时,黄河决堤;贾政奖励过宝玉海南带回的扇子。这些是宰相家亲历的事件,不同于一般创作者所取素材。“太虚幻境”,影射皇宫的虚拟名称。东府“族长”贾珍,其父贾敬死后生活混乱,假真,假?真!
桐城素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习俗,普通人家是,宰相家更是。到了张英这一代,家族已有几代为宦了,张英家训八个字“立品、读书、养生、择友”,四句话为:“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贾政最喜读书人”“大有祖风”,这是传统,也在传承。“混世魔王”宝玉也是爱书的人,第二十三回不上学堂的宝玉,在家耍得不自在,茗烟到书坊里买了“外传”和“传奇角本”给宝玉看,“(宝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好的书籍,宝玉不愿与人分享。
张英六子四女,可知作品中为何人物众多,作者的母系姚氏,妻系吴氏,都是大户望族。张英家不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四个女儿也“从父母兄弟那里学到儒家经典、诗词书画”,三女令仪是佼佼者,“里中才女、诗坛名媛,著有《蠹窗诗集》《锦囊冰鉴》”,探春的原型。《红楼梦》里多温和,礼让,凤姐助理平儿是代表,常有“得饶人处且饶人”“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理解“六尺巷”的故事,就明白了“气度”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
贾政出门前都安排文章给宝玉读,回来检查,要求理出文章之精华、义理。读得不透彻的,慌了手脚,生出晴雯叫宝玉装病的故事。迎春出嫁后,贾政急着送宝玉上学堂,面托贾代儒;检查宝玉“窗课”,教宝玉做文的技巧:“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白了再去动笔。”贾母去世,贾政丁忧,送老太太和黛玉等几口柩回南安葬,赶上大比之年,行前嘱托贾琏:“务必叫宝玉同着侄儿考去。能够中一个举人,也好赎一赎咱们的罪名。”这是宰相家的的教育模式。
插说:桐城有山有水,以前人家都置祖坟山,家族中老去的人往那里安葬。宰相家在京有家庙庴着灵柩,合适时机,送回安葬。人死后不直接下葬,先庴着,成了我们这里的风俗,可能是效仿宰相家。我们小时最怕的就是庴着的灵柩,只有稻草包裹遮盖,风吹雨打后,棺材都露出来了,但又要等特定的日子才能重盖。大人们怕小孩胡闹,就编了很多灵柩的鬼怪故事,让人畏而远之。庴着的灵柩选择当年、三年、五年葬,定要单数。
该说张廷瑑其人了,“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五日,出生于京师宣武门东街赐第”,姚夫人最小的孩子。生得“秀慧可爱,双眸黑漆如燕”,很得父母兄姊疼爱。他在父母身边长大,“但气体素弱。七岁入塾受书,十一岁学为制举文。”塾师甚严,无奈张廷瑑身体太差,只得辍学休养五年。“康熙三十六年八月,随二兄廷玉、二侄若霖南归。”回桐城后从师学习,身体原因断续上学,二十多岁好转,始发奋读书。张廷瑑与宝玉的成长经历一致,羸疾、辍学、年长发奋。
京城、桐城两地生活,书中有“京城”“炕”、熟知南方。安徽桐城曾归“江南省”,金陵是省会。第五回“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江南甄家”是桐城宰相府,作者心中甄家是“真”,京城相府是“假”。《六尺巷文化》公众号上,有专门研究宰相家族史的吴国珍老师写到他们在南京也有房子。康熙南巡,张英三次奉旨扈从。张廷玉更不用说了。贾琏奶妈赵嬷嬷和凤姐闲谈时有“接驾”和“太祖皇帝仿舜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比一部书还热闹”。
康熙五十二年作者中举,雍正元年中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雍正九年五月,转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六月充江西乡试正考官。“自入职内廷以后,兢兢以履职尽责为己任。屡疏条陈时弊,矫谬扶正,所荐多颁行。”改善禁赌措施;规范行文操作程序,加强行政管理;乾隆七年京畿大水,张廷瑑抗疏呈奏,直陈其弊,为庶民代言,替饥民请命。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里,略露作者改革改制不断完善的政治思想。
后任职工部侍郎,任上“先后数次参与主持宫殿、陵寝等皇家建筑大型维修工程”,乾隆时期,“办理褔陵隄工”“修理太庙”“修建天壇、地壇、斋宫”,乾隆五年,张廷瑑旧疾复发,有回乡意,十一年三月获准休致,四月到桐城。这样经历丰富、才华满腹的人,不会闲置自己,着手写书。
乾隆十六年,“圣驾南巡,廷瑑至红花舖恭迓,蒙恩驻马垂问年齿。是冬赴京恭祝圣母皇太后六旬万寿。时各省庆祝大臣二十余人,奉旨列先帝老臣十三人于西直门外,恭迎慈辇。”是荣耀,也是对张廷瑑的肯定。皇太后也很客气,赏了张廷瑑礼物。
张廷瑑生性敦厚,乐施好捐。康熙四十七年,桐城发大水,种田无收,与二兄廷玉“大开仓廪以拯饥民”,第二年春,“西郊赈粥”,粥场设于寺庙,照顾饥民的生、老、病、死,直到四月初,麦熟,前后共赈百日;还捐田捐地捐山头;善待失怙的侄子。居家十八载后卒于家。
宰相家族对家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对下关心民瘼,体民之情,乐善好施。可见“宝玉”的善良是纯粹的,发自内心地对身边女子和弱势群体的关爱。第六十回小燕对她妈说:“宝玉常说,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贾府无论家里的外头的丫头小厮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养不活,卖给他家,有上辈人买的,年纪大了的提供养老。“放出去”,无形中贾府帮助了贫困家庭渡“儿荒”,养大了由他们父母得益,打破了封建制度。宰相家就这样做的。
大众被“曹雪芹”蒙蔽,说他家世代经商,如何富到流油,误!作者家都是拿死工资的,“张英正四品俸,岁银105两,禄米105斛”,皇上一开心赏赐,意外之喜,人口众多开支大,靠历代置了房屋田地。第七十二回老太太八十大寿后经济紧张,又赶上中秋节要送礼,贾琏急着找鸳鸯要老太太的东西典当,说:“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俸外收入是“房租地税”。第九十二回从凤姐的话里知道理财理念,冯紫英向贾府推销“奇货”,凤姐说:“我已经想了好些年了,像咱们这种人家,必得置些不动摇的根基才好,或是祭地,或是义庄,再置些坟屋。”他们积攒点银子就一点点地置这些,“起家犹如针挑土”,才有张廷瑑捐田捐地之说,散与贫苦人家,自产自收,自食其力。
了解皇室生活,不足为奇,宰相家多人侍候皇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只是他们对皇家的奢侈和糜烂生活痛心!民生举步维艰,皇室醉生梦死,作者对家国的急、忧!但他敢、他能对皇家生活上书奏疏吗?答案显然。只有默默地心疼皇族几代人和宰相家两代人为大清江山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结尾处,大雪,贾政停船在写家书,写到宝玉时,宝玉“恰好”出现,若是此时的宝玉登船跟贾政一起回家,那是皆大欢喜。然而,宝玉被和尚带走了,他来跪别父亲的。为什么这样写?一是作者的写作创意;二是不排除他对朝廷的不满,对排挤者的愤慨,对朝廷庸庸碌碌官员的鄙视,好不容易中了举人,官不做,情愿做和尚;三是体现了作者“外柔内刚,外圆内方”的性格,生活中老好人,内心里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追求——他的责任和担当,时代予以的使命。宰相家对庙有不解之缘,当初张英家穷,他和兄弟在庙里读书,宰相府有家庙、庵,佛家教人向“善”。这是据实编写的小说,无法署实名,若胶柱鼓瑟、刻舟求剑,除非从侧面查找到张廷瑑的知心好友可能提及他在写书的资料,但书名不一定会写出。读懂作品,先得了解作者,否则盲人摸象。
补叙:曾多方求释书中“小蹄子”,都不知。后来问同乡老人,得知以前我们这里山区人爱养毛驴,用来驮运货物,因毛驴脚小,力气也小,一般人家不屑养毛驴,称呼人“小蹄子”有一丢丢蔑视、亲密之意,也含有情趣。
注:引用宰相家资料来源于《桐城张氏宰相府司空第连枝馆考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