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他给皇上留言 辞职了,还给皇上说些真心梯己话,非常人之气魄可为;辞职了,留言不是几句话或几页纸,而是大部头,非胸中大有丘壑之人莫及。大部头,《红楼梦》也。 不世出者何许人?江南张英宰相家五阿哥张廷瑑也。朝廷工作二十来年,时间不算长但时政大事了然于胸。宰相家族已在朝廷打拼了近百年,他们对国家对朝廷的熟悉如“左右手”,可乾隆帝对他们的精心辅弼“厌倦”了,听信谗言妄语,轻视、排斥他们,识时务的小宰相三兄弟(张廷璐、张廷瑑、张廷玉)纷纷辞职。张廷瑑不想一走了之,他要对皇上献言政事,不负两家族多年的合作和荣耀;不负朝朝暮暮相处的君臣情意;不负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修身养性”是中华文化精髓,不止于说,重点在做。俭以养德,奢侈纵性不可为,“醉生梦死”有悖祖上遗训,不能让残存的上进心被腐蚀尽尽,日子要好好过,老百姓要日子过。社会渴望进步,国家得有正确方向。 古语说:坐吃山空。没有财路光啃老本不是事,拿钱不干活的小姐、公子们月钱发迟了就来催,伸手要钱成理所当然。 开支已够庞大,凤姐执着讨老太太欢心、尽力服务好小姐哥儿,在大观园另开食堂启动了就近原则。多一处开销多一份操心多一方冲突,丫头怪食堂承包人不能一视同仁,司棋的婶娘与承包人不正当竞争。精力在无谓地相互消耗(内耗),与进步无缘。 经济上,驼子背上加个包;管理上,捺下葫芦浮起瓢。 人口管理问题突出。甄英莲被拐,甄士隐妻离子散。英莲遭到二次买卖,冯渊被薛蟠打死,冤案。英莲不是个例,贾府自由交易来的小丫头不少,袭人晴雯。为迎接元妃省亲,买小戏子,买小尼姑道士。后来遣散戏子,也有留下的像芳官,虽然入住怡红院,因外地买的要安排干娘照管,又被干娘折磨,曲折的人生对将来有负面影响。为了应贾芹母亲的人情,凤姐别出心裁地让贾芹代管尼姑道士,常在河边走的贾芹失控和尼姑道士混在一起。放任人口买卖,社会隐患迭出。 粮食是国家命脉,而今堪忧。收成完全望天收,乌庄头送年租谈年成,冰雹、大风、水患都是庄稼的致命武器,还有虫害、旱灾。农民要面对自然灾害,卖粮时地方上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贪腐恶劣,贾政粮道任上深入其境身感其苦。难过“年关”的刘姥姥上贾府乞讨,真实民情。 一团乱麻令人头大,作者是专门吐槽成心揭短的吗?错,晒对症下药的处方。毋须大张旗鼓秀“政计治策”,只不动声色地藏在第一回里:“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故意放的烟雾弹掩人耳目,实为“治政之方”,更多的智慧和思想赋予“人物”代言。 惩治腐败、破除腐朽是首要。惩处贾赦、贾珍、贾蓉,贾雨村、赖尚荣也在列。贾瑞自寻末路,柳湘莲的拳头遏制了薛蟠的“特殊癖好”。 人口太重,改制势在必行。遣送分散多余人员,养老不由贾府全部承担。戏子,给路费和补贴送她们回原籍,愿意留下的让她们学会自食其力。小厮、丫头成年后放回家随他们父母,骨肉团聚,两全其美。 生活日渐受困,逢凤姐身体欠安休假,探春宝钗她们代理荣府,成立了临时办事处,商量好议事地点、时间和相关规定。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被探春亲妈赵姨娘点燃。探春骂她妈的同时,也宣泄心声: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胸怀壮志有规划,积极上进,她迫切需要一个健康的平台。社会制度,折断了她理想的翅膀。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除了制度的束缚,还被“身份”制约,时常拿身份说事,落得颜面失尽两败俱伤。不拘一格谋国是。 怕探春为难,凤姐叫她成全她妈。探春回道:“又好好的添什么……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的做人情。”既有政策,就要遵照制度秉公执法,恼火凤姐拿太太的钱做顺手人情。公私分明,恪守规矩。 “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用人有章法,各专所能各司其职,件件事脉络清晰,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雷厉风行,不合理的毫不客气地废除。 殚精竭虑脚踏实地,从生活里的小事下手。面对经济困境,探春一手抓节俭,一手抓发展。赖尚荣在贾政的帮助下做上县官,他家请客,探春见识了“别人家的”花园,被震撼。决定学习并引进管理理念,与宝钗她们磋商,出炉了大观园承包责任制:省了贾府支出;增加了园中婆子收入;美化繁荣了园林。 改革思想——使之以权,动之以利。既搞活发展经济,又人尽其才。 关注“人才”,发展需要。 探春强调的人才是“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她要能做事、扎实肯干的人才。 凤姐嘴里的人才是“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臂膀”、“宝玉是里头的货”、“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冻猫子”,其他都看不上眼睛,“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凤姐身边管理人才短缺,后继乏人。 宝钗心里的人才“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眼见的是闲置、浪费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 国家急需要人才,却未培养和储备,现有的人才又得不到应用和发挥。 计划已出,完善不能少。宝钗把探春的理想琢磨至细枝末节:盈利不能光承包人专有,园子里做杂事的婆子也该分享,平衡和和谐;监察和监管要跟上,件件认真落实;与婆子们推心置腹,激励她们自重自强把事当事自觉做好别驮管家港,婆子们一个劲地赞成。终极目标——无为之治。 既说到“人才”,教育必须重点议。教育贯穿《红楼梦》始终,作者着实牵挂忧愁。贾雨村破庙里攻读、黛玉进府时被问到“读书”、秦氏临终灵魂嘱托凤姐办家学不能松懈、宝玉的曲折求学路等,学事里,反映了一系列的教育缺陷和弊端。 贾雨村求功名路是艰苦的,进京赴考经费仗甄士隐慷慨解囊。而纨绔子弟上学有多人伺候,供茶供暖、负责陪伴不寂寞,名曰上学,实则“混日子”。闹学堂,闹出荒诞内幕。 教育话题,服侍过几代人的赖嬷嬷最有发言权,“这些小孩子们都要管得严。饶这么严,他们还偷空儿闹个乱子来叫大人操心。知道的说小孩子们淘气;不知道的,人家就说仗着财势欺人,连主子名声也不好……”、“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管的到三不着两的。他自己也不管一管自己,这些兄弟侄儿怎么怨的不怕他?” 教育须“严”,以绝后患。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绝不含糊;管教,得抓住实质,不可任性乱为。家庭教育把好人生第一关,华夏文明之源。 面对国家的教育现况,贾赦有话说:“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寒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书呆子来。” 贵族阶层占据着优渥的教育资源,嘲讽穷苦人家“寒酸”、“书呆子”,皓首穷经地出人头地,是撞大运;没有对底层老百姓的同理心、共情意。公子们学业躺平,还包管百分百躺赢。寒窗苦读的书生,怎堪情!江山社稷的重担谁担? 身为人臣,国防不可不说,外域的侵扰由来已久。但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这些死是“沽名”不是“大义”,文臣和武将需要扛起的是江山,背负的是国家。“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 简而言之——别“在外头支架子说大话诓人骗人”、“守住这个门头,不然叫人笑话”。 长篇累牍地别后赠言,为国为家言君言民。忠言逆耳,热血一腔。“痴”,原为民之心赤诚;“泪”,因报国之路无门。两朝老臣,临书涕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