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比的火焰  
                                         ——观看《大陆、台湾、日本、韩国人均GDP对比》  
  
               一  
 那是一条两年前的消息, 一个视频闪动着数字—— 台湾的人均GDP 超越了日本。  
 是真的吗? 可靠吗? 然而,这个念头却分量很重: 台湾静静致富, 而世界几乎没有注意。  
 ——  
 七十年代末, 台湾和香港 把大陆比作 地球上最穷的叫化子。  
 那刺痛—— 逼出一场反省。 给改革开放 注入迫切的火焰。 “不再只是人多地少”, 不再只是借口。  
 ——  
 讽刺的是—— 台湾的土地多是花岗岩, 贫瘠而坚硬。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 百姓已过上富裕生活。  
 而大陆 不得不回望, 审视那三十年的失落。  
 邓小平, 在掌舵时, 必然明白: 即使是老同学蒋经国 也能成为一面镜子。  
 ——  
 四十年过去, 台湾再次跃起—— 超过韩国, 超过日本, 让大陆的人均收入 远远落在身后。  
 然而—— 回声并非反思, 而是谩骂, 重复着 改革开放前的旧习。  
 ——  
 于是我想: 那些骂人的力气 是否更该化作 建设的力量? 让大地上的人们 活得不必 在对比里 一次次被刺痛。  
  
  
               二  
 一段视频闪烁着数字—— 台湾走在日本前面, 有时也超过韩国, 而中国 还在后方徘徊。  
 这些数字并非谎言, 却是简化的真相: 被汇率吹动, 被危机摇晃, 被贸易的潮水 推来推去。  
 ——  
 台湾为何崛起? 因为工厂转向大海, 因为半导体 成了岛屿的无声王冠。  
 因为教室里挤满了技能, 因为中小企业 像竹子般弯曲, 却在风暴中屹立。  
 因为稳定, 哪怕脆弱, 也足以 托住信心。  
 ——  
 历史一再演绎: 贫穷被富裕刺痛, 才会唤醒改革。  
 日本,看见黑船, 打开国门, 狂奔向现代。  
 韩国,在战争的疤痕中, 望向海那边的日本, 以钢铁与汗水 迫使自己前行。  
 德国,在灰烬之后, 重立新的信条—— 社会市场, 劳动的承诺, 再度崛起的誓言。  
 而中国, 被自己的近邻羞辱过, 终于选择开门: 学习, 借鉴, 重新建造。  
 ——  
 始终是对比—— 别人的繁荣 戳破命运的幻觉。  
 羞耻 化作意志, 比较 燃成火焰。  
 问题从来不是数字, 而是: 我们为何落后? 我们该怎样不同? 又是谁 敢从边界之外的光亮里 取回 属于自己的答案?  
  
  
 附:  
  
  
  
  
 吴砺 2025.1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