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29|回复: 19

[桐城文] 桐城.居巢

[复制链接]

15

主题

98

回帖

68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0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2-4-6 10: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当玩 于 2012-4-6 12:22 编辑
7 j9 b2 E0 j; h( Y9 X2 k- q* a. A* i7 G  O
     提起桐城的大塘,人们自然想起的是黄甲的大塘。其实,桐城号称“大塘”的池塘不计其数,只不过物转星移,现在不一定还称“大塘”。   
! R: S" V, a8 s( h/ D    1.居巢。历史上有南居巢、北居巢之分,那个“南居巢”据说就在桐城菜子湖附近,当年是成汤逐放夏桀的地方。就为这个流放地,桐城、巢湖两家争得不可开交。其实,古代称作“居巢”的地方可能并不止这两处,因为“居巢”是个稀疏平常的名称,相当于今天的“大塘”。
. e% P3 t# G2 w; {# F. R; \: N    (1)居,有人认为是句首虚词,没有实际意义。这个说法完全是胡说八道。居,蹲也,上古读若逗。㞐、㝒,古文居,从立,从古,上古读若逗。居住、居心、居所、居然、居留、居舍、居家,都是叠词,后面的字与“居”古音相同,读若逗。3 F0 }+ S/ {1 T; {
    (2)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巢、窠,相当于“窝”“穴”“窟”,上古读若窦。因为“巢湖”现在是一个湖的名称,所以很多人便认为“巢”指古人筑巢而居,本义指栅栏式的房子。其实,“巢”就是指湖、塘。巢通湖,上古读若逗。古代的水名包含在具体的字当中,后面并不带江、河、湖、海。比如: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淝,指淝河;湘,指湘江;巢,指巢湖。
! J( X) F3 b, U$ z% C    (3)居巢,是个注音词,居通大,巢通湖、塘,本字是“大塘”“大湖”。巢湖,旧时方言称为“油湖”,“油”古音读若逗,相当于“大”。安庆有个地方叫盛唐,古代属于桐城。汉武帝《盛唐枞阳之歌》时就有这个地名,而且很是怪异。现在看来,“盛唐”也是个注音词,古音等同于“居巢”,本字是“大塘”“大湖”。也就是说,“居巢”“盛唐”只不过是“大塘”“大湖”不同的注音而已。
( B+ @+ |% \" U; B0 K4 @2 O" i. j" Q/ _' m2 H0 B5 f
    2.练潭。(1)潭,指深水池,通指水塘。由于t声由d声演变而来,“潭”上古读若荡,相当于现在的“宕”,水坑也。现在,方言习惯将水坑、水池称为池塘,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准确的叫法。“塘”,《说文》隄也,相当于堤、坝、岸,上古读若堵,堵水也。也就是说,“塘”的本义是指塘埂、塘坝,围成的水面称为“潭”,后来俗写为“塘”。- s' `7 i6 g) l, |8 v/ Z" m0 k
    (2)练,本义指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锻炼、锤炼也。由此引申,“练”指煮得柔而洁白的熟绢,也指清澈。故而,新版《桐城县志》认为,“练潭”是指此潭之水清澈如练。这个解释明显是讲不通的。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池塘的水都清澈如练,并非练潭独一。而且,练潭是古代桐城重镇,又属桐城八景之一,人潮如织,水质可能比黄甲大塘还要差一点也不一定。
1 m( E' U& C7 |9 B* @    (3)练连兰拦懒烂莲炼峦圝挛卵乱,古音相同,读若豆、跺。练,锤也,煮也,古音读若夺、跺;连,拼接上也,斗上也;拦,挡也,堵也;懒,磨蹭也,逗留也;莲,架也,“架上”方言称为“跺上”;峦,山头也,头古音读若豆;卵,圆也,古音读若豆。由此可见,“练”是个注音字,本字是“大”,“练潭”本义就是“大潭”“大塘”。: G  @, e% M2 B+ b( A2 H3 v
. E) m( v) J3 `/ f" J3 J

* d: a5 j7 P* X; |- w7 F    3.龙潭。全国叫“龙潭”的地方很多,桐城旧时有龙眠山、小龙山、大龙山,可是桐城的“龙潭”却在远离这几座山的新安渡、土桥一带。由此可见,“龙潭”也是个注音词,本字是“大潭”。龙笼聋珑拢垄,古音相同,读若豆、洞。龙,腾飞也,腾古音读若蹬;笼,罩也,古音读若夺;垄,土墩也。不难看出,“龙”通“大”,“龙潭”就是“大潭”“大塘”。2 D/ q( h( x5 Z

; E. e2 q. f% L1 }2 j- U    4.官潭。(1)蒋潭。蒋,苽也,本义指茭白。蒋将浆酱臧赃葬,古音相同,读若豆。“蒋”通大,“蒋潭”,大塘也;
+ p% B7 h& ~. \: O* z6 v2 \    (2)陡塘。陡通大,大塘也;! @' M# u9 d6 b# i: z
    (3)古塘。古瓜个孤固家假居,古音相同,读若豆。“古”通大,“古潭”,大塘也;+ T" t6 J0 I( j$ m6 P$ E2 q' J
    (4)官塘。官棺冠关管贯灌见间建卷,古音相同,读若豆、当。“官”通大,“官潭”,大塘也;# i6 r8 U. i# I1 c* E. N+ y# p
    (5)汪塘。汪,从王,王者,大也;汪央鸯枉英影映,古音相同,读若豆、洞。“汪”通大,“汪潭”,大塘也;, L. c) u- i7 L
    (6)藕塘。藕耦愚遇寓,古音相同,读若豆。“藕”通大,“藕塘”大塘也。“藕塘”并非都是长满莲藕的池塘,无论什么池塘都能放养莲藕。
- K9 ?1 k5 D' `, X    (7)干塘。干官棺冠关管贯灌见间建卷,古音相同,读若豆、当。“干”通大,“干塘”,大塘也。桐城各地有不少地方都有称作“干塘”的池塘,并不比别的池塘容易干涸,因而对其名称很是奇怪,其实“干塘”就是“大塘”。% e# p' u4 W8 `) c& U7 s4 ^

评分

参与人数 3桐币 +19 收起 理由
悬崖边上的贵族 + 8
吴敏营养师 + 5 很给力!赞一个!
一苇过江 + 6 辛苦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

主题

1683

回帖

270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70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2-4-6 14: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塘,却有此地。在金神镇天林村,史书记载,明朝官塘灌溉2万亩良田。之后,渐渐退出历史舞台。70  80年代此地还设官塘行政村,后撤除合并。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84
鲜花(58) 鸡蛋(9)
发表于 2012-4-6 21: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2)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巢、窠,相当于“窝”“穴”“窟”,上古读若窦。因为“巢湖”现在是一个湖的名称,所以很多人便认为“巢”指古人筑巢而居,本义指栅栏式的房子。其实,“巢”就是指湖、塘。巢通湖,上古读若逗。古代的水名包含在具体的字当中,后面并不带江、河、湖、海。比如:江,指长江;河,指黄河;淝,指淝河;湘,指湘江;巢,指巢湖。6 . S) M2 j2 n) N6 B  ?
# j/ k+ Z, g0 _& S
7 v8 f- P, {2 l( o/ s# v5 R
@千年一梦 关于这个,可以找亮哥要古安徽地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687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073
QQ
鲜花(55) 鸡蛋(2)
发表于 2012-4-6 2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不当玩,厉害,很给力:victory: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12-4-6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闲人兄共享过一张地图,上面称为居巢的地方就有多处。记忆中包括现在的桐城南部、寿县等地。
, Q" Q. C0 u: y! c' ?刚寻得一篇博客,摘录如下:  q0 \8 l) _  x/ t1 Y) U+ Y6 b7 @: f
(一)“居巢”来历异说:关于“居巢”名称的来历和本旨,古今异说,大致有三: ①“居巢”即“巢居”:《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东汉学者赵岐注:在洪水泛滥时,地势低洼之处,居民位于树上,以避洪水,埤下者于树上为巢,犹鸟之巢也。《名胜志》云:“巢乃江淮下游,南临江湖,受水患为甚,古名居巢,取‘下者为巢之义’。” 《安徽行政区划概述》解“巢县”如此引录。[29]现代学者亦有此说,认为“居巢”即“巢居”,因巢居生活而得名为“居巢”。[30]0 ?5 I6 d# m( L& c
    ②“居巢”即“巢”:“居”是发语词,无实质意义,“巢”即“居巢”。司马迁首作此识并写入《史记》,后学者附和亦然。“‘居巢’的‘居’是发语词,‘居巢’就是‘巢’,故凡《左传》里的巢,《史记》皆作居巢。”[31]“自‘居巢’建制后,‘居’之所函众说不一,有作‘居住’之释,有作‘场所’之解。据一方语言习惯并古汉语规律,当为发语词,无实质性意义,如‘夫’、‘盖’等,亦如口语中‘这’、‘这个’。”[32]$ J- w" M' v( E4 w' T- T
    ③“居巢”缘巢湖:有认为是居巢县取名是因其居于巢湖之滨,民间持此说法较多。
$ A! f' k* _+ x2 s3 S    上3种说法都不确切。观上文所述古名、正名可知,凡见带“巢”字的各种名称,几千年一脉相承,均缘自古巢国而根于有巢氏。“巢国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形成的有巢氏氏族部落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巢湖’湖名,‘居巢’县名,二者者都是缘关古巢国而得名的。”[33] “除侨置外,凡带‘巢’字的政区命名都与古巢国有关。因此,可以说,巢湖及带‘巢’字的政区名称均源于古巢国。古巢国源于有巢氏所建方国。”[34]
5 M- \# T3 |' P) A" b; r2 D    (二)“居巢”名称考辨:作为地名,“居巢”并非始于秦朝置县,早在春秋期间即有了。《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云:“居巢县……据《史记》载,入楚在平王十年(前519年)为太子建母的居地,已名‘居巢’。秦置居巢县,又写成‘居鄛’。” [35]然而,其具体时间和地点都说错了。% f0 j- L# r1 h% }! |, {
    我们认为,“居巢”初名时间是在楚平王12年、鲁昭公25年、周敬王3年,即前517年,也就是巢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地址不是在巢湖之东北(巢国故都,今巢城),而是在瓦埠湖之南畔(在今六安市寿县)。6 ^/ Z' \+ N9 I( \4 S
    众所周知,鲁昭公24年(前518年),巢国遭受吴师突然袭击而灭亡。原巢国臣民即巢国遗民人心惶惶,其中最恐慌的是那部分逃亡到瓦埠湖畔(夏禹定九州,瓦埠湖这地方属扬州,殷、商时期如制,周朝时为六、蓼国地,周襄王30年即鲁文公5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停下来的难民。为了确立楚国在江淮间的宗主国地位和稳定其他附属国臣民之心,楚平王决策即于第二年(前517年)派大臣安抚并圈地安置巢、钟离(与巢国同时为吴所灭)二国流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杜预注:“使二大夫为巢、卷筑郭也。” [36]“郭”,原指外城,这里都用为动词,作建筑讲,是说差使两位大臣分别为故巢国人、卷人(钟离国小城,代指钟离国人)圈地筑城建房以得到安置。熊相禖所往,显然不会是原巢国故都,当时尚为吴国占领,他所去的两处,一是原巢国地域南端,对位于菜子湖、白荡湖(今安庆市桐城县南)之间的原巢国的“南巢城”(郭)加一道围墙以提高防御能力。这个城原是巢国的小城,相对于巢都城而位于南方,故名“南巢城”,原本内城外郭,又(郭)加一重则三重,故称“重城”。《太平寰宇记》“舒州桐城县”目下所记南巢城情况与之相合:“古巢城,即南巢城。俗号古重城,城三重,故名。南北川泽,左右陂湖。”[37]二是到寿春瓦埠湖南畔察形观地以圈筑城邑,好让逃亡于此的巢国难(流)民得以安置,因属于侨居性质,故别而名为“居巢”(居巢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春秋楚吴越》图[38]和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春秋楚吴越》图,均于今桐城县南、六安市寿县南分别标示有“巢”,后者并括弧附加“居巢”之称。[39]
' m& c5 Y  z2 U" E; k    巢国灭亡后,故都尚存,楚国不甘心丢掉巢湖岸边这座重要“军堡”,又兴师夺回,并特派公子繁亲自驻守进行复建。然而,前508年,吴国再次打了一场“巢城围歼战”,楚大败,公子繁被俘,原巢故都又为吴占领,巢国光复无望。到了战国时期,吴国已亡,巢为楚地。其在瓦埠湖南兴建的居巢城便等同普通城邑,故加“邑”旁而为“居鄛”。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之《诸侯称雄形势图》中就不再标注“巢”和“居巢”了。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楚、越》图唯于寿春(郢)(今六安市寿县瓦埠湖南)标示“居巢”,以括弧附加“居鄛”之称。[40]
! M- D3 r2 Q0 u' S2 S1 m* `% M    结论:“居巢”不是国名(充其量,在巢国灭亡不久,居巢城只能被视为巢国流亡政府所在地),其最初义涵是“侨居巢民的地方”,“居巢城”即是侨居巢民的城邑。: z6 Y5 N# R" n5 {% U( r* R, L
    司马迁“巢即居巢”说引起了后人对“居巢”歧解、异说和争鸣。(详情参阅《巢城考释·居巢与巢城》)
; E3 o5 O( H5 H- ]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87d9a01000a4l.html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84
鲜花(58) 鸡蛋(9)
发表于 2012-4-6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居巢”来历异说:关于“居巢”名称的来历和本旨,古今异说,大致有三: ①“居巢”即“巢居”:《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东汉学者赵岐注:在洪水泛滥时,地势低洼之处,居民位于树上,以避洪水,埤下者于树上为巢,犹鸟之巢也。《名胜志》云:“巢乃江淮下游,南临江湖,受水患为甚,古名居巢,取‘下者为巢之义’。” 《安徽行政区划概述》解“巢县”如此引录。[29]现代学者亦有此说,认为“居巢”即“巢居”,因巢居生活而得名为“居巢”。[30]
' w" p0 X& B8 V5 R, i5 ~3 k4 U( A' Y1 V    ②“居巢”即“巢”:“居”是发语词,无实质意义,“巢”即“居巢”。司马迁首作此识并写入《史记》,后学者附和亦然。“‘居巢’的‘居’是发语词,‘居巢’就是‘巢’,故凡《左传》里的巢,《史记》皆作居巢。”[31]“自‘居巢’建制后,‘居’之所函众说不一,有作‘居住’之释,有作‘场所’之解。据一方语言习惯并古汉语规律,当为发语词,无实质性意义,如‘夫’、‘盖’等,亦如口语中‘这’、‘这个’。”[32]( A& H( F8 }) X3 w
    ③“居巢”缘巢湖:有认为是居巢县取名是因其居于巢湖之滨,民间持此说法较多。3 j/ W' {% N+ _% v# i4 F* a" `
    上3种说法都不确切。观上文所述古名、正名可知,凡见带“巢”字的各种名称,几千年一脉相承,均缘自古巢国而根于有巢氏。“巢国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形成的有巢氏氏族部落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巢湖’湖名,‘居巢’县名,二者者都是缘关古巢国而得名的。”[33] “除侨置外,凡带‘巢’字的政区命名都与古巢国有关。因此,可以说,巢湖及带‘巢’字的政区名称均源于古巢国。古巢国源于有巢氏所建方国。”[34]& F2 [2 O' W8 y" b: \4 Z, H( a
    (二)“居巢”名称考辨:作为地名,“居巢”并非始于秦朝置县,早在春秋期间即有了。《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云:“居巢县……据《史记》载,入楚在平王十年(前519年)为太子建母的居地,已名‘居巢’。秦置居巢县,又写成‘居鄛’。” [35]然而,其具体时间和地点都说错了。
, O' r( S) w  b+ Y6 v- ^    我们认为,“居巢”初名时间是在楚平王12年、鲁昭公25年、周敬王3年,即前517年,也就是巢国灭亡后的第二年。地址不是在巢湖之东北(巢国故都,今巢城),而是在瓦埠湖之南畔(在今六安市寿县)。
9 r% u+ ^  R, k) q1 n, [* P  K, H    众所周知,鲁昭公24年(前518年),巢国遭受吴师突然袭击而灭亡。原巢国臣民即巢国遗民人心惶惶,其中最恐慌的是那部分逃亡到瓦埠湖畔(夏禹定九州,瓦埠湖这地方属扬州,殷、商时期如制,周朝时为六、蓼国地,周襄王30年即鲁文公5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停下来的难民。为了确立楚国在江淮间的宗主国地位和稳定其他附属国臣民之心,楚平王决策即于第二年(前517年)派大臣安抚并圈地安置巢、钟离(与巢国同时为吴所灭)二国流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使熊相禖郭巢,季然郭卷。”杜预注:“使二大夫为巢、卷筑郭也。” [36]“郭”,原指外城,这里都用为动词,作建筑讲,是说差使两位大臣分别为故巢国人、卷人(钟离国小城,代指钟离国人)圈地筑城建房以得到安置。熊相禖所往,显然不会是原巢国故都,当时尚为吴国占领,他所去的两处,一是原巢国地域南端,对位于菜子湖、白荡湖(今安庆市桐城县南)之间的原巢国的“南巢城”(郭)加一道围墙以提高防御能力。这个城原是巢国的小城,相对于巢都城而位于南方,故名“南巢城”,原本内城外郭,又(郭)加一重则三重,故称“重城”。《太平寰宇记》“舒州桐城县”目下所记南巢城情况与之相合:“古巢城,即南巢城。俗号古重城,城三重,故名。南北川泽,左右陂湖。”[37]二是到寿春瓦埠湖南畔察形观地以圈筑城邑,好让逃亡于此的巢国难(流)民得以安置,因属于侨居性质,故别而名为“居巢”(居巢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春秋楚吴越》图[38]和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春秋楚吴越》图,均于今桐城县南、六安市寿县南分别标示有“巢”,后者并括弧附加“居巢”之称。[39]
& o2 h" Q! Z" F$ g+ q    巢国灭亡后,故都尚存,楚国不甘心丢掉巢湖岸边这座重要“军堡”,又兴师夺回,并特派公子繁亲自驻守进行复建。然而,前508年,吴国再次打了一场“巢城围歼战”,楚大败,公子繁被俘,原巢故都又为吴占领,巢国光复无望。到了战国时期,吴国已亡,巢为楚地。其在瓦埠湖南兴建的居巢城便等同普通城邑,故加“邑”旁而为“居鄛”。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之《诸侯称雄形势图》中就不再标注“巢”和“居巢”了。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之《楚、越》图唯于寿春(郢)(今六安市寿县瓦埠湖南)标示“居巢”,以括弧附加“居鄛”之称。[40]
, [6 z" n" ]7 [: G    结论:“居巢”不是国名(充其量,在巢国灭亡不久,居巢城只能被视为巢国流亡政府所在地),其最初义涵是“侨居巢民的地方”,“居巢城”即是侨居巢民的城邑。9 z: A0 _- M8 a5 R
    司马迁“巢即居巢”说引起了后人对“居巢”歧解、异说和争鸣。(详情参阅《巢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6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84
鲜花(58) 鸡蛋(9)
发表于 2012-4-6 2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同时发了~:lol:lol  a: a6 \, i( [- h1 k
9 F) ~8 O% Z8 l* a' K
此博客多看大有脾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09

主题

3667

回帖

1万

积分

桐网进士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50
鲜花(28) 鸡蛋(4)
发表于 2012-4-6 2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不当玩····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5

主题

98

回帖

68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0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09: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一梦 发表于 2012-4-6 21:31 * X9 j; Y, l- d/ y; k& B
以前闲人兄共享过一张地图,上面称为居巢的地方就有多处。记忆中包括现在的桐城南部、寿县等地。
: _( w6 O/ z- J/ ^! z9 W, E9 V刚寻得一 ...

* g5 k: n3 u5 C2 y: Z- u谢谢!关于居巢的含义,的确争论很大。窃以为,随便否定《史记》是大胆的,只是因为后人实在不知道“居”通大。硬将居巢与巢分开,肯定是站不住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8

主题

2480

回帖

3542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542
鲜花(1) 鸡蛋(3)
发表于 2012-4-7 09: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