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日,读桐城籍青年作家吴旦的散文《突然想回家》,内心竟然潮涌出一阵阵的感动,人,在青年、壮年时期,先是执着地追求着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等到进入人生之秋时,才蓦然地发现自己多年来忽略了对父母的一份最不该有的疏淡。而这时,对大数人来说,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在。 其实过去父亲健在,我也是想回家,但不是突然,而是经常。有一年随南演派出所到城郊居委会辖区内的花园小区进行人口信息采集,但来到一户叫吴硕生的老年人门前,隔壁的邻居告诉我这位老人今年90岁了,迟疑中我本想放弃这一户的人口信息采集,毕竟老人今年是90岁的高龄了,思维不一定清晰,讲话也可能会不清楚,这样以来反而耽误登记时间,可是一种工作职业促使着我还是走进了这位老人的家。
这是一幢二层楼的房子,略显陈旧,后面还有两间平房,一个小院子,我们在二楼见到了老人自己,他正与两个租住在他家的学生聊天,大跌我们眼镜的,老人身体非常硬朗,思维清晰,只是走路拄个拐杖,问他家中情况一一俱答反映敏捷。后来我索性与老人聊一会天,在与老人的谈话中知道他原来是个老夫子,学历是高中文化,最早的在现在的广场文庙里教过私塾,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省教育厅供职,原先是负责全省的招生工作;还有一个也在外地工作。更让我意想不到的,老人的老伴也还健在,今年83岁,初中文化,少年夫妻老来伴,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健在这该是怎样修来的一种人生圆满!
记得有一次到邮局给某报社发稿子,站在我旁边的一位老人向我借笔填写汇款单,老人六十左右的年纪,头发有些花白,我看他的汇款单上写着500元,便猜想他是给外地求学的子女汇款的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见老人填完汇款单后,却又在附言上写上这样一句话: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我先是一阵诧异:老人竟然还有双亲健在?接着就有湿漉漉地感动翻滚着抵在胸口:老人已是做爷爷的年龄了,正该享受儿孙的孝敬,却还在认认真真地尽着做儿子的责任,老人还笔给我时,我发现他的眼眶竟是湿润的,此时的表情完全像个想家的孩子。
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古训,确实父母在真的哪儿都不想去,过去每逢双休日我就彻底放下所有事务,做一条精赤的鱼快乐地游向老家怀抱。而现在呢?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而母亲又远在广东的哥哥那,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象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不能再回到那个家了,所以我觉得作家吴旦是幸福的,在酒醉之后还能想到突然回家,且还有位慈爱的母亲拎着两把雨伞,在料峭的春夜接他回家。那个春夜,作家肯定象是个通体透明的孩子,在父母亲的注视下做个无梦到桐城的好觉。 轻轻地合上书,搜索桐城籍歌手张正扬的《回家吧》:“妈妈熬的奶茶,永远热在我心上;妈妈缝的蒙古袍,永远穿在我身上。听着听着,竟不住又一次泪流满面,家在哪?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我们始终跋涉在这条路上,回家,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