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70|回复: 12

[桐城文] 桐城地名新考(2):孔城——桐城

[复制链接]

15

主题

98

回帖

68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0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1 23: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不当玩 于 2011-10-11 23:39 编辑 1 K% R. J- t! r

5 @( F# E% }: {
8 k- F9 Z. a% N/ I
6 |: p; k3 W1 c# x2 e4 R写得很长,就是想把问题讲清楚。
! \7 X( `  u* z* \2 ?9 J- f没指望得到多少人的认可,原因不想说。

& Q- W! O0 ^  Y! F# e, j: z
5 {* p1 q( E: c# e- R  B4 G" ^) K- q  s$ ~
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e396f0100z3s3.html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11-10-12 01: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11-10-12 01:03 编辑 6 K$ `+ X' {2 ]2 h  Y" h
' U% X" d$ k& ]4 h1 F+ C% C  M
                                                        桐城地名新考(2):孔城——桐城# C( E- m/ b- i- u4 q9 j
                                         作者:老汉坐禅
         
- r- [, C4 p; ?         
1 P7 d$ g$ N/ x, U         《元丰九域志》载,桐城辖九镇,乃北峡、永安、铜山、鸗山、挂车、磐小、石溪、双港、孔城,“孔城”赫然在列。可见,最迟至北宋,“孔城”已经得名。至于“孔城”何时得名,现在已不可考。
$ z! C5 o8 F' h+ h( t9 S* C, M- E: }( v- g4 B9 ^4 R
    “孔城”历来是桐城重镇,关于其得名之缘由,有着太多的传说与解释。
& u0 K0 \4 Y, s5 \' ]% E5 @9 V  l+ |
% A7 o" p! ]+ K    (1)吕蒙筑城。清朝徐璈《桐旧集•孔城》诗云,“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新版《桐城县志》曰,“相传三国时,吴将吕蒙曾在此筑土城屯兵布防”。可惜这话说得不明不白,就算吕蒙确曾在此筑土城,为何不称“吕城”而称作“孔城”呢?桐城东北乡一带多有关于吕蒙、鲁肃的附会之说,我们且不去管它。. i5 J. ^; @2 Q0 r  p2 V8 R4 q

+ p- i- t& O7 P. U  g% l1 T    (2)问事先生。传说镇上有位姓孔的问事先生,故名。这个传说既不符合逻辑,更无史料佐证。因为这位本不可考的先生能问事,就以他来命名?4 I$ ?# I+ I. ?  G8 P/ t& ?

3 Y: e. a+ m! K; E. ~    (3)水患易涝。此地屡遭水患成空城,谐音孔城。按理说,遭水患成空城的可能性的确有,但这个说法存在三个讲不通的地方。其一,就算水灾毁城,那它之前总有个名字吧,叫什么呢?要知道,地名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放眼桐城全境,很多地方的地名与现实都合不上,比如孙家大屋没有一个姓孙的,马家庄没有一个姓马的,但这个地名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其二,就算此地的确毁为空城而荒废过一阶段,但若干年后恢复了,后人还愿意叫“空城”?其三,如果真是水患频繁并几为空城,先民为什么不重新找个地方定居呢,就这么死脑筋?
' \. Q3 x1 W6 f# l) E
3 i+ g/ q. Q9 ~5 Q( s6 D" u    (4)空桐国。桐国古又称空桐,空桐的“空”为发语词,无实际意义。桐国的都城很有可能就叫空桐或者空桐城,后世慢慢简化为空城,再演化为孔城。这个说法确定无疑是错误的:历史上的空桐国在河南,不在安徽,也没有迁移到安徽;“空桐”更多的时候指偏远之地,与桐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也不切合。7 W; X7 F$ I/ v# c- X6 [
. i- T! w6 a" Y3 N  ?  U
    (5)孔道要津。孔城自古为交通要道,春秋时桐国为楚属附庸小国,孔城为桐国南部门户,直通长江之水运通衢要冲,属重要的军事要地。三国时为东吴属地,因位置重要传说吕蒙曾筑垒于此。这个事实说明,“孔城”有可能得名于“孔道”。这个说法有两个问题:其一,孔城果真早在北宋之前就是孔道?这是软伤;其二,全国类似的孔道何止成千上万,为什么只有桐城一地称“孔城”?这是硬伤。4 ~$ F5 F% F3 J% Z
* r! M- A) S( Z% s) K1 S: y
    窃以为,考证孔城得名,我们忘记了两个基本事实:(1)从古至今,汉语发音与字义变化极大,上古有很多字跟中古和现在的读音和字义不一样,有的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以现在的读音和字义去猜测古字,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2)在上古口口相传的时代,古人往往只知道一个字的读音,并不知道这个字到底怎么写,所以在记录口语时常用通假字。特别是秦汉时期,简直是通假字大混乱。其中,一声通假(同声)还保留着相同发音,而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叠韵通假(韵母相同)读音都改变了。! O& n  V' y; i  I# Y- l# H
% e) m9 J7 p3 l7 b' M* o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孔城”这两个字的上古读音,才能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搞不好它的本义跟现在的字面意思完全不一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严谨的考证工作必须走这个程序。
1 M4 n3 @) v7 b5 N! \5 U8 o0 S, e# p" a6 |; F! u% v5 H/ p
    1.孔。kǒng,本义是甚、很。在通语中,还保留着“孔”的本义,比如:孔亟(甚急)、孔多(很多)、孔明(很鲜明)、孔疚(很痛苦)。由此引申,“孔”可以表示“大”,比如:孔硕(硕大)、孔德(大德)。最出名的要数“孔雀”,大鸟也。
* E+ B' ]1 Y% |$ j) m- D# g% w; ]3 C! _- i5 I5 N! Y3 {
    至于“孔”表示窟窿、孔洞之义,则属于通假。也就是说,表示窟窿、孔洞应当是另一个字,只不过读音与“孔”相同,后来便由“孔”取而代之。
7 W( c) m3 G. W6 `8 v3 e; P9 m& d
    从字义上看。孔,《说文》通也。《史记·舜本纪》“为匿空旁出”。《注》空即孔。《老子·道德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注》谓空虚能容也。《扬子·太玄经》孔道夷如。《注》孔道,通道也。《尔雅·释诂》孔,间也。《疏》谓间𨻶也,穴也,洞也。从中不难看出,孔、空、通、洞四个字的字义是一样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空,窍也,今俗语所谓孔也。天地之间亦一孔耳,故曰司空犹司孔也”。
* Q% a* `7 i# F! x! D+ t# e' H5 ~6 v" w# m- ?- \" H5 m& R% f
    从读音上看。(1)孔,kǒng,《说文》康董切,《集韵》《韵会》苦动切,空上声;(2)空,kōng,《说文》苦红切,《韵会》枯公切;(3)通,tōng,《正韵》他红切,《集韵》《韵会》他东切。(4)洞,dòng,《说文》徒弄切。从表面上看,好像这几个字读音差别很大,其实上古读音是相近的,都是ong韵。  S1 Y3 k7 G/ I( |* x

( X# s. M1 K, L/ m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得知,“孔”本来与空、通、洞的字义完全不同,但因为上古读音相近,所以在古籍中经常随意通假。不仅如此,既然“孔”只是因为读音相近,就可以由本义的甚、很,通假为与字义完全无关的空(钱孔)、洞(小孔)、通(孔道),那它也就可以通假为其它读音相近的字。至于“孔城”中的“孔”到底通假为哪个字,我们还要接着看“城”是什么意思,然后一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7 e% A7 C+ r' s' a! Z2 T
: b; t% f$ M+ {+ i6 T5 A8 L$ V, U
    2.城。chéng。从字义上看,很多人认为“城”就是指整个城市,这是不正确的。“城”的本义是城墙。万里长城,万里长墙也。所谓筑城,只是指构筑城墙而已。旧时将火把群称为“火城”,就是因为火把成群看上去好像城墙一般。从读音上看,因为上古没有舌上音zh、ch、sh,“城”的上古音是déng,读若东。《说文》“城,以盛民也”。《古今注》“城,盛也”。城,《说文》氏征切;盛,《说文》氏征切。可见“城”“盛”上古音完全相同。“盛”上古音肯定是déng,比如:这个房子太小了,根本盛(déng)不了这么多人。由此可见,“城”的上古音也是déng。" }6 [$ t, N" _5 G; ?8 G: k

5 q# F. k$ l$ l    实际上,“城”的真正原始的本义还不是城墙,而是指土台子或石台子。后来,因为“城”专门用来指城墙甚至城市,为了表示“城”的原始本义,后人专门臆造了一个“墩”字。在上古,“墩”就是“城”。现在的方言还将墙称为墙墩子。桐城旧时有不少地方称为“墩”,它可能指水边或水中土墩,也可能是指“城”,实际到底指什么现在已经不可考。0 Z* V* |# |, ^7 v) W, ?

- {; O8 }& N# n! n+ K* A1 {    这样看来,“孔城”中的“城”无非有两个意思:一是城墙,引申为城镇;二是土墩,引申为乡民居地。到底是哪一种意思呢?桐城地名中叫“墩”的不要太多,“孔城”中的“城”的确有可能是土墩的意思,问题是,那为什么别的地方一直叫“墩”,而它却叫“城”呢?所以,“孔城”中的“城”可能真的是指城墙,孔城也就是一座古城。但是事情绝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孔城作为人居地的时间比较早,那时还没有“墩”这个字,而其它叫“墩”的地方成为人居地的时间比较迟,当这些地方将“城”(土墩)改称为“墩”时,“孔城”中的“城”因为叫习惯改不过来了。% G. x/ j6 W' v/ w! C

5 E; c8 x) w/ }$ c3 @. B! m    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将“孔”与“城”相结合,得出四个可能的意思:大城;大墩;空城,空墩。从实际情况看,不可能是“大城”,孔城即使是个古城,也称不上大城;不可能是“空城”,孔城即便曾经是空城,那也是得名以后的事;不可能是“空墩”,如果是空墩那就不是人居地,就用不着扯这么多了。只剩下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大墩”。可惜,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孔城过去果真是大墩吗?大到要以此来为这个地方命名吗?
' i- N# P& \2 X1 y# {2 O7 K( H) L: n" t0 Z' r
    搞来搞去,莫非“孔城”真的只是姓孔家族的祖居地,类似于今天的孔庄、孔圩、孔铺、孔店、孔岗,后来因为人群聚集而扩建为城市?绝对不是。桐城本来就不大,孔城则更小,人群聚集之地大不了称为铺、镇、店而已。# z- J1 O( ]( \# U, C0 V
' _3 O# E# m1 y; ^: Z; x
    我们仿佛走进了误区。这提醒我们要注意两件事:第一,“孔城”中的“孔”,既不是指本义甚、很(大),也不是指通假义空、洞、通,而是有别的意思,这个表示别的意思的字一定与“孔”的读音相近;第二,“孔城”中的“城”,到底是表示城墙还是土墩,得由“孔”的含义来定。
  y  M9 n/ ~$ C) I2 O2 [# Z
- p* d) c- \* F+ B/ q) A3 W    3.孔城=桐城。经过长时间深入考证,窃以为,这个表示别的意思与“孔”读音相近的字是“桐”。也就是说,“孔”通“桐”,“城”指都城,“孔城”就是“桐城”,桐国最早的都城就在孔城。我们下这个结论,是有充足证据的。3 ~! q8 A* L' g2 M1 r  t
  l9 _) M" z- N) x! `
    (1)从语音角度来看。桐,tóng。“桐”的上古音肯定是dòng,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其一,t声是从d声分化出来的,好多t声字原来都是d声;其二,“桐”从“同”,从“同”的字上古音都是dòng,比如:洞、恫、侗、挏、㓊、烔、硐等;其三,桐城方言表示将什么东西盖上,曰dòng上,这个dòng就是“同”。实际上读tóng还是读dòng并没有什么关系,它的读音都与通、达、洞相近,也与“孔”读音相近,可以叠韵通假。在上古口口相传的时代,古人只知道一个字的读音,只好像现在初学英语的人一样,随便找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代替,名曰通假也。
( G$ G+ U2 }4 {8 n; H# t; |7 C$ ^( z. M3 l, ^- Q9 T( H
    (2)从历史角度来看。现在的桐城县城是隋开皇年间后建的,那么,原来的桐国之都在哪里?史籍没有明说,但可以肯定在东北部。第一,《汉书·朱邑传》曰,朱司农还葬桐乡西郭外(范岗)。以此推之,都城当在桐子国东北,而孔城就在县东北。第二,旧时北乡称桐积乡,今人多以为油桐树广植,这是没有根据的。桐积,实在是因为这里沉积着太多与“桐”相关的因素。孔城附近有桐溪水,有桐梓山,它们与桐子国一定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硬要否定这一点,是需要勇气的。第三,近年来在孔城境内,多次发现古城遗迹,虽然不能断定就是桐子国,起码是个旁证;第四,古桐城县治需要搬迁,说明它一定频繁遭遇灾害,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水灾,孔城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 t$ n, c6 v, c% R) t9 A* |
! B/ d" l$ c& U% s    (3)从名称上看。在上古时代,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随便称为“城”的。《古今注》“城,盛也,盛受国都也”。也就是说,一般国都才称为“城”。请想想,上古桐城境内还有其它什么地方称为“城”?你不会说后来的“六儿城”吧。
2 B- A3 e$ a3 L: m, V8 ]$ H
) K" q$ S" C/ S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证据,桐子国的都城非常有可能就在孔城,而“孔城”也就是“桐城”。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孔城”不接着叫“桐城”呢?事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当孔城还在作为桐子国都或者桐城县治时,它肯定叫“桐城”,后来桐城县治搬到现在的县城,它就不能再叫“桐城”了,再叫就乱了,便谐音改为“孔城”。至于它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孔城镇,那还要进一步考证。北宋《元丰九域志》指述桐城九镇,并没有按照地理位置来排,而是将孔城放在最后最突出的位置,一定是有原因的。
【麻溪姚氏九修宗谱·谱办电话:6178199】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11-10-12 0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921164373153979.jpg
【麻溪姚氏九修宗谱·谱办电话:6178199】

299

主题

3546

回帖

5739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739

嘉宾会员

鲜花(8) 鸡蛋(1)
发表于 2011-10-12 0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学问之时 有义理 文章 考据三者之分 异趋而同为不可废”全文悉数细心捧览 追路相寻 新考有味似连珠 宗工辛苦了 谢谢分享!{:soso_e100:}2 |+ T! ~; T, p  i
【麻溪姚氏九修宗谱·谱办电话:6178199】

15

主题

98

回帖

68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0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城最近正在搞宣传,# K2 e3 C! t0 b
孔城人可以借本文观点,做点文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2 2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城得名于何时并不可知,只能推定在北宋之前。至于桐国时有无孔城之名,尚无依据。老汉兄继续努力!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2 23: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不能忽视,孔城历史确实有孔姓定居。至于和孔城得名有何关系,不好揣测。但楼主说的桐国都城在孔城一带则几乎是肯定的,未必是如孔城所宣传的南部门户,很有可能就是统治的中心。桐梓山,桐子山也。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5

主题

98

回帖

68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0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3 06: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当玩 于 2011-10-13 06:42 编辑 : I0 s5 c" x. g3 [+ y3 r

# c! ^3 B) g: q/ N1 d( F文中已经说了,我认为,孔城得名应当在桐城县治搬迁到新城之后,即隋朝.桐国时就叫桐城
6 @6 G: u. |: P& X; f9 h; [孔城有没有孔姓居住没什么影响,就是有,那也只能叫孔庄,为什么叫城呢?
/ I3 I; o% I7 x桐梓山是不是桐子山,还真不好确定,按理一般应当叫桐山,但肯定跟桐国的关系& k, {; i+ C) ?6 i3 y$ |# A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

主题

27

回帖

4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4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4 12: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应当是春秋末年古战场后有人家定居得名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2

主题

173

回帖

93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30
QQ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14 1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桐城老话中,桐城和孔城念起来送气和如气的手法是一样的哦!{:1_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